快讯:
传统装裱师:书画艺术生命的延伸者抗日画家张善子:曾为画虎在家中圈养老虎傅抱石在抗日激情中创作《巴山夜雨》谈谁扭曲了画家的脊梁章尚敏:从铭记历史中的错字谈书法错别字明朝纸币现身剑桥大学 由桑树皮制成国博在抗战文物征集收藏中的担当与自觉抗战与艺术:关于新兴版画的创作西泠印社大型篆刻选拔活动评审完毕 天津8人上榜最慷慨的设计奖项:2015年丹麦INDEX设计奖出炉组图:厚积薄发—陈国印书法展在滨海新区开幕抗日老战士为扬州抗战书画展创作书法楹联“三苏杯”全国楹联大赛评选完毕 获奖作品公示赵克诚著《中国抗日战争对联》出版发行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楹联大奖赛3日在南京颁奖天津工艺美术大师用微雕作品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天津市首届动物画作品展在天津图书馆开幕气韵生动——叶剑青东京画廊上演“画气” 四川再现雷人蜡像馆 网友吐槽“太丑”法国里昂双年展将于9月10日开幕高清图:厚积薄发—陈国印书法展在滨海新区开幕著名画家孟宪义做客天津美术网访谈实录 视频:著名画家孟宪义做客天津美术网高清图:胡健书法艺术在和厚斋展出 实践笔墨阳刚金石之气视频:著名画家时景林做客天津美术网视频:著名画家李爱民做客天津美术网著名画家时景林做客天津美术网访谈实录 天津张学仲以刀代笔篆刻印章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高清图:天津首届钢笔画学术展暨天津第二届钢笔画论坛开幕高清图:春华秋实—河东政协书画院、河东美协写生作品展开展高清图:“水墨五大道—魏瑞江画展”备受社会关注赢来好评高清图:“到人民中去”京津冀百名艺术家创作展巡展至天津高清图:魏瑞江“水墨城市”唤醒人们对天津城的热爱和留恋高清图:天津美协秘书长李耀春看望国际油画大师程亚杰视频:程亚杰国际艺术大展天津首展9月26日启幕
首页 >> 美术评论 >> 正文

传统装裱师:书画艺术生命的延伸者

天津美术网 www.022meishu.com 2015-09-04 23:06
师徒交流古法技艺。
师徒交流古法技艺。
张文军右精心装裱一幅清代书法作品。被采访者提供
张文军右精心装裱一幅清代书法作品。被采访者提供

  有人说“三分画,七分裱”,装裱的质量关系着作品整体的品相和存续时间。若装裱考究精当, 可使书画作品增辉添色,否则,会减弱作品的艺术气息。

  随着时代的发展,传统书画装裱师在承继这一古老技艺的同时,也在不断提升自己的文化含量,甚至开始尝试开启更多的传承模式,给手下的每一幅作品留下更多艺术的韵味和生命尊严。

  文化修为

  8月初的西北师范大学校园内,美术学院的画室和张文军的装裱工作室并未受暑期的影响,依旧人来人往。

  但一个奇怪的现象是,来装裱工作室的人大都与主人没有多余的对话,只是安静地放下作品或者拿上裱好的作品,稍微瞄上几眼,转身就走。张文军解释说:“书画的主人将期望与信任交与我,我在装裱的过程中同样没有辜负。”

  言外之意,书画装裱这个行业实属一个交心的行业。

  因为要参加一个重要的画展,有“范飞天”美誉的画家范兴儒老先生将它的新作《飞天追梦图》习惯性地托付给装裱师亦是老朋友的张文军。

  虽然二人已有15年的交情,但这次范老先生对自己的作品竟失去了应有的自信。首次尝试大面积使用加了胶的矿石颜料作画的范老先生,在听到张文军电话那头说托裱后确实有脱色后,老先生打了车匆匆赶来看画,几分钟后,他紧锁的眉头逐渐展开了,赞叹道:“颜色太漂亮了!”

  如此,张文军的装裱程序继续进行。

  “装裱作品常常如坐针毡,类似于这样的场景早已习以为常,但凡遇到残损严重的古旧字画修复,更是压力空前。”张文军有感而发。

  隔壁画室的学生,相继送来几幅同样画面的工笔画作品,技法的优劣显而易见,但张文军并不妄言,“我只做好装裱,作品不该存在高低贵贱、孰轻孰重。”

  在范兴儒老先生的眼里,“文军文化修养高、人品好、技术过硬,甘肃省怕是没有第二个”。

  文化修养对于传统书画装裱行业来说,是长久以来的软肋。一些装裱匠人仅从技术得到传承和学习,便可凭此谋生,使得装裱停留在手艺“活儿”的层面,对装裱之外在艺术上的追求下的功夫不够深,缺乏和书画艺术相得益彰的文化元素。

  在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兰州,从民间传承的角度来看,装裱师自身文化素养的缺失,造成了这一行业确实存在代表性人物不多的现象。

  就兰州而言,从书画装裱可考的《淳化阁帖·明拓肃府本》来看,从事书画装裱的匠人从那时开始,极有可能涉入兰州本土这个行业了。

  张文军在师从我省唯一书画装裱高级技师陈一珀期间,4年装裱字画两千余幅。

  在张文军的记忆中,师傅陈一珀出身于家传有序、绵延了六个多世纪的书香门第,又在其父亲——我国当代著名书画家陈伯希的熏陶下,自幼研习书画,文化底蕴深厚。在与师傅耳濡目染的交往中,张文军逐渐清晰地认识到从事这个行业的人,除了要有扎实的技术基础,还应该用丰厚的文学修养、系统的专业知识来滋养自己的“技”外功夫。

  离开师门后,张文军于2007年赴北京参加了文化部举办的第一期古籍修复培训班,师从国家级古籍修复项目传承人杜伟生、张平两位老先生,并在空闲时间到琉璃厂找书画装裱业同行中的佼佼者交流学习。

  这一次的学习经历,让张文军眼界大开,并促成了两年之后再次赴京参加第一期古籍修复提高班之行。取经,打开了他对装裱艺术的另一个世界,他先后又到重庆、天津等地学习。

  “我的学习经历在这个行业里还算可以吧。”张文军笑言。

  行业沉浮

  中国传统书画装裱修复技术是完全利用传统手工工艺,以宣纸、绫绢、浆糊、国画颜料为材料,以鬃刷、排笔、马蹄刀、水油纸、酱油纸等为工具,通过特有的程序,包括洗、揭 、补、托、全、镶、覆、装等内容,完成的书画装裱修复工艺。

  装裱的作品包括中国传统的册页、手卷、立轴、对联、镜片等,利用传统技术装裱修复的书画作品可达到平、软、薄、光的特点,并能使书画作品延年益寿。

  尽管书画装裱在我国历史悠久,但留下来的文字记载并不多。据最早记载,南朝宋的宣城太守,《后汉书》作者,著名史学家范晔,是我国装裱史上早期的装裱名家。

  到了唐朝,由于唐太宗极力推崇王羲之书法和历代名画,同时推动装裱技艺发展迅速,后流传日本等国。

  到了北宋,宋徽宗设立画院,装裱家列入官职,成为文思院六种待招之一,最终形成了著名的 “宣和裱 ”(又称:宋式裱 ) 的格式。这标志着我国书画装裱技艺传入民间,特别在明、清五百年间,装裱技艺成为设店裱画的专门行业,在江浙、北京、上海、广州、两湖、开封等地先后出现了许多驰名中外的书画装裱店铺。

  上世纪50年代,由于种种原因,装裱业一度衰落。后来,一些文物单位设置了书画装裱机构。上世纪七十年代中后期,情况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书画装裱业一改往日沉寂,从业人员大幅增长,在装裱工艺及用料方面,亦进行了传统工艺与现代科技相结合的探索与改革。

  近年来,传统手工书画装裱受到机器胶膜装裱的冲击,兰州市场遭遇萎缩。曾经在是否要改作机器装裱的诱惑面前,兰州艺宝堂主人——汪波几经徘徊,终于下定决心,坚持走传统之路。而这期间,在雁滩古玩市场开装裱铺的阎良则选择了放弃,开始经营起画廊。

  从1995年开始,入驻西北师范大学装裱室至今整整20年,泊远轩的主人张文军始终不忘初衷,坚持走传统装裱之路。

  这个装裱工作室1986年创办,前后陆续七八次易主,传到张文军手里时, “墙的两米以上是黄的,表明这个区域没有裱过画,也就是说之前这个装裱室就没有真正发挥它应有的价值。”张文军说,看到这些,他莫名地陷入到深不见底的恐惧中,但同时,也似乎感觉到了空气中流动着的希望。

  张文军拿出一沓发黄的笔记本,虽然款式各异,可功能只有一个——书画装裱登记簿。粗略算来,20年间,经其手装裱的书画作品已有5万件左右。作品时间跨度唐宋元明清至今,作品种类从最珍贵的孤品到现在最普通的幼儿绘画。

  张文军说,这些年来自己没有特别深刻的感受,下个阶段也许更精彩。但是非要说一个,那就是,踏踏实实做好分内工作,宁可做行业标杆的出头鸟,也绝不委曲求全违背行业操守。

  “这些想法得到了我国古书画修复第一人徐建华老师的认可,我觉得,这也是这个装裱室区别于其它装裱室的地方。”

  未来之路

  据估算,目前,兰州市从事书画装裱者中80%左右从事机器装裱,不足20%依然坚守在传统手工装裱领域。2010年,汪波在安宁区主干道临街租了个50多平方米的商铺,每天的客户络绎不绝,也有人会因为价格的问题,拿着作品离开。

  汪波说,之所以会坚持,是因为通过书画装裱维护了一个有质感的朋友圈。

  汪波与张文军年纪相仿,都是人到中年。两人的性格中,前者偏感性,后者偏理性,但都同时具备着书画装裱师突出的特点——有耐心。

  在传统书画装裱这个行业里,师带徒的传承模式作为主流流传至今。上溯到张文军的师父陈一珀,其师承敦煌人李福。因为家传源远,李福为国画大师张大千裱过画,并受其青睐。陈一珀的父亲陈伯希大概看中了老先生的过人之处,遂为长子选择了拜此人为师,为今后谋得一技之长。

  “现在,从事这个行业的人有,但很缺乏。”张文军说,造成这种急剧萎缩局面的原因是,高校设置专业从社会各个行业、各个层面的需求出发,去优先培养那些社会紧俏的实用型人才,而对于一贯以锦上添花为特点的书画装裱行业来说,这种后续力量的积淀显然并不占优。当年同张文军一起学习装裱的师兄弟足有百余人,但现在改行者十之八九。跟随张文军学习传统手艺的学生现在掐指算来也有十余人,但凡坚持下来的,状况还都不错。

  令人欣慰的是,目前,有学校开设了书画装裱职业技术培训模式,以及高校引进项目进行学术化学习。据悉,在山东书画装裱职业技术学院、南京莫愁职业学校及辽宁、河南等地的院校也都开设了装裱技术专业。中山大学甚至将在2015年开始招收“古籍修复与保护”专业硕士研究生。这对于全国古籍收藏达到5000万册,专业古籍保护人才仅约有900人的现状,是一个能看得到的解决途径。

  “在人才方面的探索初见端倪之后,书画装裱元素的及时更新,对于行业内的装裱师来说,也要有相应的敏感度。”张文军如是说。

  比如,在改革开放之前,书画装裱注重的是他的居室性,但之后,随着展览的增多,大多为西式风格的展厅,更适合白色的装裱材料,于是,这种被过去视为丧葬专用的不祥之色渐渐开始登上大雅之堂,甚至进入平常百姓家。这种装饰材料色彩上的突破,是大众情趣及审美文化变化的必然结果。

  要跟得上形势的变化,也要有对装裱艺术内核的执着坚守。为此,张文军举例说,传统书画装裱的三个特点就是它的根,任何时候都要确保作品能够拥有。

  第一,成为保护作品最有利、最得当的一种方式;第二,传统的装裱所使用的粘接剂和工艺使书画装裱具有可逆性;第三,传统书画装裱手段选用的材料,成品后的品质、样式均要高于其他装裱。

  不久前,由安宁区文化馆历时两年普查、搜集、记录、整理的“传统书画装裱与修复”已列入第三批兰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张文军被公布为该项目代表性传承人。这是继甘肃省古籍保护中心文物文献修复师、甘肃省工艺协会理事、甘肃省美术家协会会员诸多头衔后张文军增加的新身份,同时也成为张文军恪守传统书画装裱梦的又一个坚实砝码。(记者 李辉)

来源:和讯网 责任编辑:简宁
>>相关新闻
• 笔墨随时代与画家的社会责任
• 书画活动之多已成为严重的社会病
• 保护抗战文物就是呵护民族的历史记忆
• 浅谈敦煌遗书印文的印风特点
• 艺术素质测评要求下的美术教学
• “海派书画”缘何萎靡不振?
• 艺术数字化能否取代实物展
• 孔祥东:书画家润格与行情的偏离
• 清三代宫廷艺术品一直受买家追捧
• 陈丹青:不推荐书 更不愿意劝人读书
首届天津美协山水画专业委员会山水画展览
  • 天津首届山水画展震撼亮相 天津首届山水画展震撼亮相
  • 翰墨峰峦·刘皓水墨画展 翰墨峰峦·刘皓水墨画展
  • 尹沧海率南开大学弟子深入甘肃写生 尹沧海率南开大学弟子深入甘肃写生
  • 太行浩气—吕云所中国画遗作展 太行浩气—吕云所中国画遗作展
  • 韩征尘书法篆刻艺术研讨会 韩征尘书法篆刻艺术研讨会
  • 无上清凉朱懿贾冰吾李寅虎闫勇书画展 无上清凉朱懿贾冰吾李寅虎闫勇书画展
网上美术用品超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