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告
- 展览
- 讲座
- 笔会
- 拍卖
- 活动
毕加索、莫奈、达利、梵高、安迪·沃霍尔……这些世界级艺术大师接踵而至,更为值得关注的是,这些艺术大展无一不在人流密集的商业中心,艺术空间已经成为大型商场的“标配”。
上海油画雕塑院美术馆副馆长傅军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因为我们没有大英博物馆、卢浮宫这样藏有世界名家名作的大型博物馆,而出国旅游的费用又比较高昂,不是每个人都承受得起,但是对艺术的需求,或者想要看名作的愿望普遍都具有。
记得去年举办的“莫奈特展”,掀起了全民观展的热潮。展览开幕前网上订票已售出7万张,开展一小时观展人数达1000人,全天达3500人。为了目睹 40幅莫奈原作,观众不惜排队等待近2小时。与此同时,这些大师们在全球艺术品拍卖市场上屡创天价,特别是像王健林、王中军等众多中国藏家的介入,也使得 人们的兴趣高涨。据《商业空间艺术主题研究报告》中显示,艺术主题对购物中心的商业促进作用十分明显。综合来看,购物中心的业绩提升20%,推动商业租金 提升70%,超过同期办公30%的租金涨幅。例如,香港K11开业后,前三年的销售额翻了一倍,目前保持超过20%的增长率,月均人流稳定在100万人次 以上,并收获2.8万名VIP客户,大大高出香港平均零售水平;而上海K11也在2014年3-6月莫奈展期间,日常营业额增长了20%,并推动商业租金 提升70%,而同期办公租金涨幅仅为30%。
在商场举办,都是民营公司主办,展品通俗易懂,能吸引小朋友和家长共同欣赏——各类在商业中心举办的世界名家名作展,成为了暑期家长带孩子去学习的最佳 场所。从观众的角度来说,博物馆总是比商场令人敬畏得多。如果可以轻松地带着全家人去看看有趣的展览,顺便吃东西逛商场,何乐而不为?然而,我们也应该看 到,不少的展览在做足了“商业”文章之后,学术上却无法真正与大师们的地位匹及。
“鬼才达利”、“疯狂达利”、“达利的盛宴”,从今年9月到11月,接连三场以达利作品为主题的展览将分别在K11购物艺术中心、外滩十八号以及苏州金鸡湖美术馆举行。这样的“撞车”虽然仅仅是个别现象,但是从中还是折射出了商业展览中的“短板”——学术。
目前商业展览的一大卖点就是大师真迹,在全球拍卖市场上屡创天价的大师真迹来沪,这对于许多人来说,都是非常希望能够亲自去目睹真容,但即使是真迹,对 于画家一生的创作来说,其价值也是不同的。艺术大师作品频繁来沪,观众会不会审美疲劳,作品的学术性又如何保证?这些都是商业性展览不可回避的问题。
从海外市场的情况来看,重量级的大师展览基本都是在著名的博物馆举行,并每每广为媒体关注,很少有在大型商场举行。究其原因,就是这些专业美术馆在首推 学术的情况下,非常重视商业的开发。在西方,十年之前,商业画廊和博物馆之间存在的明显分界如今已经不存在了。顶级画廊希望能够签到艺术家中的“蓝筹 股”,藏家和更加多样化的公众群体更加关注有名望的博物馆专业人士,希望能够在大都会艺术博物馆和现代艺术博物馆(MoMA)里看到有深度的展览,学术可 能在也在为商业服务。在策展人看来,举办具有博物馆水平的展览,往往可以帮助商业机构深化与希望代理的艺术家的关系或者获得希望代理的艺术家遗产,这也是 商业机构非常乐意赞助博物馆、美术馆等机构举办高层次展览的原因,而通过商业化的运作,使得这些展览能够更好地为市场所接受。
西方许多博物馆、美术馆在学术和商业上的完美结合,不但让一代代人得以便利接触到各个时代的文化艺术杰作,更是成为启动和普及艺术教育的源头。今天,当 我们的商业机构已经看到艺术的力量时,对于各大学术机构来说,是一个千载难逢的机会。不过,但愿这会是商业与学术的完美结合,而不是学术商业化的过程。(方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