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讯:
石渠宝笈与我们的生活有什么关系一个人十四年的收藏之战:张张泣血幅幅惊心碑学金石气入画改变了文人画风格 台北故宫办“神笔丹青”特展纪念郎世宁来华三百年靖边县书法成果展在《中国书画》美术馆开幕“意志的表象”马新民绘画作品展在奥加美术馆开幕“版话峰会:东西方艺术家的版画对话”举行国家画院《中国美术报》创刊座谈会共商艺术纸媒发展刘正勇个展“根茎”在北京颖画廊开幕约千万件中国文物仍流失海外数量少题材好:抗战邮票受热捧全国美展导引中国画越来越远离传统北齐墓室壁画:写实人物画的第一座高峰苏百钧师生作品展在大韵堂美术馆开幕一个人十四年的收藏之战:张张泣血幅幅惊心“所谓伊人—傅抱石仕女画专题展”亮相南京齐白石草虫精品亮相北京画院:可惜无声寻找画中的岭南:广东绘画的本土性小口尖底瓶能保佑君主长居宝座吗台北故宫办展纪念郎世宁来华三百年高清图:峥嵘岁月丹青颂 “岁月”邓家驹美术作品暨文献展开幕视频:留法艺术史硕士邓捷做客天津美术网留法艺术史硕士邓捷做客天津美术网组图:善哉扇斋-王冠惠扇面画作品欣赏高清图:厚积薄发—陈国印书法展在滨海新区开幕著名画家孟宪义做客天津美术网访谈实录 视频:著名画家孟宪义做客天津美术网高清图:胡健书法艺术在和厚斋展出 实践笔墨阳刚金石之气视频:著名画家时景林做客天津美术网视频:著名画家李爱民做客天津美术网著名画家时景林做客天津美术网访谈实录 天津张学仲以刀代笔篆刻印章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高清图:天津首届钢笔画学术展暨天津第二届钢笔画论坛开幕高清图:春华秋实—河东政协书画院、河东美协写生作品展开展高清图:“水墨五大道—魏瑞江画展”备受社会关注赢来好评
首页 >> 美术评论 >> 正文

石渠宝笈与我们的生活有什么关系

天津美术网 www.022meishu.com 2015-09-13 21:29
    迩来数日,“圈内”的朋友都在谈论故宫的“石渠宝笈特展”。确实,这个展览是故宫建院90年系列纪念活动中尤为重要的一个,数件平素想见其一而难遇的国之珍宝一时间齐聚一阁,俟君赏观,称其为今年美术界、收藏界、拍卖界乃至整个文化界的一场盛事,亦不为过。因了这个展览,很多业内人士开始重新关注《石渠宝笈》和古代卷轴画的诸多问题,在展览活动的海量宣传中,部分雅好文化的“圈外”公众也开始知晓了“石渠宝笈”这四个字。网络和微信上貌似专业化地简释了“石渠”为何物以及《石渠宝笈》在古代书画史上的价值,而我思索起一个问题——它与我们的生活之间存在何种关联?

  我有幸作为嘉德邀请嘉宾于正式开展前两日先睹为快了,于是能远避开展后人山人海的喧嚣而晒在西华门里暖暖秋阳下静静想些事。之前看过几期武英殿常规的书画藏品展,每期也都有美术史上记载的重要作品露面,但从一个研究者的角度来看,似乎尚存在某些细节的不足。如部分展览内在主题向度或云学术指示性不甚明朗,只是依循时间(朝代)顺序将书画藏品次第排出,在遴选和展示过程中多少带有一些随意性,展览背后的研究支撑力量欠丰,展品彼此之间的深层呼应略显乏力。此次“特展”,在我看来,是摒却这类细节瑕疵和阙如的一次成功尝试,在故宫旧藏的展览历史上应给定其意义。一是这283件展品皆来自《石渠宝笈》初续三编的文字著录,是对“是编所登”之“艺苑之精华”(余绍宋《书画书录解题》)的集中直观呈现,这批书画珍宝的陈列本身就已构成一个独立自足的学术体系;二是展示典藏书画同时将展览的意图拓延到对此煌煌著录的编纂与成书过程以及著录作品辨伪考订等深度知识的普及,兼顾专业人群与社会公众的立意鲜明。

  还是从学术话题回到我们的生活。《石渠宝笈》初续三编是历代内府书画收藏著录的集大成者,无论是“石渠”所遥承的西汉萧何在未央殿北建造石渠阁以庋藏秦代图书典籍的记忆,还是“宝笈”裹挟而来的清中乾嘉时期文运昌炽的气息,都让研究者与公众对之滋生一种与“宫廷”相通贯的历史想象。自古而来,“宫廷”与“民间”本来就是史脉周流中的两极,即如1914年古物陈列所的成立及其后故宫博物院的开放一样,这些帝制时代私属一家一姓的古代遗物和艺术珍品已经随着近代社会的来临,而转化为社会文化资源并与公众发生了现实而普泛的联系。近代以来公众视野里的宫廷什物,已经远别了皇权面具下的深仰恪尊,但也绝不应该是今日清宫泡沫剧式的无聊戏谑。

  晋宋以降的卷轴书画,即是这遗存中的重要门类。这类古书画经历代宫廷和文人艺术家创造,代代延赓,文脉得绪。它们与其栖身的各个历史时期的社会结构、文化风貌、风俗观念和文人趣味等元素如榫卯交结一体,以图像的主题内容、技法语言、形式风格以及物质性形制等共同记录着时代的更迭与文化的变迁。尺幅之内既有宏大的事件、亦有精微的抒情,有故事,也有情怀。走近他们,无论你在“圈内”还是“圈外”,都会捕获到这些,因为人类心灵的共振真能逾越古今。在这一点上,我们的生活离这些古书画不远,缘于当代人极度缺少“心灵”投影的生活亟待古物和艺术的慰藉与涵濡。

  我们应该珍视这些遗珍,这是老生常谈了,但也绝非唱高调。经过数不清的朝代更替、自然灾祸和人事纷繁,留存至今还能让我们有幸近距离观看的书画珍品已所剩无多。张葱玉先生写于1953年的一篇文章中回顾过卷轴书画的流散往事,但在那个时期,只能将激愤又惋惜的情绪暗寓于一种符合主流意识形态的话语模式下去表达:“当我们怀着沉痛的心情回顾上述的史实时,就会更加深刻地体会到故宫绘画馆所陈列的历代名画,都是经过多少兵燹浩劫而幸免于毁灭的祖国最宝贵的艺术遗产……”这说明只有人民掌握了政权,才可能把历代名画从深宫大院中解放出来,成为人民的财产。

  今天的“人民”是否与这些书画遗珍发生了真实的联系,是否收获了这一份深切的“幸运”,我想,待考。这次特展中有一幅隋代展子虔的《游春图》,美术史上多认之为存世的第一张独立意义上的山水画。我在这张画前驻足良久,除了隔窗端详那些在任何印刷物上都无法尽显的图像细部和体验其高古气韵外,更多是沉耽在脑际起伏的连绵旧事里。此图是当年张伯驹先生以一己之力多方追寻、后典卖房产于古董商马霁川手中购回并最终捐献国家的,“然不如此,则此鲁殿仅存之国珍,已不在国内矣。”(张伯驹《隋展子虔游春图》)知晓了这些,再看张氏那枚钤于图前的低调的鉴藏小印,除闪动着贵族和文人的玩味雅兴,还凝聚着这些崇戴民族文化胜过自我生死荣枯之前辈的血泪苦心。由此而言,我们的生活离这些古书画亦不远,它和整个民族以至每个人的生活化生出精神的辉映,只是你能否察知而已,恰如空气、阳光之于我们。

  这段时间,我曾询问过几个“圈外”的朋友是否要去故宫看展,说法不一。有的说不会去看,因为这只是美术圈“小众”的事;有的说一定去看,而且要带孩子去看。很多在国外生活过的友人都在感慨那里的民众与博物馆、美术馆的常态化亲近,看艺术展览和古物陈列已然成为家庭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在我们这里,公众的观念还存在差距,更存在城市、区域间的严重不平衡。这又延伸到当代文化自尊的培植与艺术教育的普及问题,留待今后讨论吧。

  “石渠宝笈”——一个象征符号,它与我们的生活,说到底是一个民族文化遗存与现实的联系问题。更多的“圈外”的社会公众如何看待这些文化遗存,如何取之用之,是熟悉并亲近还是陌生且疏离,将成为衡较一个民族文化信心和知识品级的重要尺度。文化,是活着的,就如《石渠宝笈》中记载的众多在宫廷、文人和民间聚散、流转的书画,因其动态,也便有了生命。幽邃的历史和当下的我们也是这样,让历史文化像人伦日用、饮食起居一般靠泊我们的生活,我想,“石渠宝笈”就不再只是一个符号,它“兼收众美”(《四库全书总目提要》语)的现实价值或在这里。明乎此,吹着武英殿内低温的空调,又在《清明上河图》前焦躁排队的漫长等待也就值了。(张鹏)

来源:美术报 责任编辑:易安
>>相关新闻
• 台北故宫办展纪念郎世宁来华三百年
• 故宫90周年院庆推出重磅大展:石渠宝笈
• 石渠宝笈:故宫90年特展展品先睹为快
• 故宫博物院建院九十周年 “石渠宝笈特展”开幕
• 《仇英模清明上河图鉴赏》新书发布式在京举行
• 《清明上河图》全貌亮相 8千人排队参观
• “郎世宁来华三百年特展”十月登陆台北故宫博物院
• 吐槽乾隆帝的奇葩收藏观
• 《清明上河图》时隔十年再展全卷 3年内不再露脸
• 故宫将举办石渠宝笈特展 283件精品9月8日开放
• 故宫将推“点染紫禁城”系列填色书 网友吁别太贵
• 为故宫庆生:《清明上河图》10年来首展真容
• 老人用铅笔绘老街道 创出成都版清明上河图
• 北京故宫倦勤斋:奇幻的天顶画与欧洲异曲同工
• 沈阳故宫首次展出珠帘玉墀清代后宫用品
• 世相—华君武百年诞辰纪念特展在中国美术馆展出
• 上百万件藏品命运多舛 故宫家底被败了多少
• “拿破仑文物特展”在辽宁省博物馆盛大开幕
• “海上风华——上海城市景观中国画特展”举行
• “吉金—明清铜炉特展”亮相天津博物馆
首届天津美协山水画专业委员会山水画展览
  • 天津首届山水画展震撼亮相 天津首届山水画展震撼亮相
  • 翰墨峰峦·刘皓水墨画展 翰墨峰峦·刘皓水墨画展
  • 尹沧海率南开大学弟子深入甘肃写生 尹沧海率南开大学弟子深入甘肃写生
  • 太行浩气—吕云所中国画遗作展 太行浩气—吕云所中国画遗作展
  • 韩征尘书法篆刻艺术研讨会 韩征尘书法篆刻艺术研讨会
  • 无上清凉朱懿贾冰吾李寅虎闫勇书画展 无上清凉朱懿贾冰吾李寅虎闫勇书画展
网上美术用品超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