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告
- 展览
- 讲座
- 笔会
- 拍卖
- 活动
南方日报:雅俗共赏的审美观念在书画投资收藏界颇受推崇,在学术界却一直备受争议。争议背后有何深层次的原因?
彭 文斌:“雅俗共赏”较传统绘画思想“尚雅贬俗”的标准具有一定的进步意义。但在现实生活中确实有不少人打着雅俗共赏的旗号创作拙劣画作并加以吹嘘,降低了 艺术创作的水准和误导了艺术美学的欣赏。因此,雅俗共赏这一审美标准的提出及其当代境遇是值得我们冷静思考和分析的!
高鹏飞:雅俗共赏是社会视觉所追求的一种美感,属于公共形象思维的范畴。所谓俗是习惯了、疲劳了的过去物觉;所谓雅是现实的、新鲜的觉悟。因此,美术作品雅俗共赏中过 去的和现在的融汇一体既不失传统又融洽了当代元素。美是有个性的,你认为美他不认为美,美术界认为有学术美的绘画作品只能代表美的一种方向,并不能代表社 会公众时代的审美价值。从理论上说公众的时代审美要迟于美术界时代审美视觉,美术界当积极引导公众审美,创造出当代更多优秀的雅俗共赏的作品。
南方日报:作为收藏者,面对雅与俗这两种不同的审美标准,应该作何理解?
彭 文斌:在传统中国画论中,雅与俗各自有其丰富的内涵,雅有高雅、典雅、清雅、风雅、雅逸、雅境等意;俗通常包括庸俗、凡俗、恶俗、媚俗、通俗、世俗之意。 很显然,在传统中国画的品评标准中,雅成了绘画中不可多得的高尚气质,是一项重要的审美标准。俗则被视为令人鄙弃的画中大忌,如北宋韩拙曾说:“作画之病 者众矣,惟俗病最大”,元代黄公望也曾说“作画大要,去邪、甜、俗、赖四个字”!由此可见,在“艺术不入俗眼”的传统艺术审美中,俗乃大忌。怎样求雅,怎 样避俗一直是历代文人画家们不断研究的重要课题。
高鹏飞:画坛也有老夫子,一味追求雅容不得半点俗,全然不顾笔墨当随时代封建意识浓厚,而造成中国画坛千人一面的状况。古人说的甜俗只代表那个时代的审美观,根本代表不了当代。我觉得何百里、叶泉、刘憝善、卢禹舜等就较好地解决了雅俗共赏的问题。
李琰:这里大家都错误理解了雅俗共赏中雅与俗的意义。其实这里的雅与俗,并不是艺术作品的精神内涵,而是指欣赏者是“雅人”还是“俗人”,也就是少数与大众,艺术作品要做到雅人俗人都能欣赏。如果把其理解为绘画理论与作品精神中的雅与俗,论证的基点就错了。
南方日报:有些艺术家把雅与俗视为水火不容的对立关系,对投资者带来困扰。
彭 文斌:也不全是对立的关系!真正高雅的艺术承担着一种社会责任和时代性语言表达,艺术创造者不能一味地自娱自乐而将大众的“不认同”打入“俗”笼!就好比 老子“有无相生”的理论一样,我们看待雅俗其实也不能胶柱鼓瑟,雅与俗是可以融合的。今天我们说的“雅俗共赏”,简单来说便是俗不伤雅、雅可入俗。无论如 何,提出将“雅俗共赏”这一新时代的审美标准,实际上是突破传统的品评框架,彻底超越雅俗,以审美品评标准的多元化来推动艺术多元化的繁荣发展。
高 鹏飞:古代文人画大都有一种功名无望而寄情于山水之间所产生的一种情绪,是一种“厌世”的情绪延伸于他们的绘画之中,潦倒、凄美和无奈。文人讨厌宋院体以 来的绘画,世俗、规矩、刻板而俗气,一味追寻一种不按“套路出牌”的新世界。不能不说他们创造了一种当代绘画的新秩序,对后世影响巨大。但他们认为画中的 潦倒、无奈、凄美的情绪和没有生机的画面是雅的观点应予批评。
李琰:文人画家把雅与俗视为完全的对立,这里指的则是作品的精神内 涵,我觉得也是对立的。中国绘画宋元以降,逐渐发展成为少数文化贵族才能解读的艺术,一般老百姓根本看不懂。从美术史来看,不管东方或者西方都存在这样的 问题。优秀的艺术具有总结性和超越性的特质,同时代的大众审美无法认同和接受。顺便说一句,时下许多所谓文人画家动辄雅俗,其实是通过对雅俗的曲解和界 定,来标榜自我,以示与众不同。
南方日报:雅与俗的学术之争到底是否应该带到市场?到底什么样的作品才算雅俗共赏?
彭 文斌:“雅俗共赏”这个审美标准,在一千个人心目中有一千把不同的尺子,如何在绘画审美活动中落实,是一个极复杂的难题。同时,在现实生活中和现代文化领 域内,雅、俗两大美学思想类型并未达到人们期望的相互促进的理想结果。“雅俗共赏”至今仍然是理论上的一厢情愿,现实文化中,不乏一波又一波的俗化浪潮打 着“雅俗共赏”的旗号蚕食着高雅艺术,造成了艺术水准的跌落,究其因缘,我认为是大众对艺术品味的理解、对艺术审美的评判、对艺术思想的追求已经背离了近 一个世纪。
高鹏飞:当代中国画为什么只有几位画家在欧美享有一定的声誉,而大批在国内优秀的国画家走向不了世界?这不仅是民族问 题,更重要的文化大背景,全世界百分之八十五的艺术人口在欧美,都受的是欧美文化熏陶,你怎么走向世界?放到国际文化平台上来说,西画和中国画谁雅谁俗? 这是个不能类比的文化课题。因而我们的艺术家万不能盲目追求古代的“雅”和欧美当代艺术的“俗”〔变形抽象〕。
李琰:如果艺术作品 在文化内涵上既俗又雅,这是不可能的事情,雅是一种高品质的文化精神,俗则是约定俗成的大众审美习惯。我们公认齐白石的艺术做到了雅俗共赏,雅人能欣赏, 是品味文化内涵,俗人能欣赏,欣赏的是作品大众喜闻乐见的题材;他作品精神上的雅,大众根本欣赏不了,而他作品的题材大众很亲切。这和胡适评价宋诗是一样 的,精神是阳春白雪的,形式“如说话”,是普通老百姓都会说的话。
南方日报:就收藏者和投资者来说,我们又该如何把握这两者的关系,进行有价值的投资?
彭 文斌:纵观当前在拍卖市场屡创新高的艺术拍品,既具有艺术价值的创造性、历史性,也具有大众认同的审美性、可读性,这类收藏就是艺术投资的成功案例。所 以,我个人认为投资者在满足个人审美需求的基础上同时要考虑艺术价值的独特性和传承性,成功的收藏家是在满足艺术投资的愉悦中得到艺术增值的高回报。
高 鹏飞:我认识不少所谓的收藏家,仗着腰缠万贯对凡是有点名气的画家不管雅还是俗都买上几幅,说是博其中总有可能成为大师的画家。这种可能性不是说没有,而 是浪费巨大。我们说投资书画作品要看实力和名气,一是要看笔墨来路是否清晰,基本功是否扎实;二是要看画家对社会审美趋势的把握,作品有无当代语境和传统 脉络,在学术界是否有名望,在社会上是否具有知名度。在我看来,有一定知名度、作品雅俗共赏的中青年画家,投资回报更大。
李琰:时下许多所谓的收藏家,其实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收藏家,他们往往是艺术投资者甚至是投机者。真正的收藏,应该是从史学的纵向地位和时代横向比较,来界定怎么收 藏和收藏什么,比如画家的历史地位、作品的文献价值以及艺术风格等等。而作为投资,会受到诸多市场因素的影响。不过,如果你懂得真正的收藏,也不影响投资 收益。(冯善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