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告
- 展览
- 讲座
- 笔会
- 拍卖
- 活动
绘画就是要讲求造形、造境。艺术创作总是显示出艺术样式:西画强调造形,利用色彩、光影、质感来绘涂一个画面;而中国画强调造形,利用毛笔宣纸为绘画工具,追求笔墨意趣,以自然为师,并以道来统摄形,以心中意象之形来营造诗的意境,简称为造境。
中国画是象征性兼呈现的艺术,是通过造形的象征性来借物写心,主要功用不在重现物象,诚然,物象通过笔墨是可以表现人的精神的。造形呈现,最显著的表现在用笔,令其人化,令其有人的性情。《尔雅》:“画,形也”。宗炳的“以形写形”,前一个“形”指笔下之形,后一个“形”指客观现实中的物象。中国画的“形”由会心而成,不是一味模仿。能有把握造形的基本功,有造形能力,即为技,如果技不能精,想炫技也是炫不起来的。形象不真,驯致流为江湖俗眼,用笔粗劣可以说是没有“技”。“技进乎道”,没有“技”就不会有“道”,这与有才能、才华、才情才能艺术家的道理一样,是有从低级走向高级的。
中国山水画主要是体现在意境上,有时干脆用一个“意”字,以示中国画的特点。张彦远《历代名画记》论画六法中说:“夫象物,必在于形似,形似须全其骨气,骨气神似,皆本于立意”。这个“意”指“意境”。“意”是一种只可意会而难以言传的艺术境界,是以现实为基础,又高出现实,被艺术家加以理想化的艺术境界,故又通过意境来区别境界之大小高低。
境界,本义指疆土,到了佛道玄风激扬,高僧辈出,百家殊唱,广泛借引“境界”一词。在中国画史上,宋元为盛极时期,提出了“境界说”以代替魏晋的“传神说”。倪云林的山水画清远萧疏,简约恬淡,不求形似,聊以自慰,是传统画意意境的典型。
境界可以体现画家情怀,可见“心境”、“人境”、“意境”。故张式在《画坛》说:“要之书画之理,元元妙妙,纯是化机从一笔贯到千笔万笔,无非相生相让,活现出一个特地境界来”。这里不仅是文思境界与笔墨境界的相一致,还必须是自然与人“物我”的高度统一,才能达到完美的境界。
中国山水画的创作以笔墨追求意境、以意境造就境界的传统模式,今天已被曲解和平庸化,很多是涂画一些图文解说,甜俗肤浅;略能以书法入画的,也因为国学修养浅薄而谈不上什么境界,令很多人在山水画的创作中,从境界的高度跌落到技术的层面。不见“古意”,只见“陋习”。如果连“境界”都还未弄懂,如何能理解“笔墨”这一涵义深邃的字眼呢?
作为中国山水画家,不管你是中国美协会员、专家教授还是民间艺人、江湖画工,都是用毛笔去画去写,虽然不可避免地存在着文化程度上、思想境界上、艺术水平上的差异,但广义上都是画家。现代有些画者一味追求笔墨游戏,狂呼“往往酒后”、“即席一挥”,故作声势,号称大师,用以吓唬妇孺百姓。故曰:前辈脱作家习,得意忘象;时流托士夫气,糊弄欺人。文人画粗头乱服,毫端始见精神,风骨嶙峋晋唐;焦浓淡清,墨晕能传五音,气韵氲氤绕梁。不仅仅只是要求写画具备书法功底,恐怕更重要的还是其澄怀观化之心,以及腹有经伦,才能创造出精妙的中国山水画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