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告
- 展览
- 讲座
- 笔会
- 拍卖
- 活动
天津美术网讯 越来越多的新艺术涌现,虽然观念不断出新,种类不断丰富,形式不断多样,手法不断变化,但是你会发现能真正带给我们感动和震撼的作品却越来越少。这是为什么呢?为什么八九十年代从事新艺术的那批画家及其他们的作品,如85美术运动中涌现出的实验水墨阵营,其中的代表画家及其他们的作品,更能够让我们记住和产生共鸣,而之后,却很少有新的、有实力和水平的代表性人物出现,其作品也很难再走进我们的内心,再给人以感动的体验和震撼的力量,为什么呢,为什么会出现如此情况?
毋庸置疑,中国的传统书画需要不断继承,只有在继承的基础上才能够得以留存和弘扬。而与传统所不同的新艺术则需要不断地被刺激,只有在不断刺激的作用下才能得以更好地持续和发展。这种刺激一方面来自整个社会和当前的艺术环境,即外因;一方面来自自我的内心主体,即内因。而一旦这两种刺激减少或者停止,新艺术就会立刻显现出疲软,甚至衰弱的迹象,这也是相对于有着悠久历史的“传统”而言,其先天性不足的原因所导致。换句话说,新艺术需要源源不断的外动力和内动力共同助推其不断前进,以突出和保证其“新”,以彰显其当代性与前沿性。而传统书画却不同,它即使不被刺激也依然存在,也依然消逝不了,因为它有足够殷实的“家底儿”,甚至它主要靠的就是吃家底儿,也就是我们所说的继承。但新艺术却不具备这样的优势条件和发展可能,至少目前及今后很长一段时间都不会具备。
首先我们要清楚,八九十年代从事新艺术的那批画家,他们的成名,以及他们在作品上所取得的成绩有着其客观和主观的双重原因。那时正值改革开放后不久,也正是理论界对传统绘画进行猛烈攻击和全面批判的时候,李小山关于中国画“穷途末路”的论断更是极大地刺激了众多新艺术家。同时也因为整个社会思想的终于解放给了他们发泄情感、张扬个性,以及摆脱传统束缚的无限可能与勇敢尝试的机会。强烈的反叛意识加上充分的个性张扬,以及对当时艺术发展问题的狂热思考、反复摸索、大胆实验、激烈讨论等,最终成就了他们。倘若了解那段时期我们会发现,八九十年代的那批新艺术家们整体上来讲都还是充满信念的,在当时也都还是非常执着、非常纯粹的一拨人。当时整个艺术环境和学术环境也是一样,也都是比较纯净的,较少地受到市场的侵扰和左右,不像现在。因此这批艺术家便会将更多的心思与精力放在对艺术的探究和创作上,也因此创作出了一批令人感动和震撼的作品,如高小华的《为什么》、邵增虎的《农机专家之死》、毛旭辉的《水泥房间里的人体几种状态》《剪刀》、张晓刚的《幽灵》系列,以及他的《黑色三部曲——惶恐、沉思与忧郁》,还有曾梵志的《协和三联画》《面具》系列,刘子建的《迷离错置的空间》《宇宙中的纸船》《时间碎片》、邵戈的《城市垃圾》《后知后觉》系列、张羽的《灵光》、王非的《关系》系列,南溪的《3D水墨》系列,等等。
他们这些作品的诞生,不可否认,或多或少都受到了西方绘画的影响,甚至有些还带有很深的印记,但这并不是最重要的,也不应该多加评判的,这里我要强调的最重要的一点,就是他们自始至终都能够坚持着他们自己的创作思路、清晰的主旨表达。在他们的作品里始终都流露出一种难得的真诚和挚爱,那种对艺术的使命感和对社会的责任感,流露出鲜明的自我信念和相对坚定的价值观。他们的这些作品是与当时的社会现象、与自我的生命体是紧紧联系在一起的。正是看到了社会的种种负面,经历了种种生命之苦之痛,才极大地刺激了他们,务必要通过自己的作品、用新的艺术形式来予以充分的发泄和表达,这是源自内心深处的真实渴望。终于经过几十年的探索也好,实验也罢,总之经过他们艰难且不懈的努力,他们成功了,得到了国内,甚至国际上的认可,也出色地完成了他们那一代对艺术的使命,无疑将会在当代美术史留下浓重的一笔。
而年轻一代,尤其是改革开放之后出生的从事新艺术的一批人,特别是八零后、九零后,虽然他们思维活跃,美术知识也掌握得较为扎实,对古今中外的各种艺术思潮、美术现象、绘画流派等也都较为熟悉和了解,但首先他们所处的社会大环境变了,他们的整体从艺心态也跟着变了,缺少了社会改革前后对大环境的那种切实的经历和被刺激,却受到了当前艺术资本市场的影响和左右;缺少了那份对艺术的狂热探索和执着追求,那份在生活中可以甘于寂寞但在创作上又不甘于平庸的奋进状态,却拥有了现实中更多的名利思想和世俗行为;缺少了新艺术对社会现象等所独具的那种敏感度、那种新思想,以及对社会责任的那份艺术性的把握和表达,却坠入了耍小聪明、小智慧,玩小观念、小情调,使小手段、小技巧等的“小家子气”的创作思维与模式中。
总之,当前的新艺术家们之所以很难走出来,其作品之所以很难打动人,一方面由于缺少了客观的社会大环境的激烈刺激,以及现身说法式的切实参与和深度体验。另一方面也缺少了主观的自我内心的深刻觉悟,以及对艺术发展动态的高度敏感与对新艺术、新思想的执着探求。一言以蔽之,刺激不够,动力不足。而当整个艺术大环境已不再干净,从事艺术的目的已不再纯粹,对社会的关注已不再敏锐,对艺术的追求与探索之心也已不复存在的时候,新艺术也将不再体现其“新”,也注定会失去其前进,甚至存在和发展的根本。(本文作者 王进玉,知名青年学者、美术评论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