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告
- 展览
- 讲座
- 笔会
- 拍卖
- 活动
对于传统的跪拜礼,有些朋友可能会表示反感,认为是封建残余、卑躬屈膝的表现,有损于人格和自尊。其实笔者认为,这种礼节的本身并没有对与错的问题,问题的关键在于对谁行跪拜礼,行跪拜礼的目的是否干净和纯粹。因为在我国传统的礼仪中,跪拜礼是表示特别尊敬的一种方式,是对自己的祖辈、父辈,或者是对自己特别尊敬爱戴的人所使用的一种特殊礼节。
而对于上面所举出的三个事例,赞同者有着,批评者亦有之。但总的来说,批评者远远多于赞同者。究其原因,我们不妨简单分析一下。首先,社会环境与人文环境的巨大变化使得传统的跪拜礼不再适应当今的礼节要求和行为规范。尤其是随着西方社交礼仪的传入,以及人们对人格自由平等的追求,使得跪拜这一礼节形式越来越不被大众所普遍接受。其次,跪拜这一礼节仅仅属于传统文化的一个很小的元素和因子,在当今提倡国学、尊重传统的大背景下,我们不应该过分夸大和演绎其外在形式,使其形式大于内容,甚至忽略内容,忽略对其思想精神、文化内涵的深度理解和体会。我们要清楚地知道跪拜不单是一种礼节形式,更是一种虔诚的态度、一种庄重的信仰、一种敬畏的文化。
还有一点特别需要指出的是,当今虚假炒作之风盛行,尤其在书画界,可谓异常空前,加之各类“导师班”“名家班”“高研班”等的扎堆泛滥出现,真正传道授业解惑的导师少之又少,拉山头、搞帮派、谋名利的却多之又多。同样,前来报班的学生们,真正学习知识学习技艺的也少之又少,拉大旗、搞关系、谋出路的却多之又多。据知情人士透露,大多数导师班,基本都是助教在帮忙打理,一年到头也不一定能见到导师一面,而交了大额学费参加报班的学生们则在学习期间也是想来就来,不来也没有关系,没有人会为你负责和操心。。。。。。所以在这样的现实情境下,便使得原本真诚庄严的跪拜礼显得格外得不合时宜,也显得异常得空洞虚假和流于表面形式。
习近平总书记在前不久的文艺座谈会上明确指出,“文艺是时代前进的号角,最能代表一个时代的风貌,最能引领一个时代的风气。”同时还强调,“文艺工作者应该牢记,创作是自己的中心任务,作品是自己的立身之本,要静下心来,精益求精搞创作,把最好的精神食粮奉献给人们。必须把创作生产优秀作品作为文艺工作的中心环节,努力创作生产更多传播当代中国价值观念、体现中华文化精神、反映中国人审美追求,思想性、艺术性、观赏性有机统一的优秀作品。”是的,一个文艺工作者不潜心搞创作,而是“跟着市场走,围着市场转,随着市场变”,将更多的心思和精力放在大肆的宣传炒作、拉帮结派、牟名求利、弄虚作假上,放在对正确价值观念、对丰厚文化精神、对健康审美追求的错误解读、片面理解与刻意扭曲上,我想这样的“风貌”不代表也罢,这样的“风气”不引领也罢。
此外,前面说到跪拜这种礼节的本身并没有对与错的问题,问题的关键在于对谁行跪拜礼,行跪拜礼的目的是否干净和纯粹。是的,倘若主动地、心甘情愿地对自己心悦诚服且又十分值得爱戴敬重的人行跪拜礼,那么这一礼节便无可厚非,甚至会得到大家的积极欣赏和赞同。而相反,倘若对自己心底里不认可,于德于艺也均不值得去学习和称颂,而是出于其他目的或用意,心不甘情不愿地对其行跪拜礼,那么这一礼节便会遭人诟病。而这个时候,无论是对于跪拜者来说,还是对于受拜者来说,都是可悲的。因为没有了最起码的真诚和尊敬之心,虚情假意、空有其表的跪拜不仅会被人所不齿和笑话,就连自己也会觉得别扭不堪,也会觉得承受不起。所以对于那些参与此类行为事件的双方书画家而言,这样的跪拜所贬低和折寿的只会是他们各自的人格操守、道德信誉,以及艺术生命。而这样的行为事件对社会的负面影响也是极其不容忽视的。(王进玉,知名青年学者、美术评论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