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告
- 展览
- 讲座
- 笔会
- 拍卖
- 活动
队伍第一行列
队伍第三行列
持续了一个月的“石渠宝笈特展”并没有因为国庆长假的到来而消减它的人气。从9月8日启幕以来,这场特别为迎接故宫博物院建院90周年大庆而举办的展览可谓赚足了话题度和热论点,甚至衍生出一个新名词“故宫跑”。顾名思义,为了看到这些“皇宫宝贝”,要排队五到六个小时以上,在开门的一刹那,所有的观众撒开腿一路狂奔跑向展厅,只为占据前排位置。为此,故宫博物院院长单霁翔改变了限流措施——给观众发号牌,分组引导进宫。据说故宫的这次改变,缘于一位耄耋老人一“状”告到了故宫博物院院长单霁翔那里。这位82岁的老先生清晨6点多就来排队,想赶着第一批参观特展。虽然来得早,但是由于年纪大跑得慢,老人家还是没赶上第一拨。
这么多人起大早排长队其实只是为了看一眼传世名画《清明上河图》。10月2日,当记者踏入武英殿前的队伍中时,确实感受到了不同于一般展览的氛围。在排队之前,第一个提示牌写着“看此展览要排队六小时以上,请谨慎选择”;进入队伍后,在旁边的树枝上挂着第二个提示牌:“此处距您进殿参观还需三个小时”;在进入大门之前,第三个提示牌印着“此处距您进殿参观还需一个小时”。不过记者算了一下,从排队到最终进入展厅总共花了两个多小时。也许是过了展览初期,也许是中午时分,当天的状况并没有所谓的“爆棚”。在采取这些人性化的措施之下,队伍井然有序,每隔30人形成一个队列,也就是说从排队到进入展厅需行进四次队列才能够看到展品。如果你以为进厅第一眼就能看到《清明上河图》,那就大错特错了。展厅内专门拉出一条通往《清明上河图》展台的警戒线,同时工作人员在不停引导:“看《清明上河图》的观众在此排队,看完后就不能再返到展厅门口。”于是急急忙忙再排一次队,当好不容易看到这幅“国宝”时,边上的工作人员还一个劲儿地提醒“抓紧时间看给后面的人让路”。除了武英殿,“编纂篇”展品在路程较远的延禧宫,所以整个展览看下来,记者的最大感受就是“赶”和“累”。
如果不是冲着《清明上河图》,会有这么多人上演“故宫跑”和“故宫排”吗?而且除了武英殿的观众人流如织,其他宫殿里的展览却冷冷清清。排队期间,记者随机采访了几位观众。一位从安徽过来旅游的男士认为《清明上河图》画的内容是明清时代;一对来自唐山的夫妻说要不是为了看《清明上河图》,也不会特意来北京一趟;有的游客纯粹就是凑热闹而来,更不理解“石渠宝笈”的意思是什么;有的甚至找武英殿就花了一个小时。当然,展出全卷的《清明上河图》的确吊足了观众的胃口,就连单霁翔也说:“我上一次见到张择端《清明上河图》也还是在十年前,当时在故宫有过一次展览,但是并没有全卷铺开陈列,后来分别在香港和日本展览过,之后我就再也没有见过《清明上河图》,即使我后来成为了故宫博物院的院长,但是为了保护文物,我也没有权利随便地打开去观赏。”更何况我们这些“宫外人”了。
不得不说,近年来故宫的形象已逐渐去神秘化,从卖萌的文创产品到晒出皇帝“压箱底儿”的宝贝,大众的参观欲望越来越高涨,也说明故宫的地气儿接得越来越足。但展览本身的意义更在于普及文化知识和提升人文素质,如果被其他因素抢了风头,那么也就失去了展览的最大价值。从10月11日起,“石渠宝笈特展”将更换第二批展品,希望随着展品的更新,这个展览也能慢慢由热闹变为走心。(刘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