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告
- 展览
- 讲座
- 笔会
- 拍卖
- 活动
近期无事,回到老家高密,那本是一个非常有文化气息的地方,剪纸、年画艺术都是远近闻名的,可是这次回家的所见所闻让我感到惋惜。
我这次回家本想去考察我们曾引以为傲的扑灰年画,可不曾想,当我来到年画产地姜庄的时候却发现以前常来的那几家店都关门了,听苏爷爷(一家小店的老板)说:“现在人都不怎么买年画了,除非过年的时候还有人买几张,而且还不愿意买这种手工的,都喜欢买市面上那些颜色艳丽的塑料的画,便宜嘛,像那种机器批量生产的能要几毛钱,咱这里的人也不懂得什么,就觉得便宜好看就行了,现在这个手工年画不景气啊。那些大的店里的这些年画也差不多就是卖给那些稍微有点钱的,包装好了再拿来卖,我们这些小店就不好卖了,包装成本高,一般人不太来买,嫌贵,不好做啊!这些路边的小店都要么已经倒闭改行,要么就是被大店收购,已经没有以前那种繁荣景象了。”听后不免怅然,记得小时候,那几乎家家都要贴年画的,过年要“迎财神”“请灶王”的,每逢过节,这些小店里的人都络绎不绝,我还经常随爷爷一起去这些地方亲手学做年画,现在都已经没有了,真让人痛心。
高密扑灰年画
塑料“福”帖
综观现在的中国艺术市场,不仅仅是年画,很多传统手工艺都已经衰落,有的甚至是后继无人。今年的七月份,雅昌艺术网还举办了“【雅昌圆桌】西南工艺美术行业现状与发展”,邀请了四位四川地区的中国工艺美术大师董永全、郝淑萍、刘嘉峰、邓都与四川大学的教授吴永强一起,就西南传统工艺美术的发展、西南工艺美术发展的区域特点、当下存在的问题、艺术传承以及市场情境进行了讨论与分析。
“雅昌圆桌”
这次圆桌会议中,很多先生都提出了工艺美术继承的问题,并对此表示严重担忧。
著名的蜀绣大家郝淑萍女士说:“我和刘老师(钻研竹编字画的大师刘嘉峰)比较传统,喜欢用自己的亲身经历教育年轻一代,但现在社会浮躁,年轻人浮躁,年轻一代想的就是钱挣不了那么多,这就意味着愿意从事蜀绣和主编工艺的人越来越少。”
中国蜀绣工艺美术大师 郝淑萍
刘嘉峰老师也表示:“传统工艺美术行业现在还在走下坡路,也许还可以延续十年、二十年、三十年,但是水平肯定要不断的降低。这个问题也到了需要挽救的时候,我非常担忧。”
中国竹编工艺美术大师 刘嘉峰
照这样看,工艺美术的前景令人担心,虽然现在很多工艺美术形式都被评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但是有关部门是否真的给予足够的重视,下力度扶持呢?
政府是重视的,但下达到相关管理部门事情就变了质,支持力度打折不说甚至还趁火打劫,比如艺术家卖一幅作品的钱光交税就要去掉一大半,工艺美术每件作品要交20%——30%的税,这样下来真正拿到艺术家手里的能有多少呢?就是因为这一些明面上支持,实质上暗度陈仓,绞尽脑汁克扣捞钱的人太多,民间工艺美术的传承与发展令人堪忧。
就传承来讲,仅仅政府的宣传是不够的,还应该有相应的扶持。其实大家都在谈传承,但是怎样完成传承这是一个值得研究的课题。一味的继承和模仿无疑是举步维艰的,然而丢弃了传统的继承也是不可取的。
时代在发展,人们的审美意识,审美倾向都发生了变化,我曾专门采访过一个民间的针织艺人,她一直致力于传统针织艺术的发展,在她的作品中不难看出她对传统艺术的思考与探索,然而就是这样的纯粹的来自民间的艺人也抵挡不住市场经济的诱惑,看了她的作品发现有一些甚至只是为了迎合政府部门的宣传以及政治的需要。我还参观了她办的针织艺术作坊,里面有不少下岗工人跟着她做手工,然而单一的程式化的作品给人索然无味的感觉,而且出售价格的高昂也是令人咋舌的。
她的儿子和儿媳大学毕业后也相继投身了这个行业,他们都有着学院艺术背景,又加上都是80后,所以在他们的设计和他们母亲的纯粹的传统模式有了一些变化。不过这种变化更多的是体现在对市场的迎合。毕竟艺术要延续,做艺术的人也要生存,再好的作品市场不买账也是白搭。
民间工艺美术的继承和发展不能只是空谈,具体政策上的落实很重要,也是最现实的解决问题的方法。学者的参与、老艺人的传授、年轻人的继承、政府的扶持缺一不可。现在是学者们在上面叫得凶,下面仍旧死水一潭,日趋萎缩。
“非遗”不能只是一个美丽的泡沫。(作者 王文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