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告
- 展览
- 讲座
- 笔会
- 拍卖
- 活动
彭庆阳
近日,一则关于“宁波博物馆内指示牌上86个字有4处错别字”的消息引起网民的持续关注和讨论。
面对“车辆”写成“车俩”、“指定”写成“制定”、“关好”写成“管好”、“损坏”写成“喷坏”等低级的错误,笔者弱弱地问一句:咱博物馆人员的语文都是谁教的?于来博物馆参观的人而言,目的绝不仅仅是一个饱饱眼福而已,更多的是了解历史、丰富见识、提升文化涵养,所以,这里也算是传播文化知识之地。出现这样令人啼笑皆非的事情,真不可小瞧,低级的错误让宁波人情何以堪?这影响的不仅仅是城市形象,更暴露出一些当政者的工作作风、思想意识问题。
“错别字”现象在演艺界也频频爆出,演员葛天在一档综艺电视节目中,误把“闰土”说成了“闺土”;主持人李湘曾在一场讲座上把“棘手”误读为“辣手”;歌手张靓颖因不认识“国”的繁体字“国”,在颁奖典礼上卡壳;演员刘诗诗在电视剧中把“沮丧”读成“且丧”;毕福剑书赠潘晓婷“九球天后”四个字,却把“九”和“后”的繁体用错了,遭到网友集体吐槽。……如此看来,那些颜值高、人气旺的明星演员,如果不加强自身修养、提高自我认知,成为大众茶余饭后的笑资,是在所难免的。当然,明星也是常人,也存在因为紧张而发挥失常的情况,但这不能作为明星认错字、写错字的理由,毕竟他们的职业就是在进行文化艺术的传播和发展。
书画界的“错别字”现象也是一直存在,其主要症状为:一是由于非正规出版社出版的字帖本身就是错误连篇,使临帖学书者以讹传讹;二是一些人在创作中为追求视觉效果,随性改变字体结构,在笔画转换过程中,多一横、少一点,胡乱增减字的笔画;三是在繁简字的转换过程中,由于基本功不扎实,频频出错。在书写过程中出现错别字的现象,说明了书写者不具备深厚的文化基本功,对书法艺术的认识远远不够,弄不清文字的源流递变,通假繁简,甚至不会常用的曲词诗赋,一提笔就可能出错。
人非圣贤,孰能无错?有错误,或是无知、知少都不可怕,但对此没有一个正确的认识态度和改进的办法,那才最可怕!例如:多年前,中国作协主席铁凝为创刊15周年的《美文》题词“风华正茂”,题写的“茂”字里多写了一点,使草字头下面的“戊”变成了“戍”。《美文》主编贾平凹声明说,在书法中,多一笔少一笔很正常,因此铁凝没有写错字。此事曾一度被炒得沸沸扬扬,原因在于铁凝、贾平凹都是文学界的名人,其一言一行对文化界甚至整个社会都有很大的影响。贾平凹所说的铁凝没有写错字,恐怕他本意不是从书法角度说的,而是从铁凝的身份进行辩解吧?作为公众人物、文化界名人,贾平凹更应该尊重事实,因为尊重事实才是对文化莫大的尊重,也是对传统文化应具有的敬畏之心。
《列子·汤问》中的《两小儿辩日》一文,想必大多数人都读过,“孔子不能决也”,作为孔子这样的大学问家都有不知道的事情,并且能够实事求是地表态,作为后学之辈,又何以不去尊重事实?“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这句话告知我们,要用老实的态度对待知识问题,来不得半点虚伪和骄傲,要养成踏实认真的学习态度,实事求是的作风,避免浮夸虚荣的风气。以此名言来参照我们的行为,又有几人能做到?值得反思。
“错别字”现象是书法创作中的一块硬伤。在全国第九届书法篆刻作品展中,篆刻组没有一等奖,就是因为虽然有作品在功力上达到了一等奖的要求,但其错别字太多,最后篆刻组只能“忍痛割爱”,一致同意不设一等奖。为此,暨南大学陈初生教授呼吁,书法创作者应提高文化修养。
书画创作者、演艺名星等文艺工作者,都应该提高自己的文化修养,不仅仅是为了告别“错别字”现象,更重要的是响应习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努力做到“笼天地于形内,挫万物于笔端”,树立“铁肩担道义”的社会责任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