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告
- 展览
- 讲座
- 笔会
- 拍卖
- 活动
顾平现为中国国家画院画家、研究员、民盟中央美术院常务院长、中国画硕士生导师。顾平从南通调往南京工作,现在又在北京发展。顾平以酣畅淋漓的笔法表现了人物和山水,画面充满诗情。多年来他们一直致力于魏晋之风的绘画创作,力求用当下的笔墨语境再现中国古代天人合一的人文思想,获业界一致好评。
著名画家袁运甫先生多年前就评价顾平的作品,“既有南方山水的温润灵秀又有晋人潇洒豪迈,更有北方山水的雄强气派,难得的是他将人物融入山水之中,笔写山水幽情,图绘文人风骚,形成了独具魅力的绘画风格”。
顾平所倡导的“逍遥山水”中国画精神,实为人与山水的当下互动,一是描绘人在自然山水中的欢愉赏景的状态,二是描绘人与自然的精神融合。顾平所画的逍遥山水系列组画有“竹林七贤”、“兰亭修禊”、“西园雅集”、“论语-咏志”、“香山九老”、“琴棋书画”等,
2015年顾平应邀在南通博物苑、泰州羙术馆、南京同曦艺术馆分别举办了三个“林泉雅致•顾平逍遥山水中国画展”的重要个展,并且在南通丶南京举办了高规格的学术研讨会。包括被誉为江苏美术界“三驾马车”的著名美术评论家左庄伟、马鸿增、丁涛,以及南京大学哲学系副主任白欲晓教授、中国音乐学院教授国乐系主任张尊连教授丶南通大学学报执行主辑邓乐群教授等在内的美术批评家、哲学家、音乐家、文学家、媒体人等跨界专家都应邀参与了研讨会。《美术报》总编助理谢海先生主持了两场研讨会。他们一致对顾平创造的赋有当下精神内涵对照的“逍遥山水画”做了高度的评价,也对“逍遥山水”精神做了更深层次的学术上的梳理和价值判断。
正如,顾平作品重要收藏家代表同曦集团董事长陈广川所说,“我很向往的就是顾平画里那种生活状态。平时忙了累了,能够有地方去住一住,有二亩地去种种,有点自己可支配的闲暇时间,说实话我在顾平老师的画展中找到了自己的理想,这种逍遥自在的生活,正好符合了我们这种忙碌企业家的心境。我相信他的这些画和他的这种思想、意境、和一些内涵,会受到很多的、像我这样的行业忙碌当中的一些劳动者的喜爱。顾平老师的画确确实实非常的好,非常的能打动人心,让人看起来非常喜欢。他的画往家里面一挂,心情不好的时候看一看,这个心情自然而然就好起来了、心就热起来了。而且他在用笔、用墨等各方面都很好”。
“林泉雅致•顾平逍遥山水中国画展”学术研讨会(摘要)
主持人谢海:顾平的逍遥山水跟魏晋是有上下文关系的
顾平是南通土生土长培养出来的艺术家,然后到了南京上学,之后又回到他的故乡干了二十多年,是南京把他挖过来的,后来又调往国家画院。今天研讨会的主题为“林泉雅致”,读过美术史的人都知道郭熙的儿子郭思写过一本书叫《林泉高致》,《林泉高致》完全是继承了六朝时期宗炳的畅神、卧游的这些理念之后一本集大成的综述,一个美术类的典籍。而顾平真正的生发点是在他的逍遥山水里,他的逍遥山水跟魏晋是有上下文关系的。在他的作品当中,我们从他最早的成名作《竹林七贤》开始,其实他一直是怀念的,或者用自己的作品追释着的,就是那个时代人的生活状态,那种对自然的无限向往,而这种作品的体现,这种品格,恰恰是我们这个时代所缺失的。现在的艺术家在画这些作品的时候会有这样那样的顾忌,这样那样的想法,其实从画面上所表现出来的恰恰是一些非常表象的东西。我一直说可能只有江浙人,他才能真正理解自然能馈予我们什么。顾平也是其中一个代表,一个不可绕开的代表。——谢海(《美术报》总编助理)
白欲晓:顾平绘画创造的“仁智的逍遥”我们今天非常需要的
顾平来自南通的一个文化世家,文化学养和艺术修养深厚。顾平画展主题为“逍遥山水”。因为我是研究道家的缘故,非常喜欢“逍遥”所代表的境界与风度。其实在传统文化中,对逍遥的理解和领悟是经过发展的。看过画展后,感觉到对于逍遥又有新的的理解。
“逍遥”一语出自于庄子《逍遥游》。庄子是无待逍遥,郭象是适性逍遥,佛家称明至人之心的逍遥。我看顾平先生的画展,最想看到的是如何表现逍遥。我有一个非常诧异的感觉,因为在我的心目中,在我对道家的感受中,我认为道家的人是萧瑟的和落寞的,但顾平先生的山水画中,则呈现为一种仁者乐山,智者乐水的逍遥,其中的人物与宇宙自然为一体,逍遥自适充满生机和快乐。他所画的孔子问道于老子,孔子与学生交流“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的场景,具有仁与智的感悟,姑且称之为“仁智的逍遥”。这种逍遥在我们今天是非常需要,因为我们不能不依赖于任何条件生存与这个世界,所以庄子的无待的逍遥在历史上没有实现,今天也很难实现;郭象的自适其性的逍遥则有一种犬儒主义的态度;佛教的逍遥所明的心是佛性,一般人也非常难做到。
顾平所画的逍遥山水,提倡一种仁者的快乐和智者的感悟,在我们今天有重要的思想意义和审美价值,这是我在顾平先生的画里读出来的。——白欲晓(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
左庄伟:顾平表现的是秉承了魏晋生活的一种态度
顾平毕业于我们南师,南师遵循徐悲鸿的教学理念,仪式注重人才培养,二是要求一专多能。南师的学生代表了江苏一流的水平,尤其是山水画,不比北京差。改革开放以后,画家的创作大都变得既有传统,又有现代观念,也受到西方绘画影响,但艺术表现一直反映着时代的审美。顾平的展览主题叫“逍遥山水”,他表现的是秉承了魏晋生活的一种态度。魏晋南北朝是个大变动的时代,文人大都避世山林,纵情山水,今天这个躁动的社会回味魏晋时代,的确容易让人产生对魏晋的追寻和向往,魏晋文人的生活是我们所希望的生活。
有一点,顾平的山水画,其实是人物山水画,人物在山水中占据着重要地位,活动的很明显。顾平将人物与山水一起安排,既有艺术性,又有精神性。另外,他的人物造型也很抒情,这一点很有特色。宋代以后,中国人物画的地位被山水画替代,虽然有时候山水画中有一些人物活动,但人物都不占主要地位的。明清时期,人物画又有了几次变化,比如陈老莲的变形人物画。顾平的人物画也有点陈老莲的趣味,但又加了些民间艺术的元素和自己的东西,造型诙谐,主要以情为重。他的人物画,不论是山水中的人物,还是单纯的人物画,注重的是人与人之间情感的交流,强调趣味,用线很活泼,可见他的艺术高度。所以,我说顾平是从传统走进现代的画家。——左庄伟(著名美术评论家、教授)
马鸿增:顾平的画可以用一个“雅”字来概括
取材古雅。顾平的作品将山水与人物结合,形式上就显得非常古雅。人物与山水的结合自古就有这个传统,比如东晋顾恺之的《洛神赋图》,就是选了人物与山水相融的角度,再如美术史上的《竹林七贤》、《兰亭修契》、《饮中八仙》、《香山九老》等系列的作品,都是将人物活动置于山水背景里。
形象谐雅。顾平画中所有的人物形象都是悠哉游哉,自在自得,所有的人物都很开心,带着点幽默和夸张,亦庄亦谐,是一种诙谐幽默的感觉。
笔墨放雅。顾平的用笔非常轻松利落,不管是人物还是山水,用笔都很轻快,与画面的已经形成了一体。——马鸿增(著名美术评论家、教授,中国美术家协会理论委员会副主任)
丁涛:顾平的画唤醒现代人对山水自然的向往
顾平的逍遥山水是在喧闹的现代都市中保持一份宁静的生活,他的逍遥,就是为了避开现实世界的喧闹。这是第一,叫逍遥山水的点题。
顾平画的比较多的题材是“竹林七贤”,是通过作品表达对古人的向往。这种表达形成了一个顾平山水画的基本面貌。竹林七贤是那个特定的时代造成的,那个年代出现了很多品评文章,比如《文心雕龙》、《画品》等。顾平不用文字,用画笔表现,唤醒现代人对山水自然的向往,说的现代一点,可以称其为环保山水。
山水画分南派和北派,北派的硬一点干一点,南派的文气一点。顾平的山水画很滋润,山与山之间呼应的很好,人物表情刻画吸收了漫画的因素,增加了很多趣味性。——丁涛(著名美术评论家、教授)
樊波:顾平的作品人物形象和山水形象是浑然一体的
逍遥是一种很高的境界。“逍遥”这个概念最早提出的是庄子,《庄子》一书第一篇就是《逍遥游》,逍遥是全书的灵魂,其中的一些语句,比如“无人之极”、“天之苍茫”等,歌颂的是一种绝对的自由,自由的品格,自由的状态,自由的趣味。
南京是中国山水画真正的故乡,山水画的滥觞之作《洛神赋》就是诞生在南京,五代山水画成熟时期的董源、巨然也活动在南京人。顾平现在是在北京发展了,其实最能代表当代山水画高度的画家还是在南京。当然,顾平的山水画有许多值得肯定的地方,比如他的作品人物形象和山水形象是浑然一体的,要做到这一点不是很容易,画山水画不一定能把人物放到山水中去的,这方面傅抱石做得比较好。顾平的山水不能说和傅抱石的山水达到同一个水准,但是他画里的山水是和人物能够放到一起去的,而且营造的是一种境界。——樊波(南京艺术学院美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张尊连:顾平用古法来表达现代人对现实的看法和认识
顾平对绘画,对艺术,对人生有好多方面的看法,在我心里是给我很大的启发。我心目当中的顾老师是一个文化人,他不是单单的在绘画书法这一部分上的造诣,关键是他有一个很深厚的文化底蕴。顾平对音乐的这个领悟也是让我觉得比较吃惊的。其实艺术门类之间是互相交融,我觉得这是一个艺术家应该有的素养。不管你现在从事的是哪一门艺术,姊妹艺术之间的互相的借鉴对于一个人的成长起到一定的决定性作用。
我是搞二胡专业的,搞民族音乐的,我们民族音乐这部分呢,首先从大的来讲,它有一个传承与创新的一个关系,所以我今天参加了顾老师这个发言以后,我有个感触,其实顾老师是在于借古的这个形式然后表达当今现代人对这个传统的一种敬畏,但是同时呢,又是借古喻今,用这个古法来表达现代人对这个现实的一种看法和认识,而我们这个民族音乐这一部分恰恰也有这方面的这种这个传承,你比方说,你没有了继承传统的这种根基,你现在东西就没有生命力,你不接地气,而只有传统的东西你不往前发展你恰恰是古板死板,所以我觉得这两部分的这个东西呢作为一个大方向来讲,是我们当今这个搞艺术的人,尤其应该深层去思考的问题,就是传统与现代,这一部分不管是美术绘画,还是我们搞音乐是一个永远谈不完的一个课题,
跟顾平在北京接触的这三年以来呢,有时候就很愿意听他聊,听他从美术绘画这个方面往外放射,而且顾老师跟我们在一起也很喜欢我们音乐这些东西,包括古诗词,包括文学,包括历史,所以说我觉得呢,作为一个人呢,作为一个艺术家这个整体发展,其实他是需要全方位的。张尊连(中国音乐学院教授国乐系主任、教授)
邓乐群:顾平的绘画就是典型的文人画,诗人画
顾平的绘画就是典型的文人画,诗人画。那么当代世界可以说一个节欲的世界,所有的人都在追求一种精神上解脱、解放,那么顾平的逍遥山水真实是表达了这样一种人的诗意的追求。
艺术和文学的关系,艺文自古以来是相通的,不仅是艺文相通,生活中所有的知识都是相通的,真正的文艺工作者他的成就来自于生活,来自于生活的感受,我们说杜甫,他的吟马诗为什么写得那么好,写了二十六首,非常生动,非常形象,把马的各种形态、各种气势都写出来。后来我知道,杜甫他本身根本不像人们所说的,是一个很文弱的、老年哭哭啼啼、瘦骨嶙丁的,不是的。唐代的诗人里面真正的贵族公子是杜甫,不是李白,李白是商人的儿子。杜甫可以讲从西晋杜预开始,整整二十代,世代都是做大官的,他的父亲也是官至知府。杜甫三十多岁他才结婚,爷爷去世,他漫游天下,结交朋友,学习各种各样的本事。那么,杜甫的吟马诗为什么写那么好,他是精通骑术,善鉴良马,他骑马技术非常高超,而且,他的剑术非常好。那么,我们看杜浦的诗,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这是人们评王维的,但是,更多人因为是杜甫的画,也是赋有诗情画意。那么,杜甫能讲他爱好艺术,杜甫的书法写非常好,当时唐代的许多著名书画家都拜访过杜甫,杜甫也留下了一些碑帖,但后来在历史上都消失了。很多画家的朋友和画家都是他的朋友。所以在他的山水田园诗里面,他把对书画的心灵融入于他的山水诗中。另外一个是杜甫的山水、杜甫的文若诗所涉及的鸟树草木虫鱼 等种目繁多,意象贴现,那么对于杜甫来讲是采药狩猎的身影。在安史之乱中,他十多年的流浪生活中,这种采药实际上给了他生活的很大帮助。在四川、在湖南的长沙,生活困苦的时候,他卖药为生,药卖完了又到山里去采集。所以,在他的诗里面,这些鸟树虫木、各种各样的情态,他表现得非常细腻。另外我们知道杜甫的闲趣诗也写得非常好,这个对于杜甫来讲他很善于,他参禅论道,佛教、道教他结交了很多朋友。所以,他的闲趣诗面,我们看到充满了禅意,道家禅意。杜甫的诗歌,他的音乐非常好,如我们的音乐教授所说:音乐和文学、艺术都是相通的。杜甫能吹箫、吹笛,能够弹琴。所以我们看看杜甫的秋兴八首,富有韵律。总之来讲杜甫之所以能够取得如此之高的文学成就,就在于他长期的深刻长期生活经历。他具有多方面的艺术才能,这些才能反映在他的文学作品里面,也就使得他的文学作品千怀万转,寄托遥心。
顾平不但是位画家,同时也是位文人,一位诗人,我们看到他的画里面题下了很多诗作,这些诗作可谓别具一格。顾平的文章写得也非常朴实,他还有多种爱好,他也爱好收藏,爱好和朋友品茶,爱好到处游玩。所以人尤其我们从事艺术工作的,一定要拓展自己的视野,要丰富自己的生活,这样各种生活最终都深刻地反映在你的作品中,得到反映。邓乐群(南通大学学报执行主编、教授)
王平:顾平的山水画是一个安放现代人心灵的场所
顾平是在我们现在社会现实的一个当下,努力地去营造人类的一个精神家园,这是他的一个终极目标。所以家园里面是一些什么人,是什么地方的山是什么样的树,我认为在他看来都不是最重要的。我认为现在中国现代化来的太快,我们的GDP也上升的太快,因为太快就产生了很多弊病,我们的乡村文化比几千年历史上任何一个朝代消失的都快,在我们城市化建设和新农村建设当中,我们的乡村文化在被蚕食,甚至有的地方已经完全消失了。这是一个非常痛心的历史阶段,其实我们现在看一些乡村游非常热门,比如网上的民居就非常受追捧。这是为什么呢?人到了一定的物质生活满足以后,他就需要寻求精神上的安慰,这种安慰到大城市,比如到南京新街口,是找不到的。在大都市找不到,就要到乡村去,其实我们人就来自于大自然。中国是一个充满着诗意和神话的一个国度,这和西方世界不一样。
可以说在现代社会当中,我们进入了信息化,我们的通信我们的交通是世界一流的,但是我们的心灵缺少安放的场所。我们到老家去,过去熟悉的乡村去已经完全改变了,街道没有了河流污染了人的面貌也都变掉了,现在好多乡村游也在变味这是一个严重的问题。所以我觉得我们现代人物质生活满足以后他们需要一个精神安慰,因此我从顾平山水里面看到的是在营造一片人类终极的精神家园,这是我对自己的一个感受。我们找到一个安放心灵的场所,我想这也是中国山水画和世界其他绘画比较起来的一个优势。
在顾平的山水画中他并不是具体的描绘哪一座山,或者描绘哪一个人,我根据顾平的山水梳理了一下,有以下三个方面:第一、他的山水画是抽象与具象相结合,或者说是在抽象山水与具象山水之间,我们看到的山和水,不在于他画的是黄山、泰山还是九华山,他画的是一种意向性的山,山水里面人物的活动也都是下棋、赏画、吟唱、饮酒、垂钓等,这是人们非常休闲的一种生活状态,这就是我们排除了世俗的那种生活而进入到一种精神享受的层面,这就是第一个特点,抽象和具象相结合。第二、我觉得这里面特别要说的是他的笔墨的纯粹性,他这里面非常强调笔墨,这里面无论是点、线、面的表达还是画面的一种构成,还是非常强调中国传统绘画的纯粹性,就是一种文人化的一种表达。刚才有专家说到了他的用笔比较潇洒,比较萧散,我认为这是一种文人化的精神在现代社会一种展现,我要给的一个词就是“形散意不散”。第三、形式的传统性和意向的现代性,我们看到顾平作品的形式,不管是造型也好还是表达的内容也好,都非常传统,极其传统,但是这里面透出来的意向又是非常的现代,他给予了我们现代人的一种心灵需求,所以刚才陈总说他在工作累了以后就想有这么一张画挂着,这正符合我们古代文人画的可居可游的审美要求。概括起来说就是顾平的山水画是一个安放现代人心灵的场所。——王平(南京邮电大学传媒与艺术学院院长)
李忠明:顾平用绘画对魏晋风度作了最好的契合
古代文人和艺术家是互通的,在顾平的画里面,无论是香山九老、竹林七贤、包括兰亭修葺,或者孔子、老子、屈原等等,又看到了我熟悉的世界,只不过换了一种艺术形式,比我从文字里面理解的感觉更亲切。顾平数十年如一日追求传统文人雅致的生活,这在当下社会来看很难得。
其中有两点:一个是他对魏晋遗风的向往和他对那个世界的契合,所以他能用自己的绘画艺术抒发对魏晋风度风骨的仰慕、学习、研究,并作最好的契合。
另一个是,我们知道传统相对的是现代,自然相对的是现实,魏晋时代的那些名士,他们的风度,他们魏晋风骨的形成,是时代的产物。国家山河破碎,民不聊生,他们迫不得已转向内心自然的宁静的追求。顾平在这样一个太平盛世,他仍然有这样的精神向往,体现出一种不管是对现实对当下,都有一定的批判精神。从这个方面来说这是十分难得的,今天的艺术家还能够敢于用自己的创作宣泄这样的一份情感,所以我很喜欢。还有我看了很多明清时期文人的山水画,顾平先生前面提的很多关于人物的问题,从我的感觉来看,顾平的这些作品主要不是寄情山水,山水只是背景,以人物为主,人物不但多还非常生动,不但画得好而且自然。山水成了他人物的衬托,是背后的支撑,他更多的是突出了人。明清以来大量山水画里面当然也有人,但是那些人只是点缀,支撑画面的还是山水。顾平突出人物、突出人物状态的作品值得关注。——李忠明(南信大语言文化学院院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