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告
- 展览
- 讲座
- 笔会
- 拍卖
- 活动
苏岩声
前几日,重听古曲《高山流水》,感触颇多。这支古老的曲子怎么会被今天的美国人欣赏呢?不仅如此,美国人还将此曲录入太空探测器“旅行者一号”的金唱片中,发射到太空,在宇宙间遨游,寻找人类的知音。反之,欧洲的古典建筑艺术能被今天的中国人所喜爱也是同样的道理。
在竞争异常激烈的数字化时代,艺术的表现形式已经完全颠覆了人们以往的视觉及审美习惯。各种新鲜的、陌生的名词不断地诞生,不断地被创造出来。什么“后现代”、“后文革”、“后学院”、“后印刷”等等,迅速风靡于艺术界,成为学术研讨会上必备的时尚标志。其实这就是创新,词汇的创新。标新立异是艺术家们最擅长的本领。油画、雕塑如此,版画亦如此,影像、装置等更不在话下。观念创新、题材创新、形式创新、材料创新、展示创新、结构创新,总之,一切都要创新。如果不创新,艺术就不能发展,艺术就要死亡。然而,越是要创新,一些老的话题就越是不绝于耳,尤其是对继承传统文化和民族化问题的追问与反思,可谓是老调重弹。
老调重弹是创新过程中的回望与审视,是对创新一词的重新解读。拿版画来说,就中国现当代版画的发展历程而言,它是一个以模仿和学习西方为基础,追求现代化、国际化的标准为目的的过程与模式。其间中国自己古老的、优秀的版画艺术传统并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和继承。如同我的导师广军先生所说:“我们现在犯的错误,正是人家已经解决的问题。我并不是讲要重复别人走过的道路,我只遗憾中国没有走出自己的现代主义,它应该是另外一个样子。”因此,如何确立中国当代版画的民族身份,是当下版画创新中需要面对和思考的问题。
实际上欧美国家包括日本,在现代艺术发展的进程中,从未忽视过对自己民族身份的认同,这是一个文化尊严和自信的问题。德国新表现主义艺术大师吕佩尔茨认为:“每个艺术家都应秉承民族性的东西,只有在这种大的、自己的环境下面实现自己的艺术作品,才能够给其他人看到,这也是一种国际性。”解读这一观点的内涵也就是说,艺术的创新一定要建立在民族自信的基础之上,这就是民族性。为达此目标,每个民族的艺术创新与发展都需要持续不断地与传统对话,并从历史文脉中吸取养分。欧美国家如此,而作为具有悠久、厚重文化历史传统的中国艺术,更不能例外。否则,没有民族文化自信的、所谓的艺术创新,它的国际性便无从谈起。因此,再说到版画的创新问题,我们应当心安理得地面对传统文化,研究经典以吸收其精华,重新思考曾经走过的一路风景,完全不必担心老调重弹。版画的创新是对人的感受力的重新挖掘,让艺术重归自然。从传统的本源出发,寻找艺术和而不同的多元表现。
无论任何民族、任何国家,只要是建立在继承传统意义基础上的艺术创新,总会以自己的真诚与独特性去感动观众,也完全可以与观众产生心灵上的沟通与理解,并以独立的姿态和语言实现国际化平等的艺术交流。古曲《高山流水》,虽然讲述了知音难寻的故事,但在千年之后的今天,它却找到了无数的知音。
(作者系上海师范大学美术学院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