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告
- 展览
- 讲座
- 笔会
- 拍卖
- 活动
春节中的博物馆
春节期间的各地博物馆、美术馆都显现了与过去不同的景象。一方面是博物馆积极营造春节的文化氛围,策划了与春节相关的展览;另一方面,公众利用假期踊跃走进博物馆度过一个不一样的春节。因此,许多博物馆门前排起了长队,而有的博物馆因为观众数量激增而采取了限流措施。这是一个可喜的现象,博物馆今后应更努力。
文化春节与春节文化
文化春节在城里所展现的新气象,说明了作为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的博物馆在这个特殊节日里有了与公众相连的又一个契机。如何认识这一与年节相关的文化现象,博物馆又应该如何面对这一特殊的公众需求,显然,博物馆应该有更多的针对传统节日而策划的专题展览和公众服务项目,使公众更多地了解传统的年节文化。
年节文化应更丰富
年节文化是中国特有的一种文化。春节时期不管城乡,家家户户贴春联则是一个基本的动作,是具有代表性的乡规民俗。各地乡村除了贴春联之外,包括年画的式微等年节文化继续在衰退之中。关键是具有创造性又能够传承的内容越来越少,如今,乡村文化能否在农耕文化的传承方面有所作为,则关系到年节文化内涵的丰富性。
能否挽留不断的失去
依赖于电视和手机以及互联网的社会发展,使中国的年节文化越来越趋向同质化,而原本丰富的民间年画(包括新年画)、民间玩具等等,则在日渐消亡之中而成为过去的怀想。因此,无数低品质的书画复制品以及不入流的书画,涌入到基层民众的家中,降低了年节中厅堂文化的文化层次和品味,更失去了年画应有的教育功能。
春联也应该具有独特性
印刷也颠覆了书写。春节前集会上的书写春联曾经是一景,会引来无数人的围观,由此也以特殊的方式带动了书法在民间的传承。不同摊位之间的争奇斗艳,不仅是像书法展览那样成为一种最具有普及性的展示,更重要的是公众的选择成为一种无形的评判。而人们的选择所寄予的希望,也在审美上作出判断。而印刷的则没了这些。
年节文化中的创造
春节是一个具有创造性的时令,书画家往往都有专门的创作,而《岁朝清供》作为一种对应的表达,就是书画家们对于年节文化的特殊贡献。因此,对于书画家来说应该不同于普通的民众,应该把自己对于美好的理想寄于自己的画面之中。而那些《宪宗元宵行乐图》、《乾隆帝元宵行乐图》以及民间记录,都是年节文化的重要组成。
春节不能徒存形式
百年之后,后人了解21世纪初期的年节文化,可能只有去翻看春晚的拷贝或者一些影像记录,实际上并没有什么特别的内容,春晚大同小异,关于春节的影像记录也是年复一年。看看明代陆治的《元夜宴集图》,看看明代文人的元宵雅集,则不难发现差异在文化含量。年节文化中的文化与趣味在降低,年节就徒存形式。(陈履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