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告
- 展览
- 讲座
- 笔会
- 拍卖
- 活动
法国的国家美术馆卢浮宫中,被安置在防弹玻璃之后的《蒙娜丽莎》(也称《乔康达》)注视着仰慕她的人群。神秘环绕着这位美丽的妇人,不仅是因为她的身份被讨论了如此之久,还因为她的面部表情是那样充满矛盾:不可思议地开放却又同时安静地有所保留。
她坐着,微微转向你,仿佛置身在一个阳台上,背景是一片想象中的风景。框在两根几乎看不到的圆柱中,她微笑着、凝视着,目光简直要穿透你的眼睛,但她交叠的双臂却又与你保持了一定距离。通过这幅惊人的图像,达·芬奇在被画者与观众之间建立了一种心理上的联系感,这种肖像画上的革新,迅速为其他艺术家所采用。
肖像画中的现实主义
达·芬奇最伟大的本领就是在这幅卓越的肖像画中注入了生气。看着这幅画,仿佛真的有一个人坐在你的面前。蒙娜丽莎皮肤的柔软,头发上的闪光,眼波的流转,都在每一微小的细节中呈现出来。她穿着朴素,姿态放松,而尤为著名的便是她的微笑,她有着被形容为谜一样的微笑。如果仅从她的嘴和眼睛去观察,很难判断出她确切的心情。她的唇边带着一抹微笑的闪光,但眼睛却没有流露出一点诙谐。
在当时的肖像画中有这样一种风尚,将妇女描绘成神话、宗教或历史中的形象,这些形象体现着受人称颂的女性品质,例如美丽与优雅。这样的肖像夸大了女性特征以达到如此的理想范式:拉长的鼻子与颈项。蒙娜丽莎既不代表着那位美与爱及丰饶的罗马女神维纳斯,也不代表着圣母—她们对当时的女性来说都是流行且理想化的角色。不借助任何寓意的修饰,甚至不加以珠宝与华服的装点来赞美这位妇女自身特质的完美平衡,达·芬奇显然在打破着传统。
对于这幅肖像画的委托,没有任何留存下来的记录,我们对于这位被画者的了解来自达·芬奇的传记。她可能是丽莎·格拉迪尼,佛罗伦萨富商弗朗西斯科·乔康达的妻子,她的另一个名号乔康达即是来源于此。“蒙娜”就是“夫人”的意思。这幅肖像是在1502年开始绘制的,大概就在这段时间,乔康达买了一所新的住宅,这对夫妇的第三个孩子也在此时出生,这些似乎都可以成为委托一幅肖像画的理由。《蒙娜丽莎》的构图采取的是半身坐像,这是意大利最早期的肖像画中经典的姿态之一。
达·芬奇探索出了一种名为“晕涂法”(sfumato technique)的绘画技巧,巧妙地运用了混合色调。这种技巧在此产生了伟大的效果,赋予了蒙娜丽莎的微笑一种神秘的温柔。她的嘴角向上微微翘起,但表情却难以解读。连同她的姿态的其他部分,使蒙娜丽莎具有一种难以接近的平静。
看着一个人的眼睛是件很自然的事情。如同许多肖像一样,蒙娜丽莎的眼睛似乎是直直地盯着你,当你移动时, 她的眼神似乎也追随着你。达·芬奇创造出这一幻觉是通过让她的左眼直视观众,而让右眼略微偏向一边。
仔细地观察这幅画的此一部分,你就会看到有一层黑色的纱罩在蒙娜丽莎的头上,落在她的脸颊边,或许这是在暗示她的贞淑。她发际处的头发与眉毛也许出于当时的时尚而被拔掉了。
蒙娜丽莎交叉的双臂形成了一个三角形的底边,而她的头是三角形的顶点。达·芬奇运用了这种构图技巧将他的模特置于一个和谐的空间中—在几何学的意义上—使人感到十分悦目。蒙娜丽莎既没有戴戒指也没有戴手镯,她的手看起来年轻而丰满。她的双臂与双手放松,似乎坐得非常舒适。
就在她右肩的后方,你可以辨认出几个桥拱横跨在河流上。如同这片想象中的风景的其他部分,达·芬奇对它们的描绘方式是想让你以一种向下的目光去看。然而,蒙娜丽莎的眼睛却是与观者在同一水平面上。
达·芬奇对油画颜料的灵活运用可以在袖子的立体感和色调中看出。本来这些袖子应该是橘黄色的,但多年之后颜料褪了色,施用在表面以保存绘画的清漆也使颜色变得更暗。
在一幅较早的素描中,达·芬奇就已经开始运用悠长的道路与河流这类图像将观者的目光引领至远方。表面上,这些图像似乎只是风景中的一部分,但实际上它们却是以一种颇具智慧的方式被用来创造画面的深度,使空间显得不那么单调而平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