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告
- 展览
- 讲座
- 笔会
- 拍卖
- 活动
工作坊的开始,冯梦波由自身经历出发,谈到了书法、游戏、山水画以及电脑字体,最后还谈及他最近涉猎的音乐领域。在谈到汉字时,汉字可能面临的消亡应当受到重视。
冯梦波从小学到中学每天都练习毛笔字,最开始的时候是描红模子,后来就是临帖等等。每天练习15分钟毛笔字对他产生了潜绘化的影响。1991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之后他就用电脑开始创作。大概在2010年左右的时候,产生用电子游戏与书法相结合的创作。
书法中的时间因素
一般人都会认为书法是空间艺术或者是平面作品。它既有内容,又有关于美学方面的这些东西在里面,但是可能大家都忽略书法实际上是一个有关于时间的艺术。比如说临帖的时候,老师都说要写得比较慢,一般不太会写字的人都是尽量写得快,尤其是包括行书、草书,临帖的时候他希望写的很流利、很快,但是你上学的时候,上美术学院的时候老师就要求你慢,这样每一笔才能够有劲、才能够更对。其实这个说法也对也不对,每个书法作品,就是古代的那些经典作品都是在特定的时间之内完成的,比如说宋徽宗的字肯定是在一定时间之内写完的,更不用提我们比较熟悉的那些,像《兰亭序》、《自叙帖》等等,都能明显看出时间的变化,尤其是在最开始的时候《自叙帖》写的很工整,到后来的时候都写飞了,就是这样的感觉,就很不一样。古代的碑帖,像汉、魏这些碑是刻在石头上的,当时原始的字是用什么样的速度写出来的,跟这个字的大小之间的关系都很微妙,而且都非常重要。那我就想怎么样能够在我的作品里表达时间的问题,表达汉字其实是一个运动的轨迹。
冯梦波在做《不太晚》这个游戏作品的时候,保留了游戏里本来的一些因素,如火箭弹的发射、爆炸、火光等等。原因在于这背后是真正的一个游戏的系统在那儿支撑游戏。实际上发生在这里面的这些笔划、这些字它互相之间的冲突特别厉害,因为它本身就是纯粹的射击游戏,是生死格斗,所以这个作品是描摹这些笔划在三维空间里的一场殊死搏斗。
创造一个自动绘画的系统
这个作品之后我想做的事是自动绘画的这样一个系统,因为我很相信绘画是自动化的。受了非常多的现代科技的影响,包括对于光学研究的一些新的进展,还有就是我刚才说到的在法国或者在别的地方也都有,要建造一台机器来进行绘画。这台机器是根据一定的规律,它的规律就是运动的这种规律,就是机械它是能够产生圆周运动还有抛物线等等,还有很多的一些随机的方面,如果你干预它,随机的那些东西就会在你的控制之下半自动的去关掉。所以所谓自动绘画其实它不是一个完全自动化的绘画系统,而是有这么一个干预的,在一个物质基础之上完成的作品,但它最终的目的是绘画。像我做的那个《不太晚》的游戏,我想它其实是一个自动绘画很好的开端。在前波画廊的个展的时候,我的游戏发挥了这部分,我希望能够用我的作品、电子游戏作为一个引擎来创造一个自动绘画的系统。
在创作书法作品之前,冯梦波已经开始对中国的山水画有一定领悟,开始思考用电脑创作出一种所谓新的山水,后来用3D软件来建造了山水的模型。
古代大师辽阔的想象力
在看古代很多东西的时候我一下子就能明白为什么中国人看山水有的时候角度跟西方人不一样。西方他们不叫山水,叫风景画,人家都是脚踏实地的站在地上看向一个方向,像一个镜头一样取景。而中国古代的山水感觉都是飞起来的,永远不可能站在地上去画,它一定是飞起来的,它能看到更多、更广、更丰富、更自由的那种安排。还有就是关于地平面的问题,后来我看到很多中国画的地平面不是平的,它的地平面经常是倾斜的,有的时候是带曲面的,就是因为它在安排的时候出于美感,出于各方面的的考虑,尤其是出于这种特别自由的视角,要求它一定要有各个方面的安排,进行主动、激烈的联系。后来我在做我自己的山水的时候就真的是要把它的地平线,还有云海那种体积什么的东西变成倾斜的,这样才能表达我心中更贴近东方山水的感觉。
我记得1992年、1993年我第一次坐飞机的时候都激动的不行了,因为我真正能看到这些东西的时候心情特别的不一样,我觉得可能中国古代的那些艺术家、大师他们的心里想象的是他们真的是在飞,所以才有那么辽阔那么丰富的景观。
在山水作品以后冯梦波又去做了其他关于电子游戏的作品,一段时间后创作又回归到书法。但是这次变成了做电脑的字体。他观察到由于科技的进步,越来越不会用笔写字,这是个非常紧迫、困窘的境地。但现实已成定局,只能在自己能做到的范围考虑改善,因此把书法作为切入点,因为如果对中国的文化、文字、书法有兴趣的话,字体是一个特别容易进入的渠道。
用电脑描摹汉字的特殊美感
比如说西方字体的设计一直在这个平面设计、空间设计里面占最重要的地位,它也是设计的基石,其实字体课也一直都是最有效的,也是最重要的训练。
我想做的事就是,字体其实是一个整体的概念,并不是一笔一划或者怎么样,而是我要对这个字体进行一个总结、认识,然后再去提炼出一些我认为重要的东西,把它转为字体。根据这个理念,我没有必要去写每一个字。我就去找相应的汉字,比如说我找到楷体、隶书、仿宋等等,把这些字拿来以后放到电脑以后用Photoshop做一些比较极端的运算,主要是看最后剩下来什么。我的想法源于我们以前熟悉的碑帖,尤其是汉、魏那些碑,它里面那些细节等各方面结构发生了特别复杂和微妙的变化,实际上简单的讲这是一种风化的过程。风化是大自然的产物,就是有阴晴雨雪,还有对石头的侵蚀、破坏这种东西,它里面才产生了一些特别的美感,尤其是像近现代以后大家都特别推崇所谓的这种残缺的东西。而被风化的这些东西里我们会发现一些好像更了不起的美感,那个石碑刚出来的时候你还不觉得怎么样,但是过了半年就会觉得越变越好。大自然的力量以及它对石头这一天然材料的影响也是艺术上一直让大家感兴趣的部分。
我会在Photoshop中去强制降低它的分辨率,把它的分辨率降低降低再降低,每次降低都先要变成1比特的然后再降低它,每次降低的时候它就会丢弃一些信息,到最后的时候其实基本上就是没有了,到最极端的时候最后就是一张黑纸,或者一张白纸,或者是一个白格的,也可能都是黑方块。如果在分辨率设定的时候加一丁点、减一丁点,它就会开始支离破碎,这个时候我心目中的碑帖就开始出现了。 这次展览里我的作品就是这样一个创作过程。那个字体我们当时给它起名就叫“点阵冯”,所谓点阵的东西就比如说拍一张照片,这张照片是分辨率有一个尺寸,宽多少、高多少,相机分辨率的高低就是有多少个点,所以它都是点阵的东西。
而变成矢量化就不一样了,矢量化是一个数学运算,这个数学运算里面包括外轮廓、包括细节等等。整个过程像碑帖,因为里面有一些细节的东西它会先丢掉,包括先崩开,然后有的时候包括写字的时候因为蘸的墨比较多,所以墨比较浓的情况下它会发散开,它会聚集在一起等等,这里面都会体现出这些。所以你说它是数学,但是实际上它这里面所表达的一些东西实际上是我对于中国汉字,包括对电脑这些方面的长期的兴趣和观察,所以才能够有这些东西。
在谈论汉字环节,冯梦波谈到这些艺术工作有没有可能把汉字的书写重新带回到我们生活中来呢?其实才是一个更大的难题。怎么样更好的带动大众对汉字喜爱?有没有什么办法和机会能够使汉字有一个更长远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