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告
- 展览
- 讲座
- 笔会
- 拍卖
- 活动
在今年两会上,戹别想结合自己的经历和感触,谈一谈我对目前国内艺术院校高学历层次教学的一些看法。我认为,我们相当多的艺术院校对于博士、硕士阶段的研究生教学缺乏严谨、规范的教学计划,缺乏高标准、严要求。
我想先从我女儿说起。我女儿在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学习东亚艺术史,根据这所大学规定,导师跟学生之间要制定严格的学习计划。在她博士资格考试阶段,有四位 导师分别给她开书目,一共列出了110多本很厚的专著,她必须要在三个月到半年的时间内读完,才可以参加考试。而且四位导师出的是四个方面的题目,有三个 题目需要考生在半天时间内在课堂里考完,还有一位导师的题目是让考生拿回去,用一天半的时间完成一篇文章。
我女儿在那段时间里大把大把地掉头发,掉眼泪,她哭着跟我说:“老爸,我就不念了吧。”但最终,她还是坚持了下来,顺利通过了博士中期考试。据我所知,宾夕法尼亚大学博士资格考试的中期考试,淘汰率高达50%。所以,美国的研究生教学远远不像我们国内传说的那样容易过关。如今,国内相当多的父母都想把孩子送到国外去上好学校,并且以上常青藤学校为荣。为子女创造好条件固然非常好,但是,并不是每个孩子都能够承受那么大的学习压力。
我自己在学校也带研究生,与我女儿在美国的求学经历相比,我看到了我们国内教学环节中间的缺失,看到了国内艺术院校高学历层次教学上的宽松。
此外,缺乏仪式感也是我观察到的另一个问题。我参加过几次大学和高级研究机构的博士 答辩,地点就是一间办公室,老师学生都围着桌子坐。我当时提了一个要求:能不能请主考老师坐在中间,指导老师坐在旁边,旁听的导师围在周边,然后摆放一个 座位专门留给我们的孩子,这样的答辩会具有一定的仪式感,对老师、学生而言,都是有意义的。其实大家都很在乎仪式感,就像大家都期待着孩子毕业时会接过博士帽、硕士帽一样,那是一种兴奋和庄严的时刻。
我想,文化的传承,需要以一种神圣的形式传递下去。所以,我觉得国内的高等艺术教育,尤其是高学历教育,一定要逐步走向规范,严格起来,让我们的孩子能够真正牢固地掌握文化知识。(陈苑)
嘉宾简介:
冯远,全国政协委员、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副主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