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讯:
《中国油画五百年》:问题事件在时间流程中相交交相辉映——名联配名胜王进玉:畏惧批评是不自信的表现关于“坏画”的思考 3·15 中国艺术品市场管理将进入新时期青年画家王盟做客天津美术网访谈 王慧智师生教学展亮相首届香港国际书画艺术双年展青年画家王盟:心态好了才能感受很多美好的东西青年画家王盟:画家的风格特点是发自于内心的青年画家王盟:绘画永远是存在于感性和理性之间青年画家王盟:水墨更能表现中国画内在的精神青年画家王盟:霍老师对我影响最深的就是“抱一”青年画家王盟:选择花鸟画是缘分使然岁月留痕 张京个人油画展西安正圆咖啡厅启幕法国雕塑家VAL:诞生于寂静的宇宙咏唱逸香盈素 2016青年女艺术家作品展戴泽最重要作品《赶马车》将上拍一元纸币退市引发收藏升温倾城2016—城市画派艺术大展3月20日开展将军书画家吕振林作品赏析视频:青年画家王盟做客天津美术网青年画家王盟做客天津美术网访谈实录 视频:著名书法家张长勇做客天津美术网著名书法家张长勇做客天津美术网访谈实录 天然意趣-天津著名画家陈之海花鸟画新作欣赏高清图:天然意趣-天津著名画家陈之海花鸟画新作欣赏高清图:驰雪追风新画境 李澜雪景鞍马作品展亮相天津图书馆高清图:墨舞笔歌致青春-津门青年女画家优秀作品展在天津群艺馆开展高清图:翰墨芳华—天津市女子诗词联墨展在中国楹联博物馆开幕高清图:国韵-观·象 许建东、张弛、刘远征三人绘画展在空港文化中心开展高清图:著名伉俪画家高学年、史玉贺春展在天津图书馆开幕高清图:翰墨飘香 美丽绽放—津门女书画家佳作邀请展在天津高新区开幕高清图:钟灵豫秀·曲学真、刘家城中原山水写生展在天津图书馆举行形神兼备—杨德树工笔重彩人物画欣赏
首页 >> 美术评论 >> 正文

《中国油画五百年》:问题事件在时间流程中相交

天津美术网 www.022meishu.com 2016-03-16 17:28
 《珍妮小姐画像》 徐悲鸿 136.5×98cm 布面油彩 新加坡私人收藏
 
 《郊外雪景》 佚名 18世纪后期 布面油画 尺寸不详 香港艺术馆藏

    《中国油画五百年》将中国油画的历史上溯至距今近五百年前的明嘉靖年间,挖掘、收录了油画最初传入中国的相关史实和研究,对建立人们关于中国油画历史的 正确认识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该书以别具一格的体例、精心编排的图文内容,将中国油画从引入、根植到发展、壮大的数百年历程具体、实在和清晰地呈现出来。 整套图书逾900万字,图片8000余张,是迄今关于中国油画文字量最大、文献资料最丰富全面的工具性图书。

  全书分为五卷:第一卷(明清部分1542年~1911年)、第二卷(民国部分1912年~1949年)、第三卷(新中国部分1950年~1976年)、第四卷(新时期部分1977年~1989年)、第五卷(当代部分1990年~2010年)。

  欧洲的油画进入中国有五百年了。翻书一看,初始时间为1542年,即依据葡萄牙人平托(F.M.Pinto)在《远游记》中的一条记载,那是在塔楼窗户 上的画,“其形象很逼真”。之后直至1582年利玛窦和意大利画家乔凡尼(Cola Nicola Giovanni)到达澳门前,陆续还有一些文献可见欧洲传教士所带入的圣像画记录。此时距意大利文艺复兴盛期不远,以透视学和解剖学为基础的欧洲写实油 画体系刚刚形成,传教士们就将这一新的绘画样式带入中国。中国人最初的反应比较复杂,有惊奇的,也有漠视甚而鄙视的。毕竟在不同的文化圈内,作为一种视觉 新样式,绘画图像所承载的历史文化信息不尽相同,文化的隔膜必然存在,许多信息无法读解,许多东西视而不见,更何况涉及到人的感受力及审美趣味问题,反应 便不一样。对于一个具有悠久历史文化传统的民族,接受其他的文化样式更需要一个过程,尤其需要调整自我的文化心态。《中国油画五百年》所呈现的就是这么一 个过程,无论是各年度的大事记,还是所编辑的各类文献资料与研究评述,都呈现着五百年间油画在中国的不同历史境遇,直接反映了近代以来中西文化在视觉艺术 领域内碰撞与交融的结果。

  记录中国油画发展的编年史

  从编撰的思路上看,与其说是一部文献集,毋宁说是一部记录中国油画发展的编年史。尽管编著者认为这还是一部“以大量文献为为基础编纂而成的工具性图 书”,因为对中国油画的历史研究刚刚起步,大多数学术成果都局限在个别现象及人物研究,进行大规模、深层次的通史研究条件尚未成熟,但以编年体的方式,在 大事记之外,收集整理大量的原始资料和相应的研究著述,既提供系统的文献资源,又反映现阶段对各个时期不同现象的研究成果,进行客观的历史陈述。

  于是,我们可以参阅文献,并随着研究者不同的学术视野进入相关的问题讨论,深入了解历史。重要的年份必然有重要的事件发生,也会产生相关的文献,吸引后 来的研究者深入讨论,问题随之而出。问题与事件碰撞在一起,将历史的时间节点凸显出来,也产生学术的诱惑力,增加了人们的阅读兴趣。这是编纂者在处理文献 时的独到之处。这种编纂方式自然推出两种学术路向,一是在历史的横断面上呈现学术研究发展的动向。如同一时期对相同的事件在不同的研究阶段收录不同的研究 成果,在同一研究阶段收录不同的研究成果,在这种编纂序列中凸显学术史的意义。二是在时间的纵向维度上呈现在不同时段所呈现出的主要问题,进而构成起伏跌 宕、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各个历史时期的主题十分明确,研究的焦点也十分突出。如十七至十八世纪外国传教士传入油画的问题,十九世纪广东外销画问题,二十 世纪上半叶留学日本或欧美问题,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后学习苏联油画问题,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后的现代主义思潮,乃至九十年代以后的新生代艺术。将这六大主题连 贯起来,不就是一部中国油画史么?学习、吸收与反省、自觉,也是中国油画五百年来的主题词。中国人在学习和吸收欧洲油画技术的同时也就开始其文化思考,反 省与自觉从未间断,无论是郎世宁时代之前后,还是留学日本、欧美或前苏联的那些岁月,无论怎样受西方写实主义或现代主义思潮影响,文化自觉精神从未离开, 只是在不同时期表现的形式不一,程度不等,观念有所差异罢了。其实,这两种向度在其“概述”部分就充分体现了。

  书中相应年份的“概述”写的十分精到,面对问题和事件,在历史大视野的观照中加以分析,且论述重心随着问题与事件的性质变化而变化。如果仔细分析这五卷 本中的所有“概述”,会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即第一卷的“概述”偏向文献产生的历史背景及相关的研究综述,有时也陈述油画事件;第二卷的“概述”偏向油画 事件与研究综述,文献综述的部分逐渐增多;第三卷的“概述”又回到历史背景与油画事件,涉及文献综述;第四卷的“概述”同样偏向历史背景与油画事件,涉及 文献综述,可随着时间的推移,油画事件的比重愈来愈大,相关问题也愈来愈突出;第五卷的“概述”偏向油画事件与艺术批评,且事件偏重于各类展览,而问题侧 重于创作观念方面,突出观点。这种写作注意力偏移的倾向,也许是由文献及历史事实本身所形成,或者说,写作者从文献与事实出发,必然构成与历史相应合的文 本,但这“历史”是现时存在着的过去以及被发现并被阐释的各种现象。发现与阐释,不仅贯穿于五卷本的“概述”中,也贯穿于五卷本的所有文献中,因为那些原 始资料,即当时发生的文献是被发现的,同时也被纳入到一个新的阐释框架中。任何一部历史著述,都会存在一个有关“发展脉络”或“内在规律”的理论企图,并 以此建构其历史的叙述。此外,翻阅文献部分,后来的研究论述依然被不断穿插在各卷之中,有些是有关史实的考证,有些是有关史实的理论阐释,具有各自不同的 学术视角及观点。只是时间愈是靠近现时,原始资料的量愈来愈大,研究性论述显得不那么突出,其成果也容易被“概述”的写作者所忽略。也许,这种忽略还有助 于历史的客观呈现,或体现文献材料自身的留存规律。翻阅这些文献,无论是原始资料还是他人的研究论述,编纂者的意图是在让我们在其相互辨认与论证中,自行 作出判断。

   深入历史聚焦年度事件

  我是将《中国油画五百年》作为一部史书来读的,既了解当时发生的事件,也思考那些事件的意义及所存在的问题。与一般的通史著作不同的是其缺乏阅读的连贯 性,只能在一个个事件或问题中跳跃,在历史的片段中连缀自我的想象。这阅读能带来新的体验,特别是穿插其中的研究性论述,众多学者关于某一问题的讨论,能 让你深入到历史的幽深之处。专题性是其中重要的特点,如马国贤与郎世宁的研究、《视学》研究、林呱研究,清末留日学生研究等,又如民国时期裸体画论争、 “惑”与“不惑”的二徐之争,再如艺术运动社、决澜社、艺风社、中华独立美术协会、中国美术会等专题史料,还有建国后的油画民族化问题讨论、85美术新潮 时的青年美术群体、新生代的艺术现象,如此等等,不一而足。这些专题不一定都局限在某一年份的具体时间内,但对年度现象乃至于对阶段性问题都有聚焦的作 用,也让我们看到什么时期什么问题解决到什么程度,还有哪些问题还可继续讨论,某些问题的联系还不那么清晰。这对于研究者而言,都是一个重要的参考。就是 那些已经进入研究者视野内的问题讨论,我们可以看到许多生动有趣的细节,知晓许多不为人知的情况,这比单纯的原始资料罗列要深入的多,其资料的涉及范围也 广泛的多。特别重要的是,还避免了某种单一化的学术视角与论述方式,那是传统的编年史写作中因写作者自身的局限所带来的。当然,这种编纂方式也会有新的问 题,如怎样看待历史的片断性阅读及多向性写作。殊不知,正是这片断性与多向性撕裂了一元化的整体论述,让我们看到历史的间隙,关注历史过程的丰富与多样, 以及对历史现象进行解释的各种可能性。这是复数的、小写的历史,不是为了某些结论而收集资料或任意裁剪的历史,其没有既成的观念与体系,可以最大限度地还 原历史真相,而且是通过问题的讨论抓住历史。

  中国油画的现状与思考

  从文献的角度进行考量,便可发现从16世纪中叶到19世纪中叶,在油画方面没有太多的资料留存下来,即便在19世纪下半叶至20世纪初,有关油画的资料 也不太多。大多数文献资料都在1912年之后,编者为此收集了整整四卷本,占全书的五分之四。也可以说,油画在中国默默存在了近四百年,之后才逐渐受到关 注,并进入高速发展时期。这一节奏,与中国社会的现代化进程是相吻合的,而在不同历史阶段所遇到的问题,与其他从西方进入的文化现象其性质也大致相同,但 时间略迟、规模略小、影响相对偏弱,毕竟绘画在大众生活中所占有的位置并不是那么重要,何况还存在与本土绘画的关系需要一步步调整。不过,对于中国人现代 审美观的形成,油画进入中国的历史却不容小觑。五百年的中国油画史,实际上也就是中国现代视觉经验形成与发展的历史,影响并改变着人们的空间观念,以及对 自我情感的体验与表达方式。这是中国油画史的核心问题,同时我们也看到,从油画进入中国的第一个阶段就面对着本土化问题,且随着中国文化的自觉程度及现代 生活方式的变化而变化,民族性或中国性在现代问题的讨论中不断成为焦点,特别在近百年来显得更为突出。如果我们不能面对中国油画的历史事实,那么我们也就 无法面对中国美术的现代问题,无法讨论中国美术的现代性。在油画这一领域,不少历史问题也是现实问题,因为问题尚未结束,许多现象都可以翻过来重新去看。

  相对于2002年版的《中国油画文献1542~2000》,尽管编纂的体例不变,但在文献资料上,《中国油画五百年》却做了大量的补充,特别是随着近十 多年对中国油画研究的进展,增加了不少有价值的原始文献和研究成果,全书字数从400多万字到现在近900万,文献量翻了一番多,图片部分也重新调整,收 录约8000张,文献所涉及的时间段又往后延续10年,即从1542年至2010年。毫无疑问,这是目前最系统的一部中国油画史料汇编,资料甚为完备,编 纂可谓认真,在学术问题上亦十分严谨,并有明确的历史意识。于是,我们便明白这书名变动的原因所在。的确,这是一部以文献为主体的编年史,其历史写作的意 识,不仅体现在于那20多万字的“概述”,还体现在800多万字的文献资料的发现与整理工作上,尤其是在海内外通过实地调研与访问所取得的那些资料,既放 且收,或多或少都隐含并贯穿着一种写作动机。我们都说资料是研究的基础,实际上,做资料本身就是一项研究,没有学术眼光不成,没有历史意识也不成。在这一 意义上,《中国油画五百年》可谓集大成者。(郑工)

来源:中国出版传媒商报 责任编辑:简宁
>>相关新闻
• 王进玉:畏惧批评是不自信的表现
• 关于“坏画”的思考
• 人大代表王军:给美术专业考生减负
• 从赝品到复制品:消逝的艺术本真性
• 读杨佴旻先生长诗《太行灵山》
• 桑作楷书法:真力弥满 风神超迈
• 名家评说闵祥德书法
• 杨小彦:中国艺术市场的混乱与理性
• 苏轼楷书《祭黄几道文卷》赏析
• 将军书画家吕振林作品赏析
首届天津美协山水画专业委员会山水画展览
  • 鼎天国际开启艺术圣诞 鼎天国际开启艺术圣诞
  • 翰墨春秋—王寅山水画作品展 翰墨春秋—王寅山水画作品展
  • 曹善华再次应邀赴美文化交流 曹善华再次应邀赴美文化交流
  • “解衣盘礴”—记画家韩富华 “解衣盘礴”—记画家韩富华
  • 无上清凉·贾冰吾作品展 无上清凉·贾冰吾作品展
  • 刚刚出彩—朱志刚、王刚水彩作品展 刚刚出彩—朱志刚、王刚水彩作品展
网上美术用品超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