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告
- 展览
- 讲座
- 笔会
- 拍卖
- 活动
中国的山寨能力自古以来就震惊世界,这自不必赘言。最著名的例子,就是宋朝时候,有李鬼出来跟李逵“PK”,不过功夫很差,刚露脸就被李逵给K掉了;往前追到唐代,政府出版的正规历书,遭到民间作坊山寨,盗版的质量自然很差,把月份都搞乱了;宋代的《清明上河图》是当时官方画家的佳作,很出名,但锁于深宫,无人得见其真面目,可经过后世长时间的流转,版本却多了百十种,还都自称真迹。明代职业画家仇英就山寨过这幅名画,山寨版藏于北京故宫。明清时期苏杭地区专事山寨活的名作坊叫做“苏州样”,工匠那手艺放到今天那当然是一绝,堪比“国家一级美术师”。可惜,它缺了点创造力。
作假不易,山寨给力。大伙辛辛苦苦的不就是为了谋一点生存的资本。在当下快速扬名、快速成功的年代,要单单纯纯的搞原创、做独家,貌似不太靠谱,耗上半条命的原创品还有可能被人盗版。君看娱乐圈,靠着山寨翻版娱乐名人而立马在网络上曝光是那么的速度。前面有“范爷穿龙袍”, 后面就会有各种版本的“范爷穿龙袍”。看国内的城乡设施,华西村有个白宫,上海出个比萨斜塔,北京整个克里姆林宫,杭州建个埃菲尔铁塔……没错,凭借着中国村民们的山寨能力,足以再造一个地球出来。
再看中国当下的收藏圈、艺术圈的山寨版就更多了,拍卖场中上千万的艺术品说不定哪件就是山寨货,曾经那件卖了2亿元的“金缕玉衣”,是时下工匠将千百枚玉片费老大劲串起来的,那证书倒是真专家开出,可惜是假口供。连远在美国纽约的八千万美元“假画案”事件,那主笔山寨者也还是一位中国老画家。中国老画家笔下复制的抽象派“look”,蒙圈了一批美国大腕。要不是画廊方面涉嫌偷税,卖假画这事估计还曝光不出来。
中国人民的山寨能力辣么彪悍,让世界各族人民皆汗颜不已。为何如此厉害,一方面利益趋使,另一方面市场监管不给力。。。。。。产生山寨的理由可能很多很多,但最最关键的点在于,创造力太缺乏了。没有丰富的创造力,怎么做高端的文创。回想20世纪70年代时的日本不断购买欧洲名画,是学习的过程,出现复制西方艺术的痕迹不足为奇。但到90年代以后,日本企业家懂得了本土文化的重要性,在他们用心的推动下,培养了森万里子、奈良美智和村上隆这些日本独有的原创艺术家。社会的文化喜好和艺术圈的需求左右了创造力的产生。
这么多年了,中国艺术还是靠着山寨安身立命,靠着翻版打遍天下,不得不说,这是一个中国特色吧。最近大师看见一则消息,说中国当代艺术作品盗版老外情况颇为严重,被嘲讽的一无是处。或真或假,不好辨别。大师我很疑惑,中国艺术没有创造力了吗?难道是因为时下的经济改革带来太丰厚的物质生活,大伙捉急享受优越生活的种种好处,而无心再去做新的艺术创造了。贪图享乐、唯利是图,或许是其中一个靠谱原因。
或许收藏圈的对艺术品的着急心态也是一个原因吧。买画的土豪们未必在乎绘画给他带来什么精神上的美妙享受,也无视艺术品对他的品味的提升。在乎的无非是装饰功能,或者投资价值。对于藏家的艺术口味,大师曾看过沪上一位以服装起家的土豪这两年的购画清单,罗列的艺术品样图,让大师觉得用来装饰他家的酒店和会所大堂,或者给某某洗浴中心点缀下过道,还是蛮合适的。真正的收藏品味,还不如中关村办公大楼里那些白领精英腕上的一块名表。
这是一个看着很消极的、去个性化的时代。收藏圈给艺术圈带去不了多少有益的养分,艺术圈也给不了收藏圈多少新鲜血液。只有少数的收藏家会去关注一些小青年的创作。大师承认,这是围城。
在媒体方面,大家都抢着去报道那些拍出了成千万上亿天价的艺术品的新闻消息,藉此获得可观的点击量,却很少去关注一些年轻艺术家的微不足道的创作,即使他们的创造力能打满分。但他们没名气啊,前途看不清,也不懂宣传炒作,报道出来在圈内难起波澜。关键是大众读者们也不清楚他们是干啥的。
为什么山寨横行,因为它简单,不用费太多的力气,就能获得意外之喜。“一分钟就能让你成为大师”,没错,这就是山寨的力量。
那,我们该怎么办?国内有位中坚艺术评论人说的很好,一定要爱惜你周围的艺术家,和他们一起创造属于自己文化才是最好的投资。拒绝山寨,从自己和自己身边的艺术圈做起。没有买卖,就没有了山寨。关注年轻人,关注创造力。(便宜大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