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讯:
著名画家马凤柏做客天津美术网访谈著名画家马凤柏:观众和画是可以沟通的著名画家马凤柏:如果我们没有创新那就是后退著名画家马凤柏:大写意画粗中有细才能耐人寻味著名画家马凤柏:我希望将快乐的心声传达给大家著名画家马凤柏:只画人们可亲可近的小动物著名画家马凤柏:家庭的艺术氛围影响了我的一生王万强书法展将于5月28日在6号院艺术展厅开展纪念著名书法篆刻家、诗人张牧石先生逝世五周年天津美院六画家作品展在希望工程艺术馆举行2016第二届上海国际古玩艺术品展览会将启动收藏家王薇:收藏艺术 我停不下来大道朴心—魏镇柒拾山水画展江苏举办艺术素养严重不全面发展是常态如何合理设置美术馆展线吴镇《渔父图》赏析 为元季四大家吴德寅:用泥土塑说咱老北京中国嘉德香港春拍月底举行中国邮政发行《中国古镇(二)》特种邮票高价与流拍齐飞 古书画的春天有多远著名画家马凤柏做客天津美术网访谈实录 视频:著名画家马凤柏做客天津美术网 高清图:天津金带福路文化传播中心落成仪式津门书画名家现场风采高清图:天津金带福路文化传播中心落成 首办山水画邀请展高清图:齐辛民大写意花鸟画展“相约天津”在天津人美社举办组图:天津首届插图·装帧艺术展作品欣赏高清图:天津首届插图·装帧艺术展作品欣赏高清图:小画中的大艺术 天津首届插图·装帧艺术展开展 高清图:书画缘·两岸情—台湾山水艺术学会文化交流展在天津美术馆开幕高清图:“宗万华新作品展”在天津举办 人物小写意画首次与观众见面高清图:传颂太行精神 著名画家吕云所故居正式揭牌开放高清图:大匠之园——李家旭艺术作品展在天津美术学院开幕高清图:“水色·迹象”天津市政协水彩画艺术研究院作品展开幕高清图:津门画坛“黑马”冯海娇中国画作品全球巡展天津汇报展开幕高清图:2016津门书画惠民季 首期“墨彩闻莺—花鸟作品专场”亮相
首页 >> 美术评论 >> 正文

林木:丧失自主人格的中国美术批评

天津美术网 www.022meishu.com 2016-05-09 14:56

    美术批评在当今的中国美术界是个尴尬的行当。之所以尴尬,就在于这个行当缺乏基本自主自为的专业人格。

  美术批评未能成为自主自为的独立门类

  今天中国的美术批评甚至没有形成一个独立的专业门类。在中国,几乎没有人可以称作是专业美术批评家。这些人或者专门研究美术史美术理论,以美术史家或美术理论家身份而附带担任点美术评论的工作;或者专心策展(今天中国的展览多如牛毛),因策展而顺带批评批评。至于弄其他文字工作如历史、哲学、文学、法律、经济乃至医学的人因兴趣或友情客串至美术领域也会写点美术批评,人数凑起来也相当可观。这些人都在搞美术批评,但又基本不属于这个门类中之专职人士。换言之,美术批评专业中基本没有专业人士。故在今天的中国美术界,美术批评本身基本上不是个独立的专业门类。至今中国美术家协会里共有涵盖美术各专业门类的26个美术专业委员会,连策展委员会最近都成立了,却就是没有“美术批评”专业委员会,便是确凿证据。今天大多担任美术批评工作的著名理论家,也主要集中在各级的“理论委员会”里。 尽管在“美术学”分类构成中,美术批评是与美术史、美术理论并立的三大美术门类之一,但在现实中,却几乎没有美术批评的独立位置。美术批评别说自主与自为,连独立之地位都尚未形成!其处境之尴尬就可想而知了。

  由于此种原因,今天中国美术批评家(本文中不论是兼任或是客串者皆算在内)的专业能力是令人堪忧的。本来,美术批评家必须具备读懂美术创作的能力,美术批评的对象本来应该是美术现象,但被批评的美术作品的创作者,即美术家们,大多不太看得起这些批评家。除了相当比例的此类批评家的确不太懂甚至根本不懂美术创作以外(由于我们奇怪的招生制度,导致教育制度很难培养出懂得美术创作的批评家,此为另一话题),一个连美术品是如何制作出的知识都没有的人又怎么去评论美术家的创作?美术家们在材料选择技法运用风格呈现修养陶冶方面的奥妙批评家又怎么去领会?美术批评工作还必须具备美术史论的广博知识结构的基础。亦如今天中国画批评中常常出现的“写意”“工笔”“笔墨”等,没有古代美术史的基础,要评论今天的创作又怎能说得清楚?以黄宾虹之笔墨为例,黄宾虹对古代笔墨传统有哪些继承?有哪些发展与突破?这些突破在美术史发展上又有何种意义?如果批评家对古代的笔墨传统似是而非,云里雾里,或者干脆一抹黑,你凭什么去评论黄宾虹?同样的,你连艺术的本质都恍兮惚兮,你连风格形成之机制都弄不清楚,只是一阵“走向世界”豪情万丈地瞎嚷嚷,行内人会把你当笑话当小丑看。但由于今天中国批评界没有形成自主评论的专业个性,“人人都是评论家”是今天普遍的现象。美术评论几无门坎,只要会写文章,人人都可进入。每人从自自己的角度切入美术,当然也不是不可以,亦如人人吃饭当然有资格评价厨艺水平,但堪忧的却是专业性质美术批评的专业性。本来,美术批评是美术学中一个独立门类,美术批评作为美术门类必须有独立自主的学术地位和价值。但在现实中,却仅仅是美术创作的附庸。而美术家们在此种评论现状中对此种评论亦几无太多要求,只要有人评就行,当然最好是名家(各行的名家皆可)在评。至于怎么具体个评法,倒无所谓,只要朝好的方向说就行。

  中国美术批评的民族独立性与自主性的缺失

  中国美术批评语言中一个很突出的毛病,就是言必称西方。尤其是中青年一辈的批评家,文章中不来上几段外来的术语(还有括号中引用英语原文的),或西方理论家的观点,似乎就没有学术性!所以只要是年轻人写的批评文章,无论如何都会来些现象学、图象学、胡塞尔,海德格尔、福柯……不然,你就“OUT”了!一次出席学术会,一年轻学者发表论文,评论中国的美术现象,论得很完整很不错。论到结束时,突兀兀地画蛇添足,钻出几句汉斯·贝尔廷,让主持人不由得感叹一句:你论得已经很好了,比那老外强,引出个老外干嘛呢?这是崇洋的时髦!作为世界文化的重要部分,中国文化自有其独立的体系,中国美术文化也有其鲜明的民族特色。在分析与研究中国艺术时,尤其是包括中国画在内的民族艺术时,一些西方术语是无法解读中国艺术的。如“气韵”不等于节奏,“笔墨”不等于形式,“意象”也不等于image,“淡”也并非单薄,中国艺术风格之至高的“自然”,更非客观物质世界……亦如中医一套经络、脉象、阴阳之讲究,找不到西方医学“科学”之对应。中国流行了一个世纪而至今的则是西方的历史进化论——一种在今天西方史学界已被批判的错误理论。该论认为历史进化有规律,且把历史由低至高分进化阶段。而高阶段又都在西方,中国则自卑自贱地、宿命地永处进化的低端。故有现代、后现代、后后现代、后后后现代、当代。照这些人看来,中国则只能处前现代。中国运用后现代、当代一类话语的批评家,则俨然作唯独自己得道真理在握之状。我们的美术界竟然有一批堂而皇之以“当代艺术”相标榜的美术家及评论家!且以此把其他的美术家及批评家踢出当代踢到“前现代”去!这两天正在到处展览的“后学院”油画展,就是这种模仿西方话语、模仿西方“当代艺术”的典型展览!——本来,我们五千年未曾中断过的民族文化历史脉络有自己鲜明的特色,我们也有完整的美术批评美术话语体系。但一百多年来崇洋媚外的文化积习,使今天的美术批评几乎弄不懂民族美术的意蕴,而外来的美术文化,又在一知半解盲人摸象的状态中不得要领。这样,自己的不知道,人家的也不清楚,在一知半解的时髦当中,我们模仿了自以为是的“现代”,又进入到无法无天的“当代”!其实,以表现各民族、各时代、各自文化情感的民族艺术,哪来先进落后之分?今天,连这种常识都没有的时髦批评家们这些“现代”“后现代”“后学院”都与西方有关,与中国无关,与中国蓬蓬勃勃发展的现实无关,与中国深厚而悠久的民族历史文化无关,与中国艺术家的独特体验及表达也无关。

  当代批评缺失中国立场

  由于几乎整个20世纪都是一个国际主义流行的世纪,“无产阶级没有祖国”“凭着国际歌,我们可以在全世界找到同志”……所以直到今天,我们仍在流行国际主义的风尚。我们的艺术非得“走向世界”不可!而“世界”在哪里?“世界”只在美国,“世界”只在欧洲,“世界”就在举办双年展的威尼斯。“世界”要接纳你,你就必须以欧美的标准为标准,为“世界”——亦即欧美——而创作。但欧美对中国有自己的一套看法,有政治上的严重偏见,中国那些要“走向世界”的艺术家,则必须迎合西方,直到不惜自我糟蹋自我作贱!面对这些今天被称作“当代艺术”的艺术,我们的批评几乎完全丧失中国艺术家应有的中国立场。我们完全认欧美“当代艺术”之样式为样式,我们完全以他们对中国的看法——那怕是极度的偏见、丑化乃至妖魔化——为看法,我们中国的“当代”评论家几乎以一个欧美评论家的立场、身份、方式、语言,在对中国自己的艺术指手划脚。其结果是,中国的“当代艺术家”模仿西方“当代艺术”的作品,中国的“当代”批评家,则模仿西方 “当代艺术”批评家的观点、批评方式乃至语言。我们的大量希望“走向世界”的艺术家们几乎忘掉了艺术的本质,忘掉了艺术之所以为艺术的自我体验的真诚传达,忘掉了艺术—艺术家—生活间的常识性联系,把生气勃勃的中国当代现实撂在一边,却尽在西方的观念、模式、语言中讨生活。这种数典忘祖的美术及美术批评竟然在中国画坛颇有市场!

  独立自主的批评家人格意识的丧失

  今天中国的美术批评,堪称美术创作的附庸,美术批评家亦大有美术家之附庸的意味。纵观当今的美术批评,几乎全是赞颂之文。每次画家们办展,总要请去一批批评家,集体为某办展画家唱赞歌,大有美声大合唱之意味。即使各人之赞美有别,亦不过和谐赞美中的不同声部而已……批评者与被批评者都心知肚明,而被赞扬者对这些缺乏专业责任感的批评家也未必会真心感谢真心佩服……这种批评家面对批评对象时丧失独立人格的情况,已严重到超出想象的程度。对一般画家的评论且不论,对已成大名之画家,则盲从跟风,为尊者讳的情形比比皆是。艺术自身的问题尚且不敢批评,如对徐悲鸿中国画改革之流弊;就连对民族大节之失的批评,居然全体批评界近乎集体禁声,如蒋兆和的《流民图》!有一二敢于发出不同声音的论家,则俨然为论坛另类。现在由各地政府掀起的打造画派的运动堪称风起云涌,这种违反艺术发展规律的荒唐现象实则又检验着艺术评论家的人格。但纵观全国,艺术评论家们面对这种由权利引起而名利双收却又明知错误的举动却少有不介入者!这种丧失批评家独立人格尊严的倾向,自然导致中国当代批评的严重失语和偏颇。(网络批评中有专挑名人作非学术尖锐批评者,不在本文范围)——当然,由于中国美术界并无严格的专业意义上的批评家群体,故本文对中国批评的批评,亦大有无的放矢的尴尬。

  其实,我们的古人论人,好就好,差就差,实话实说,千百年来,我们有很优秀的艺术批评的传统。例如开美术评论之滥觞的东晋顾恺之论画,对大多数所评之画都有正面肯定,也有负面批评。到后来齐梁时谢赫评顾恺之“格体精微,笔无妄下,但迹不逮意,声过其实”。前两句是肯定,后两句则是批评,也是此种风气。再到陈朝姚最评谢赫时,称赞起来,不遗余力;批评时亦相当严厉:“至于气韵精灵,未穷生动之致,笔路纤弱,不副壮雅之怀。”尽管如此,最后仍补上“然中兴以后,众人莫及”之誉辞。这几位都是中国美术批评史上最早的几位先驱。批评起来坦坦荡荡,光明磊落。尽管各自标准不同,但都直截了当,毫不含糊。顾恺之距今已是1600多年前的人了!我们的古代批评家们人人个性十足。尤其是魏晋时期,评头品足,光彩照人,文采斐然,各个不同。人格意识是个性张扬的关键。没有十足的人格认定,亦难有鲜明的批评个性。在中国美术史上,北宋米芾对董源的评价,使董源成千年宗师;明人何良俊对黄、王、倪、吴“四大家”的推崇,使之成明清画坛楷模;清初王时敏对天才青年王石谷之激赞,使石谷巍然崛起;明末的董其昌算是一言九鼎的大批评家。例如其“南北宗”论,“文人画”论,及对“笔墨”的倡导,不论今人对此有多少批评甚至咒骂,但其个性鲜明的比喻,梳理总结的准确,乃至客观公正的权威力量,形成有清三百年乃至今天公认的巨大影响,实在堪为批评榜样。

  看来,没有独立的学术人格与学术个性,亦难有自主自为的美术批评;没有独立的民族意识与国家立场,亦难有独立的中国当代美术批评,难有独立于世界的真正中国当代的艺术;而没有独立自主的中国艺术,也就根本没有走向世界的基础与资格。

来源:雅昌艺术网 责任编辑:简宁
>>相关新闻
• 艺术素养严重不全面发展是常态
• 如何合理设置美术馆展线
• 绘画的终结与重新的开始
• 如何新美术—“85美术新潮”回眸
• 邱家和:似曾相识 《局事帖》再创新高
• 王界山:邵璞画作意悠然
• 曾巩《局事帖》书法艺术赏析
• 马岚:用油画的杠杆把传统山水画撬开一条缝
• 许蓓云:当代艺术到底该如何互动
• “85新潮”给中国美术带来了什么
纪念梁崎先生归真长逝20周年专题
  • 鼎天国际开启艺术圣诞 鼎天国际开启艺术圣诞
  • 翰墨春秋—王寅山水画作品展 翰墨春秋—王寅山水画作品展
  • 曹善华再次应邀赴美文化交流 曹善华再次应邀赴美文化交流
  • “解衣盘礴”—记画家韩富华 “解衣盘礴”—记画家韩富华
  • 无上清凉·贾冰吾作品展 无上清凉·贾冰吾作品展
  • 刚刚出彩—朱志刚、王刚水彩作品展 刚刚出彩—朱志刚、王刚水彩作品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