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告
- 展览
- 讲座
- 笔会
- 拍卖
- 活动
天津美术网讯 最近,笔者有机会参观了位于深圳蛇口的青花釉里红瓷器博物馆,这是中国唯一一家这一主题的博物馆。馆长叫杨卫,武汉人,曾被评为武汉十大收藏家,现在任湖北省古玩和艺术品商会副会长。杨卫1995年始拜南京博物院资深瓷器研究专家张浦生先生为师。他二十多年来专注于收藏青花釉里红瓷器。将大量的资本投入其中,他的博物馆中的480件青花釉里红瓷器藏品大多从国外回流而来。
在聊天中,我得知了他们在海外的拍卖会上竞买中国古董的攻略。
“一般来说,只要一个拍卖专场里有比较贵重的拍卖品,国外的拍卖行都要向中国买家收取竞买保证金,但对于一些以前拍卖付款及时、信誉好的买家常常可以免收保证金。对于一些拍品档次不高,全场价格都不高的拍卖会,拍卖行往往可以对买家都免收保证金。但如果某位买家有了买完不付款的违约纪录,就会被记上黑名单,今后在这家拍卖行,以及在他们的全球连锁店里都不能再参与竞买。尤其在佳士得、苏富比这样的大拍卖行里一旦有了违约纪录,买家不仅仅在全球的佳士得、苏富比无法登记竞买,而且在英国、美国其他的拍卖行里也无法买东西了,因为他们的拍卖行协会组织会联合通报黑名单,大家都会共同排斥违约者。”
这也让我想起一年前在美国旧金山邦瀚斯拍卖行的经历。旧金山的邦瀚斯位于旧金山城乡结合部的地方,办公地点更像是在一个“豆腐块”般的大厂房里,“厂房”里分隔出预展厅和拍卖场,外面有自己的免费停车场,这里离高速路很近,交通十分方便。我们到达拍卖厅时,拍卖会恰好开始,拍卖师在那里宣布着规则与注意事项。场内的买家大约只有三、五个人,部分油画拍品挂在拍卖厅四周墙壁上供人们现场观看。拍卖师的情绪似乎没有被这空荡荡的拍卖厅所干扰,开始认真地报起价来。虽然现场买家不多,但由于拍卖场另外提供了三种竞价服务模式而并不显得流拍很多。其中一个是书面委托竞买方式,由拍卖师自己掌握报价;一个是电话委托竞买,由拍卖场两侧委托席的工作人员举牌表示;另外,拍卖桌旁坐着的一位工作人员不断报出网上的出价,其坐着的位置与不停的报价给人一种新鲜感。多种模式的竞价机制,弥补了场上的人气不足,全场成交率大约在50%左右。也许正是由于多种不在场竞价服务的提供,使得买家们更不必来现场举牌了!
几位内地同行者对漂亮的欧洲银器产生了兴趣,还办理了竞买手续,对于路过这里第一次参加竞买的人手续竟然如此简单:不要任何银行证明,凭护照、联系电话以及个人签字就办妥了,充满了对客户的信任。后来,他们还通过电话委托竟然买到了其中的三件拍品,实在是十分方便简洁!
我问:“如果买到后发现东西有问题,想退货咋办?”
他们的回答:“当某位买家买到拍品后,觉得东西真伪有问题,可以向拍卖行提出不付款的申请,只要你说的有道理,可以在支付拍卖行买方佣金之后办理退货,这样不算作违约,自己的名字也不会上黑名单。如果有知名鉴定专家给出鉴定报告,说明拍品为假的理由,甚至不用支付佣金就可以退货。”
在国外拍卖行买瓷器的中国人经常会商量“围标”。“‘围标’的人往往会在拍卖会开始之前,在附近找个喝茶的地方坐下来商量有关事宜。一般也就是五、六个有实力的人一起商讨。也有人会冒充买家参与‘围标’活动,滥竽充数想来分点钱(具体方式请见已发表文章《在国外买中国艺术品如何‘捡漏’》)。我们的‘围标’在多数情况下都能成功,成功率高于70%。拍卖行不喜欢买家用‘围标’的方式压价,但又因没有证据而无法杜绝。一般外国的买家也会‘围标’,但与中国人的方式不太一样,他们多采用暗标方式进行再次定价以确定归属”。
“在海外的瓷器古董买家们会建起一些微信群,平时进行一些交流与合作,比如英伦瓷器群、欧洲瓷器群、法国古董群等等,各个群的人员常会有互相交叉。每个群里的人基本上都有类似的爱好,鉴赏水平接近,实力也相当,少则五六个人就能组成一个群。”
“有时候,一天有几个拍卖会在不同地方举行,买家分身乏术,因而就只能待在一个拍卖场里,再用电话与其他拍卖行的工作人员联系委托竞买。有时,买家也可以根据拍卖行网上传来的照片来进行真伪判断,当东西十分‘开门”(真)时,就用电话委托拍卖行竞买。如果有疑问,我们也常常把拍品照片放在买家群里咨询,如果有人到了现场就会讲自己看货的意见,大家互相借鉴、帮忙,方便不在当地的买家得到第一手的资料,有助于自己判断和竞买。”
“国外的中小拍卖行对于流拍后的拍卖品常可以与买家谈私人洽购。一些中国人则喜欢钻这个空子,场上永远不第一个举牌,一旦有人出价就跟着争,没人出价就等着流拍。等到拍卖结束后,买家再与拍卖行谈场下购买。拍卖行经过与卖家协商后,常常会在原来的底价以下出手,卖家只需付给拍卖行一笔钱,肯定比底价加上佣金要便宜很多。”
他们有时候也这样“算计”熟悉的中国卖家。
“有一次,我们发现某个拍卖行的图录封面拍品是瓷器群里某位中国藏家手里的货,大家甚至都知道他是花了十几万元买来的。当这件拍品在拍卖会上以40万元起拍后,了解情况的中国买家不约而同地都没有出价,最终使得这件拍品流拍。然后,买家们再去拍卖行谈场下购买。谈判中,买家们已经出到了70万元,超过了拍卖场上报出的底价,那位中国卖家仍然不愿意卖,生意最终没能达成。但如果大家都在场上去争,肯定会远远超过40万元,真有可能争到七、八十万以上也不会罢休的。”
当我问到:“如果某一位买家在群里暴露了自己的竞买意图,会不会引来更多的买家竞争?”
他们回答说:“一般不会,反而由于有实力的买家介入,会使一些实力不强,信心不足的人放弃竞买的意愿。”
“一些中小级别的拍卖场上一般也就只有‘普货’,精品已经在拍卖之前被人买走。有买家与拍卖行的关系比较好,看到有好拍品后,就通过拍卖行与卖家联系直接购买,如果出的价格合适,卖家与拍卖行考虑到可能的流拍或者是拍不出高价的可能性,就会同意买家提前买断,然后再宣布这件拍品从场上‘撤拍’。其他的买家远道而来,可能就为了买这件东西,遇到临场撤拍也无可奈何。买家们都是想尽办法不参与竞争,买到自己喜欢的拍卖品。甚至有的精品还没印上图录,就被了解的人先行一步买走了,不过,虽然没上拍,买家也要支付拍卖佣金。”
“有些买家长时间在各国之间转悠,是不方便把货提了拿来拿去的。因此,拍卖行都有负责邮寄拍品的业务。他们会向买家收取一定的邮寄费、包装费和保险费。”
当我问起:“像瓷器这样的很易碎、娇气的工艺品,这样邮寄安全吗?“他们回答说:”没问题,收了你很多的钱,而且也上了保险,拍卖行都会过度包装,邮寄的瓷器绝对安全。”
当我问道:“邮寄进入内地时,要不要缴纳关税时?”他们答道:“差不多有一半的瓷器可以直接寄到我们家里,一半比例的东西会由当地海关通知我们取货,去海关纳完关税和增值税后才能取走货物。”
“这是我们2014年11月从伦敦邦德街邦瀚斯拍卖会上买到的“康熙早期披麻皴山水青花釉里红大笔筒”,这件笔筒是英国大收藏家古董商Marchant(其家族从1912年开始从事中国的古董)在1998年从一个叫Berwald的东方艺术品公司那里购得,直至这次拍卖会。画“披麻山水”青花釉里红的大笔筒少之又少,至今只在法国巴黎博物馆跟Butler家族收藏中有发现,但是画工都不如我们青花釉里红博物馆这一只,所以这只笔筒堪称康熙同类题材的代表作。”
下面是一段6月14日发表在“海外大拍联盟”,署名叶子芃,描述加拿大一家拍卖行竞买过程的内容。
“这是一件名洪武的釉里红执壶。上个世纪60年代的台湾的一位老人在过世后给孙辈留下了一些物品。98年时,这位孙辈移民至加拿大,祖父的执壶一直在他家地下室里摆放着,直到今年年初。这家人联系了多伦多当地的老牌拍卖行
Waddingtons。估价才3000-4000加元。拍卖场上,电话委托竞买一共有5条线,一路从3500加元拍到100万。线上只有三位继续咬着不放,场子里估计也是热闹,过100万的时候就听到电话里出现了掌声,过200万的时候又是噼噼啪啪的一阵掌声。电话里声音很磁性的小哥更是可爱,一路不停的夸我们眼光好:‘全场拍卖您就只拍这一件,这件居然就这么抢手,你是怎么挑东西的?’过了200万以后,线上只有2位竞拍者在追逐,最后落槌价是 260万加元,加上佣金近3百万加元,合人民币1540多万元,溢价750倍!
最后,杨卫馆长说:“我们在国外买古董的人最怕的是像刘益谦那些的有钱,只买不卖的收藏家,你永远争不过他们。”
正在要发稿时,刚刚得到消息,6月23日半夜,知名收藏家刘益谦在巴黎苏富比买了三件古代书画,落槌价大约258欧元,加上佣金后可能要折合近3000万元人民币了(见以下刘益谦的微信截图)。这不知又搅了哪些在国外辛苦“捡漏”买家们的美梦呢?!(季涛)
作者简介:
季涛,理学硕士,留英学者,注册拍卖师。目前任中国拍卖行业协会法律咨询与理论研究委员会委员,中国拍卖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委员,拍卖术语标准化起草小组组长,中央财经大学拍卖研究中心研究员,天问国际拍卖有限公司董事总经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