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告
- 展览
- 讲座
- 笔会
- 拍卖
- 活动
情感在艺术创作中的作用和意义是不言而喻的,从某种程度上讲,没有情感就没有艺术。古今中外的诸多艺术理论对此都有提及和相关阐述,在此不多赘言。本文重点强调的是,情感作为情商的重要体现之一,如何才能被艺术家更好地加以培养和发挥。换句话说,作为艺术家,情商的高低,会直接影响到其创作中情感的流露与宣泄,会关系到其作品创作的成功和失败,所以务必要引起足够重视。
那么什么是情商?简言之,就是人的情绪、情感的品质,以及对社会的适应能力。按理说艺术家应该是对所处时代反应最为敏锐,且能够先知先觉,甚至引领潮流风尚的一类人,对社会的感知和适应能力也应该比一般人要强,但纵观当今艺坛,尤其是书画界,却并非如此,太多的书画家严格意义上讲,还称不上是真正的当代型艺术家,无论其人其艺,都不具备明显的、充分的当代性。
细心一点你就会发现,他们太缺少与当下社会、当今时代的互动和沟通,从他们身上也很难感受出太多有关所处时代的气息和符号,他们日常接触和懂得的十分有限,具有的知识面也过于狭窄,甚至陈旧,除了书画类的若干基本常识储备外,其他门类和领域的知识、思维等极其欠缺。很多书画家只知道闷头搞所谓的创作,过分纠结于技法技巧层面的东西,而缺少了作为一个当代人、一个当代艺术家所本该需要的现实生活参与和时代切身体验。有些书画家甚至还有意拒绝当下,拒绝“与时俱进”,并以此为荣,为所谓的“个性”“风格”。那么这就势必造成了与时代、与当下生活的脱节,反映在创作上,其作品自然就缺乏鲜明的时代与生活气息,以及饱满的激情和创作灵感,更多的体现则是主观臆造、虚情假意、扭曲作态,不真实,不生动,更不深刻,缺乏作品内在的那股生命力和感染力。
但反观历史你会发现,无论是王羲之的《兰亭序》、颜真卿的《祭侄文稿》,还是张旭的《肚痛贴》、苏轼的《寒食帖》,无论是顾恺之的《洛神赋图》、阎立本的《步辇图》,还是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徐渭的《墨葡萄图》,等等,无不来自于作者的真情实感,无不是他们生活的真实经历体悟或是所见所闻,也无不带有其所处那个时代的风貌精神与气息气象,这便是他们的作品之所以能够流传下来,被奉为千古经典的重要与关键原因之一。
因此作为一个当代艺术家,一定不能忽视对自我情商、情感的培养和发挥。我们可以与古为徒,追慕古人的品格与精神,但也一定要具备作为一个当代艺术家所应该具备的当代式情怀、情感,以及相关的生活与时代体验,要主动拓宽和丰富对它们的认知,除加强必要的文艺修养外,还要积极主动地去拥抱、感应这个时代,接受时代的熏陶、洗礼,甚至改变,而不是“躲进小楼成一统”,做一个装进套子里的人,或是思想行为顽固守旧的人。我们务必要须知,一个跟不上时代,不能与时代为伍的人,也终究会被时代所无情抛弃和遗忘。而仅凭自己的一意孤行、主观臆想来进行“闭门造车”式的艺术创作,也很容易使自己走向偏执和僵局,甚至陷入到死胡同而无法自拔。
此外还须特别指出的是,在拥抱、感应当下时代,以及进行艺术创作的过程中,要防范和杜绝不良时风、习气的沾染,同时也要把握好情绪、情感释放的尺度,力求做到发乎于情,止乎于理,而不是任由其无度的流露、宣泄。这或许也是对每位艺术家能力和情商的最大考验吧。(作者 王进玉,知名青年学者、艺术评论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