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告
- 展览
- 讲座
- 笔会
- 拍卖
- 活动
艺 术 简 介
纪光明,1955年9月出生,祖籍湖北大冶。现任中国书法家协会理事、新闻出版工作委员会副主任,广东省书法家协会副主席,十届广东省政协委员,十一届省政协文史专员,广东省文联委员,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书法院研究员。
2007年作品入选“中国美术馆第二届当代名家书法提名展”,第二届兰亭四十二人提名展。被《书法》杂志评为2007年中国书坛“十大年度人物”。2009年获第八届广东鲁迅文艺奖。出版有《纪光明书法集》《宋词行草卷》等。曾任第九届全国书法篆刻作品展览评委、中国书法最高奖“兰亭奖”二、四届评委,中国书协主办的新人新作展、全国首届扇面展、小品展、妈祖杯书法展、红橙杯书法展、黄庭坚书法展、六盘山书法展评委等。作品被人民大会堂、中南海、全国政协、中国美术馆、中国文字博物馆等单位收藏。曾获中国书协成立三十周年贡献奖、中国书法进万家先进个人等殊荣,荣立三等功一次。
与纪光明兄交往有年,记得2007年我入粤商议被引进广美之事,经陈志平兄引荐,与光明兄初次见面于暨南大学,从此以后便结下友朋之缘。我正式进入广美工作以来,作为广东书法界领航人物,光明兄真的像兄长一样,给了我很多帮助和支持。我们经常把酒酬唱、话古论今。我感觉与光明兄相处十分融洽,放松而舒适,简单而真率,所谓“君子之交淡如水”者,我以为应是光明兄与我关系的真实写照。
光明兄性格温厚而不失豪迈。尤为难得的是他的理性与成熟,比如,我从来没有见过他有情绪失控的时候,即使是处理非常繁琐棘手之事时,他总能停下来沉稳思考,并一一妥善合理地处理。他为人谦和礼貌,故而人缘极好,虽已贵为省书协常务副主席,但他待人接物总是那样文质彬彬,优雅从容,没有丝毫的架子,所以书法家都很喜欢与他交善。当然他性格中还有非常性情非常豪迈的一面,如同大草一样,纵横挥洒,不拘小节,这也让我们看到了一位艺术家洒脱气质的另一面。
光明兄有着超强的做事能力。他做事情时很有条理,不紧不慢,不管是九届国展那样的大手笔,还是策划朋友的小展览,皆能拿捏得当,驾轻就熟,颇有“运筹帷幄决胜千里之外”的大将风度。自从调入省书协以来,由于他的努力,广东书法有了很大的发展与繁荣,这是有目共睹的。可以说正是在他的运筹之下,广东书法界才从一个文化积淀相对贫弱的“南蛮”之地渐渐崛起,人才辈出,令全国为之瞩目。光明兄打造的广东书法人才运作模式已经推向全国,并得到全国书法界的普遍认可。
作为一省书法界的掌舵者,光明兄平常工作非常繁忙,但是,他总能挤出时间游于笔墨之间,他总是说:书法是他人生的归宿点和获得自由的世域,书法不仅仅是艺术,更是心画,是生命的感悟和表征,书法总给烦躁的工作和生活带来一份宁静。书法是艺术,更是思想,缺乏传统与现代交融的艺术思维,是很难做好书法艺术的。光明兄正是站在这样的艺术视野的高度来思考书法艺术的追求方向的。故他的书作格调自高,此乃其艺术境界与审美眼光使然。当今书法界,很多人往往沉溺于缺乏“意味”的技法之间,比如展览会上展示的作品,似乎都在拼比技法,看不到上升至对艺术“有意味的形式”的感悟。
一些追求小情调、炫技巧的所谓“二王之风”、那些追求新奇追求视觉效果的“民间书风”,注定不能体现中国艺术的高度。当然,任何一门艺术都离不开技法,然技法只是一个前奏而绝非终点,比如将一幅画画得如同照片,将一个字写得结体端正、技法上完美无缺,其实这些都不是很难的,真正的难处还在于达到“不像”与“像”、“不正”与“正”之间,难在营造“大声希音”和“大象无形”的境界,难在达到高超技艺之后的“褪去技艺”表现。我们在欣赏颜真卿、于右任的书法时,打动我们的往往不是那些显而易见的技法,而是一种整体性的品格、一种简约而内涵丰富的线条、一种寓巧妙于大气的结体。中国文化多半依靠感悟而认知的,中国艺术也多半是依靠写意而表达的。光明兄深刻体会到书法艺术的精神所在,故他的书作绝不是在显技,而是追求华丽之后的朴质,这是难能可贵的。我最欣赏光明兄的行草书,总体来说,他用绵厚而不失苍劲的线条表现简散的结体。书法线条始终是核心元素,光明兄的线条打破了碑帖之间的藩篱,在原本并不能兼容的帖与碑之间硬是找到兼容点,他在行草书中汲取秦汉砖瓦铭刻意趣,既有碑的古拙也有帖的流畅,那种古拙多变的线条总让人隐隐感觉到有种张力在吸引着欣赏者,那种在自然书写状态下获得的妙手偶得,更是耐人寻味,韵味隽永。
在他的作品中,我们既能看到林散之线条的影子,又能看到突破技法束缚的更具现代艺术性格的“破笔”之法,在看似随意的表现背后,显现出高古的品格。光明兄书法的结体往往取纵势,大小不一,或连或断,或松或紧,点与线的融汇的“线化”笔法尤其精彩,其书结构变化的不可复制性统摄于自然、随意书写状态下的因势而导,虽奇妙变化而不觉怪异,在此期间,我们似乎还能看到张瑞图的奇肆与林散之的简约,而这些元素都能在其艺术理念的解构与重构中化解为新的生命体,这是很难得的境界。另外,他笔下常现的涨、重、干、湿等墨色变化,也将作品的格调与艺术气息推向更高境地。这在他所书精品《纪光明书宋词行草书卷》中表现得淋漓尽致,这是一种“有意味的形式”。
尽管如此,我认为光明兄的书法也不是没有不足的,比如若能进一步处理好长线条表现的度和丰富性的话,或许那就将更臻完美也未可知。
与光明兄游,何其快也!赏光明兄书,何其乐哉!
祁小春
教育部高等学校艺术学理论类专业教学指导
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中国书法家协会学术专业委员会委员
广州美术学院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