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讯:
有了某种结论,这个艺术家就到此为止了尤伦斯没落 欧美艺术资本败走中国天津市教科院原党委副书记、院长武红军被开除党籍陈丹青:我非常清楚我过时了意大利当代艺术的洞见:古老艺术王国的新生“不止于此”—2016白蒂作品个展在今日美术馆开幕由梦境展开的景观—“蜂巢”推出王顷最新力作第34届世界艺术史大会将于9月在北京举办敢染——戴敢油画作品展在郑州开幕吴月霖参加卡鲁塞尔艺术十年回顾展并获奖善行天下—王林水墨禅意作品展走进兰考季丰2016—美术学院毕业生作品提名展开幕孙洪敏:年轻艺术家赶上了好时代梵高博物馆收藏周昌新画作全球新富豪藏家引爆当代艺术市场里约奥运会催生奥运收藏热绿松石:古老宝石逆市突围邱季端6000件古陶瓷捐赠母校北师大纪念长征胜利80周年邮票发行怎样鉴别纪37纪念邮票的真伪视频:笔底庄严-李寅虎个人作品展高清图:笔底庄严-李寅虎个人作品展在天津美术网艺术馆开幕视频:著名花鸟画家孙季康先生收徒仪式视频:著名画家曹剑英做客天津美术网 著名画家曹剑英做客天津美术网访谈实录 高清图:墨韵颂歌—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书法作品展在津开展高清图:孙季康在津喜收六徒弟 “孙氏”花鸟画薪火相传高清图:天津市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美术作品展开幕高清图:俊山秀水-天津名家山水画邀请展在乾庄书画院艺术馆开展视频:著名画家张葆东做客天津美术网 视频:著名画家李娜做客天津美术网 著名画家张葆东做客天津美术网访谈实录 著名画家李娜做客天津美术网访谈实录 高清图:河北区纪念建党95周年书画作品展在鸿德艺术馆开幕高清图:民盟天津市委会“同心·前行”美术作品展开幕
首页 >> 美术评论 >> 正文

有了某种结论,这个艺术家就到此为止了

天津美术网 www.022meishu.com 2016-07-18 11:19

苏新平
 

“艺术家不止是会画画,艺术家一定更是个思想家。艺术也不仅仅是满足好看的、审美的、现实的需要,真正的艺术更多的是思想。作品的结果不重要,重要的是艺术背后的东西是不是对观众有所启示,艺术家就是要面对那个最终极的问题。” 炎炎夏日,在位于离中央美院不远的工作室中,一直以来给人内敛印象的苏新平,谈起艺术来却有着说不完的话,这些都是他多年来的思考和实践,也是他对艺术本质的追问。

从《宁静的小镇》到《欲望之海》、《干杯》,苏新平几次放弃了已经到手的名利,放弃了停留在某一个被很多艺术家羡慕的成功模式。“如果从利益角度,我已经很幸运了,但我是希望剔得干干净净,任何一点偏离都不允许。”因为艺术和艺术家两个词,在苏新平看来特别的神圣,“只要想着利益,就不要做艺术了,也已经不存在艺术了。艺术是个人的事,但不是私密的、私利的自我,而是通过自我折射出更有普遍性的世界观,是对人、对社会、对宇宙的认知和态度,没有这种世界观的引导,可能就会走偏或扭曲。”

苏新平就这么在不停地寻找着他心中的那个艺术世界,在这个世界里没有终点,永远是个没有尽头的地平线,“永远在过程中,永远没有对和错”。

每一段经历都是艺术的一部分

苏新平出生成长在内蒙古高原的集宁(现乌兰察布市),那里的冬天能冷到零下40度,夏天很凉爽,一年四季光照强烈,风也特别的大,周边是一望无际的大草原。当时整个集宁也只有两三万人,整座城市除了盟委大院里有座楼房,城市布局和房子都很分散,人与人之间非常单纯。小时候的苏新平性格非常内向,孤独的他除了自由地涂涂抹抹之外,“最喜欢的就是爬到盟委大院里家门口的大树上,眺望着远方,向往着地平线后边是什么”。

从小学到高中,苏新平得以在那个特殊的年代在美术组里接受了正式的训练,1977年,17岁的苏新平入伍在河北野战军某部做了一名战士。一年的野战军训练,留在苏新平的记忆里是艰苦的训练和生活。入伍第二年,苏新平调回内蒙古乌盟的地方军分区电影队。这时的他,天天开着车到各个连队放电影,有机会看到草原深处的景色和蒙古族的真实生活状况,也看惯了“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但不论走得多远,车跑得多块,前方永远是一直望不过去的远方的地平线。

草原上野生动物多,那一群群的黄羊是边防哨所补充肉食的来源,苏新平也曾经在草原上开着吉普车追逐过黄羊,一直开到时速一百多公里,把黄羊追累了,车追着黄羊平行着用手枪打。但草原上的野生动物生命力是那么强悍,连续几枪把脖子都打穿了,还在奋力奔跑,一两百米才倒下,即使倒下,眼睛里还是直直地看着远方。顽强的黄羊把苏新平震撼到了,从此他再也没有打过猎,那黄羊的影子在多年后还经常出现在他画的动物身上。

1979年,苏新平服役期满后,转业参加高考。由于想考的中央美院当年没招生,加上在部队的时候创作过很多黑白作品和连环画,苏新平以高分考入天津美院版画系。天津美院的4年,苏新平按部就班地学习着各种基本的知识技能,到了毕业创作时,苏新平创作的《提水的女人》和《晨》,从黑白灰的处理到疏密节奏整体关系的把握,已经处理得十分严谨,在黑白木刻的创作上走向成熟。

毕业后,苏新平分配回内蒙古师范大学美术系任教,没有了干扰,苏新平开始为自己而创作。但呼和浩特找不到他心中的那片天,也看不到他心中的地平线,3年后,苏新平和同事朝戈开始商量考研进修。1986年,苏新平成了中央美院版画系当年唯一的研究生。这些少年和青年时期的经历带给苏新平深深的烙印,也伴随着他一生的创作。“往往我们把艺术同经历生活分开,作为一个艺术家,每一个阶段的生活经历,就是其艺术的一部分,艺术思想和具体实践中会自然地带出这些气息。”苏新平说。


八个东西一号(油画) 300×200厘米 2012年 苏新平
 

每个笔触都传递出人的思想状态

在中央美院的几年,苏新平每天早晨起床就去教室,往往是到了晚上12点才回宿舍,虽然与尹吉男同一个宿舍,但两人在宿舍里反而没有在画室里说的话多。后来他很幸运地拥有了一间隔出来的两平方米的小画室,隔壁就是谭平和王华祥,光线不好,只好开着门采光。在这间小画室里,苏新平在近乎封闭的状态下进入对艺术的追问,孤独的探索着内心的表达。老师来了,内向的他就是站起来打打招呼,不知道说什么好。甚至“父亲经常来北京开会顺路看我,我就是在那里画,父亲在旁边看着,也不说什么话,现在想想都很尴尬。我哥来了也是这样,几句话说过了,没事就赶紧走。极端得有些冷漠了,什么都不重要了,唯一一点热情就是艺术这点事”。

当时正逢“85思潮”,整个央美也充满着新艺术浪潮的气息,虽然和当时“85思潮”的核心人物如高名潞、徐冰都很熟悉,但这一切似乎和苏新平没有什么关系。他还是继续进行着艺术世界的自我完善。在这种状态下,苏新平完成了他的第一次蜕变,再造了那个梦幻般的世界,诞生了一批如《躺着的男人和远去的白马》、《大荒原》等作品。也因此,时任版画系主任的宋源文跑到文化部给苏新平要留校名额,邵大箴主动要作品图片发表在《美术研究》上,朱乃正在电梯里碰到苏新平也不忘夸赞几句,高明璐专门跑去学校挑选他的作品参加1989年的“中国现代艺术展”……

在毕业留校后,苏新平延续着他的创作思想,从而有了《宁静的小镇》系列作品。这个寂静的小镇,不是一个特指的某个具体地方,那些沉默的人、马、房子、阴影和荒原,画的就是苏新平自己,画的是他的内心思考和自身状态,画的是他对都市生活的不适应和内心的逃避回归,画的是他的世界观和艺术追求。“就是自然而然的释放,只有这种方式的绘画语言,才能把我的所思所想呈现出来。语言不仅是技术层面,语言的每个笔触都传递出人的思想状态。”苏新平说。

《宁静的小镇》让苏新平一举成名,并且作品在国外市场打开了销路,而且各项大奖、展览也是接踵而来,可以说是名利双收。但在这时,苏新平却开始了转向,从寂静逐渐转向动荡。这种转向,并不是他对自我的反叛,而是对自我的忠实再现。“上学时的状态还是在内蒙古时的状态,是静态的,虽然来了北京,但我只是在这个环境里生活在另一个世界。后来处境变了,思想、知识也在变,是被裹挟着在动态中生活,这就是社会现实和现状。动和静不重要,重要的是作品背后对艺术本体的追问是一致的。”

重新找回朴素的自我

1994年,苏新平在美国生活半年,各大博物馆的作品带给他很大触动,回到国内时那种社会上普遍的浮躁,让他陆续创作了《欲望之海》和《干杯》系列油画作品。这两个系列持续了10多年,同样收到了市场的追捧,往往是订单在等着作品。但这也不是苏新平真正想要的,在他看来这是一种分离。“最初的时候还是为自己画,但被市场推动后感觉是在为别人去画。这不是我的本性,不是我的初衷,更不是我的理想。”

对于艺术语言,苏新平有着自己的坚持。“早期石版画在那个时期有一定的准确性。但是随着处境的不同和社会的变化,需要尝试和探索其他的语言方式。《欲望之海》的最后几张,如《世纪之塔》,以及后来的《干杯》,潜移默化地受到些波普的影响,更多的是社会学角度。这就从语言上走偏了一点,不是内心对艺术追问的结果,与安静朴素的一贯性有所偏离。”

就这样,2006年后苏新平主动与商业割裂,甚至几年没怎么画画,开始了痛苦的重新寻找自己。“重新反省自己,回到最简单最朴素的自我状态,提出最简单的那个追问:你是谁?你想做什么?你能做什么?你怎么做?”

就这样,到了2012年,《八个东西》、《灰色》系列诞生了。而苏新平对艺术的态度和再认知和过去也不同了,他把过程看得和结果甚至比结果更为重要。“艺术没有对和错,就是因为有不同,才有艺术的存在。这个不同不是表面风格上的不同,而是处境和经历的不同,自然带来语言的不同。艺术一定是愉快的自然流露,我把我的世界观,我在现实中的心理状态,通过每一笔呈现出来,笔笔相生,会特别愉快。”这两个系列从2012年延续至今,没有设定终点,只是画得越来越自由,越来越主动,也越来越纯粹。

近两年,苏新平面对信息时代的碎片化,开始尝试碎片化的自我怎么在艺术上转换呈现方式。他选择了最简单、最基本的素描,每天面对一小张纸,用铅笔在上边让线条自然生长。它可以只是单独一幅,也具有生长性和伸展性,可以根据需要拼成一个无限延展的作品。“艺术家的一生,都是在思考和实验的过程中,没有结论。一旦有了风格或模式化的确定,有了某种结论,这个艺术家就到此为止了。”(作者 苏新平)

来源:中国文化报 责任编辑:简宁
>>相关新闻
• 陈丹青:我非常清楚我过时了
• 孙洪敏:年轻艺术家赶上了好时代
• 郎绍君:中国画批评应提高学术质量
• 美术的真实社会影响力是为大众消费
• 当代画坛:变了质的笔墨 气韵和意境
• 公共艺术改良刍议:艺术与情感强化
• 张继刚:民族书画艺术真谛
• 当代语境中水墨还有什么新的可能
• 悲催的中国式策展人,你该如何存在
• 俞可 :中国社会主义下的“现实主义”
纪念梁崎先生归真长逝20周年专题
  • 天津金带福路文化传播中心落成 天津金带福路文化传播中心落成
  • 天津首办山水画邀请展 天津首办山水画邀请展
  • 天津美协花鸟画专委会成立 天津美协花鸟画专委会成立
  • 政协水彩画艺术研究院作品展 政协水彩画艺术研究院作品展
  • 李寅虎个展在乾庄书画院开幕 李寅虎个展在乾庄书画院开幕
  • 台湾山水艺术学会文化交流展 台湾山水艺术学会文化交流展
网上美术用品超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