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告
- 展览
- 讲座
- 笔会
- 拍卖
- 活动
作为文明古国,我国许多旅游景区依托文化遗产开发,在巨大旅游商机和地方政绩驱使下,文化遗产变成新兴景区;一些景区为方便管理,把缔造文化的居民迁出;有些景区舍弃地域文化,打造娱乐主题;有些景区放弃原有植被,引入名贵花草;再也没有了炊烟袅袅,再也没有了朗朗诵经。如何实现开发与保护的共赢,成为亟待解决的难题。
在文化遗产的开发与保护方面K认定为人类文化遗产的开平碉楼建筑群,提供了借鉴。开平碉楼建筑群位于广东江门市境内,其中仓东村建筑群,受到精心保护,人们与过去几百年一样,继续在此安居乐业。
在仓东村建筑修缮保护中,修缮人员从文物保护角度,去思考和操作。修缮人员常去跟村民拉家常,听他们讲故事、唱民歌。在重做祠堂神楼时,不同人有不同记忆,工程师花了半年时间,去询问整理他们的记忆,最后得出大家比较认同的草图。五年来,修缮人员都在做基础工作,进度缓慢。他们尽量保证质量,先向村民和负责的工匠了解他们的方法,并跟他们解释文物建筑修复要求,大家一起沟通,让他们慢慢适应。2016年1月27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为保护项目颁发文化遗产保护奖,为保护文化遗产作出贡献的谭金花教授和当地村民、厨师、画工、木匠颁发荣誉证书。2016年正月初五,为了组织村庆日活动,仓东村民自发成立筹款组、民歌组、舞狮组、篮球组、餐饮组等,村里处处洋溢着节日气氛,人们尽情歌唱、弹琴;舞狮活动掀起一波又一波的赞叹声,篮球场更是欢呼声不断。从八九十岁的老者到年幼的小孩,三百多人围成四十五桌聚餐,欢声笑语,喜气洋洋。
不难看出,仓东村建筑群开发的成功之处在于,最大限度保护了文化遗产的原本精神,那就是凝聚在其中的居民的灵魂与生命。
在国际理念中,只要上一辈留给后辈的,都属文化遗产。价值的层次和级别,不影响“文化遗产”的本质与身份。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存与传承,应当合二为一。遗憾的是,一些文化遗产中的居民,除在景区开店卖土特产之外,缺乏参与权。在变成景区的乡村,人们无法看到他们的声音与诉求。其实,看起来微不足道的文化传统和风俗习惯,恰恰是富有地域特色的文化所在。
遗产保护,最重要的就是保护遗产的灵魂和生命。遗憾的是,在许多文化遗产中,很多已经失去了原有功能,迁走了原住居民,失去了其灵魂,破坏了当地文化生态。本该生龙活虎的文化遗产,变成了死气沉沉的“遗址”。种种破坏性开发改造,人为臆造了根本就不搭界的旅游项目进行“文化配套”。遗憾的是,商业化运营模式,飞快的建设速度,成就了一个个旅游景区高速崛起的神话,但也在快速榨干文化遗产的血肉。
绝不能让真正的文化遗产,在速建进程中被掩盖在钢筋水泥之中,再难露出真容。在文化遗产保护开发中,并非只有经济发展才叫发展;并非只有牺牲人居环境,设卡买票,才叫做旅游区。像仓东村建筑群,通过社区营造,建立村民的文化自豪感和自信心,才能达到社会进步和文化保存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