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告
- 展览
- 讲座
- 笔会
- 拍卖
- 活动
关山月美术馆二度集中展出了20世纪50年代的3幅著名的长卷。第一次展出是2005年,11年前的那次展出以“建设新中国”为题,本次展出题为“展卷图新”。同样的3幅长卷在同一家美术馆的再次展出是极其难得的,而展卷所显现的是图新。无疑。对于已经有了60余年历史的这3幅重要作品,今天所看的“新”是基于当下创作的问题。
长卷有其独特性
中国绘画史上有很多著名的长卷作品,从顾恺之的《女史箴图》到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从王希孟的《千里江山图》到徐杨的《乾隆南巡图》,教化功能与审美意义集中在一幅宽阔的图像之中,所显现的是中国人的表现和观赏方式,是希望绘画的流传久远能获得特别的社会意义,因此,古代画家运用长卷的形式往往能够产生佳作。
长卷的形式
长卷的表现有着连续性的特点,记事可以表现事件的发展或过程,抒情则可以春夏秋冬、梅兰竹菊合于一体;既可以在同一视线上平行延伸,也可以在散点透视中移花接木。它可以在打破时空的关系中表现出历史的意义,也可以在现实的关怀中传达即时性的内容,因此,其丰富的表现形式是其长期存在于美术史上的重要原因。
创作要有发自内心的需求
从1954年黎雄才的《武汉防汛图》,到1958年关山月的《山村跃进图》以及北京画院集体创作的《首都之春》,都不是政府工程,也不是政府机构的组织创作。画家的自发行为是发自内心的创作需求,因此,没有名和利的考量,也没有个人得失的计较。所以,它们成为反映那个时代的经典之作,成为新中国美术史上的重要篇章。
何以成为经典
历史上的水灾有很多记载,而能够有绘画作品表现并流传的不多。为什么黎雄才的《武汉防汛图》能够成为经典之作,说到底还是作品自身的力量。从九八抗洪以来,有像杨之光先生的创作那样成为他一个时期的代表作,但是,从美术史的角度来看,人们所选择的还是《武汉防汛图》,因为黎雄才先生画的是抗洪现场的经历和感受。
还是要有生活的体验
1958年关山月创作《山村跃进图》时也是依靠在湖北丹江口市均县的生活体验,他所见到的凿山开渠、引水上山、水库筑坝、生产建设、农村新貌、喜获丰收这一系列的景象,集中到一个长卷之上就成了山村人民公社的盛景,而其中包括对理想中的大型收割机以及长桥、工业化的憧憬等,又表现出了高于现实的时代创作特点。
长卷有着超常的工作量
关山月在创作《山村跃进图》长卷的同时,还画了《山乡冬忙图》长卷,两者有相似的内容与表现,可见其画在构思立意方面的精心营造和不厌其烦。而《首都之春》从东面的通州画到西面的官厅水库,其巨大的工程量以及在表现古代和现代建筑上的一丝不苟,也同样表现了一种时代精神,相形之下,今天缺什么就一眼可见。
应该挽救长卷的衰颓
中国画长卷所具有的特别的表现力量是其他形式难以比拟的,而今人对于展卷的感觉依然存在,在奥运会、世博会等大型活动中都有很好的利用,因为这个利用激发和增强了人们对于长卷的文化记忆以及亲情感。可是,在全国美展等一些大型的美术展览中却不见踪影,而缺少主流展览的支撑,则造成了现实中长卷创作的式微。(作者 陈履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