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讯:
海派精神仍旧是艺术家的精神归属纪念建军89周年 红二十四军专题纪念馆开馆纸比金贵:一角翻到了五万元匠心・无极——刘志军《前传》戎凯&刘丽娟:认识版画,先要知道它是复数的艺术2016北京拍卖季启动:十年品牌积淀打造行业名片上半年经济平稳过度 艺术品市场信心依旧徘徊两级分化形式逐渐模糊 佛像铜炉板块稳定攀升三胞收购南交所:资本换血探索新生路醴陵釉下五彩艺术瓷展开幕暨张骥作品集首发藏家群体变化 艺术市场收窄或将成常态大壑无声—郭金服山水画巡展首站在广州开幕药艺术流动空间推出“内伤”刘绍隽个展艺术家何世斌用抽象艺术表现非遗女书李贵君参加水墨丹青上海展 不囿于传统形神兼备艺术西湖 别样精彩—迎G20馆藏名家精品展亮相上海嘉禾2016秋拍公开征集中国再登全球艺术市场榜首 西方市场销售大跌上海二十一世纪民生美术馆9月双展开幕保护长城:甘肃省启动长城执法专项督察人间烟火的味道:书画名家张毅敏的花鸟艺术组图:诗情画意,笔墨风韵—胡振声兰花作品欣赏视频:著名画家毓岳做客天津美术网著名画家毓岳做客天津美术网访谈实录 组图:津门青年女画家于栋华的“金陵十二钗”青年艺术家李梁个人作品欣赏—无常行旅高清图:“南国荔枝红”画展在天津图书馆开幕白云横翠岭——黄君璧画集序出入于古典与现代之间:徐永生的人物画视频:笔底庄严-李寅虎个人作品展高清图:笔底庄严-李寅虎个人作品展在天津美术网艺术馆开幕视频:著名花鸟画家孙季康先生收徒仪式视频:著名画家曹剑英做客天津美术网 著名画家曹剑英做客天津美术网访谈实录 高清图:墨韵颂歌—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书法作品展在津开展
首页 >> 美术评论 >> 正文

海派精神仍旧是艺术家的精神归属

天津美术网 www.022meishu.com 2016-08-02 15:06
王劼音
王劼音

  40年代出生于上海的艺术家王劼音,深受海派艺术和文化传统的影响,也被视为今天海派艺术家中最具代表性的人物,曾经的“海派”艺术经历过时移世易的变迁,其文化语意和艺术立场变得有些含混不清了,但在上海独具地缘文化的艺术圈层中,“海派”精神仍旧是许多艺术家的精神归属,在曾经的精神故土中,不断面对新的文化语境,展开自我心性与文化演进的对话。如果谈王劼音的艺术,他所身处的文化土壤注定是属于这位艺术家绕不开的底色。

民国上海街景
民国上海街景

  近代上海自开埠以来,最为重要的一个特征,便是在异质文化涌入、开放融合的氛围中,积淀出了孕育中国社会现代性的土壤。海派文化可以说是一种动态文化,在正统文化看来,上海最初开始的繁华是离经叛道的,也正是杂糅的开放性,使得这片生态更善于接受新鲜文化的因子。作为由移民建构起来的城市,上海继承了江浙移民大胆开放的冒险性格及雄健恢宏的拓界精神,这也成为“海派”的性格。即使面对外来文明和中国传统文明的冲撞,精英文化和通俗文化的异质,在一百年前的上海,都融合得各得其所,一团祥和。打破陈规、锐意革新的沁入上海文化的方方面面,成就了这个近代中国最先国际化城市的早期性格。

上海外滩旧景
上海外滩旧景

  在文化领域,据统计,从 1902 年到 1916 年的十五年中,中国新创文学期刊达 57 种;其中 29 种以小说命名,上海独占其中 22 种。京沪两地曾经在新文化运动的头十年大致平分秋色,骨干胡适、鲁迅、钱玄同、刘半农等虽在北大成军,但随着 1926 年张作霖入京,实行文化高压,大学教授纷纷南下,上海成为新文化运动的大本营。20 世纪30 年代,在上海集结了一批进步文人,左翼文学和新感觉派所具有的先锋性和现代主义特征,将海派文化再次推上新高峰。

王劼音 《芳菲三月》 布面丙烯 油彩 120x160cm 2006
王劼音 《芳菲三月》 布面丙烯 油彩 120x160cm 2006

  在艺术领域,20 世纪早期的上海画坛也足以用波澜壮阔来形容。1930 年代伊始,上海画坛形成了现代主义思潮的集中兴起。在上海这座国际都市发生了与西方最初的现代主义艺术的对话。林风眠、吴大羽、刘海粟、庞薰琹、张光宇、滕固、傅雷、倪贻德等艺术家走上“觉醒与发展”的中国现代主义艺术道路。野兽派的叫喊,立体派的变形,达达者的神秘,超现实的憧憬……二十世纪初巴黎画坛的热闹与纷繁,在上海几乎同期发生。1912 年,年仅 17 岁的刘海粟创办私立美术学校——上海图画美术院,该校屡屡打破陈旧的世俗偏见,如 1914 年的“人体模特”风波、“男女同校”、“招收青楼女士张玉良”等,在当时都是惊世骇俗之举。1919 年,吴梦非、丰子恺、刘质平等创办上海专科师范学校,自此全国掀起了创办艺术学校的高潮。

  月份牌、电影明星、新式旗袍几乎就是上个世纪二三十年代大上海“摩登”文化的标签,体现着从古老年代走出来的现代审美观。上海的万国建筑是海派文化中西并存、中外合壁、艺术交融的现场遗迹,就连上海的饮食,在“海纳百川,兼容并蓄”的文化理念下,一面荟萃域内川、粤、京、鲁、浙、闽、淮、扬等地特色菜系,另一面各国风味的西餐馆、咖啡厅更早早成为洋气生活的日常选择……

王劼音 《山居图》布面丙烯 油彩 100x200 cm 2003
王劼音 《山居图》布面丙烯 油彩 100x200 cm 2003

  生长于斯,王劼音青年时代的殷实家境,足以令地缘文化的因子深深植入他的生命。因此可以联想,王劼音的绘画作品中大胆博取的精神核心,大体不是基因突变的结果。而此后他从事工艺美术教学的工作经历以及奥地利留学的学习经历,都是形成他后来作品趣味的重要诱因,一切经历或许都是一个艺术家发现自我心性的一把钥匙。王劼音将对笔触的感觉、版画的拓制、金石的况味和涂鸦的随性等等审美的趣味熔于一炉,呈现出一种陌生却又具有根脉的浓重的文化气息。这种“气息”并不是简单的拼接,挪移,而是纠缠交错、交相融合在一起,在绘画技巧和文化内涵上进行了重新的熔铸和提炼,创造性地完成对绘画审美边界的扩展,这或许也是他的绘画带给观者以视觉经验上的陌生感的原因。

王劼音 《野屋》  布上丙烯 油彩 138x186cm 2014
王劼音 《野屋》 布上丙烯 油彩 138x186cm 2014

  绘画是传递艺术家精神状态、所思所想的记录仪,艺术家的手眼脑如同一台资源处理器,将特别的视觉资源进行重新的编排与建构。王劼音的绘画有着对色彩和色调的诗性把握,他偏爱石青色、灰褐色和米灰色等几种色调,很少用纯度和明度高的固有颜色,这种色彩的创造,生成了一套独特的视觉语言,脱尽了明亮暖色的喧哗,质朴内敛,与博物馆里历经数百年的故纸老画、敦煌壁画的沉敛异曲同工,一种隔世的纯朴气息滤除了人间的烟火气,显得稚拙苍凉,恰到好处地表达了宁静与诗性的纯化境界。

  在王劼音的画里,会看到他对于滴痕斑渍、薄涂笔触与书法用线似乎有着特别浓厚的兴趣,他作画过程中故意而为的做旧处理,更接近街头涂鸦文化对规则的挑战,制作感丝毫没有突兀于作品之外,以致产生哗众取宠的感觉,而是恰到好处地传达出适可而止的语义。他在画面中反复运用渗化、滴流、薄涂、覆盖、触碰、粘连和刮痕等手法,并且借鉴水墨、水彩、油彩、丙烯、麻布等多种媒材与媒介的语言特性,打破固定法式。从王劼音的艺术经历看来,他是非常熟谙西方现代主义绘画的形式法则的,可贵的是,他能从中跳脱,不拘泥于其藩篱,注重融入东方绘画的点线笔意,将中西方的图像资源融汇成为独立的内省世界,深刻地揭示出艺术本体语言的精神指向、修养品性以及地缘文化的作用。他的作品没有宏大的构图以及全貌式的远景,构图语言苍劲有力、书写味浓,与西方的表现主义绘画截然不同的拉开了距离,也与本土艺术的流行时风各异其趣。(作者 王静)

来源:新浪收藏 责任编辑:简宁
>>相关新闻
• 6000件京师瓷捐赠惹出的美丑论与名利祸
• 陈履生:中国画长卷的魅力
• 孙美兰:学术研究是“挖井见水”的过程
• 艺术系统是否需要素人绘画
• 对当下国画作品题目的一点感慨
• 多方生活阅历是艺术源动力所在
• “入世之画”和“出世之画”
• 关山月与廖冰兄缘何如此器重顺德水乡画?
• 冯善书:别让私人博物馆沦为圈钱工具
• 废画三千,万物静中得,才大有可为!
纪念梁崎先生归真长逝20周年专题
  • 天津金带福路文化传播中心落成 天津金带福路文化传播中心落成
  • 天津首办山水画邀请展 天津首办山水画邀请展
  • 天津美协花鸟画专委会成立 天津美协花鸟画专委会成立
  • 政协水彩画艺术研究院作品展 政协水彩画艺术研究院作品展
  • 李寅虎个展在乾庄书画院开幕 李寅虎个展在乾庄书画院开幕
  • 台湾山水艺术学会文化交流展 台湾山水艺术学会文化交流展
网上美术用品超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