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告
- 展览
- 讲座
- 笔会
- 拍卖
- 活动
一般来讲,素人画家是指完全没有受过专业训练,也没有按照以往绘画学习的规则来作画的人。我们不能简单地以是否读过美术学院为标准来评判一个人是否是素人画家,因为有些人虽然没有读过美术学院,但是他们的自学遵循着艺术的规律和要求,我认为这也不能称为“素人画家”。
素人画哪个时代都会有,为什么近些年来能够迅速兴起?我认为有两个方面的主要原因。
首先素人画有兴起的社会背景,既有的艺术系统需要不断更新,需要吸收外界不同因素来改变原来的艺术规则,尤其是二战以后,进入到后现代和当代,出现了许多颠覆既有规则的艺术创作,这些作品超乎寻常,对社会伦理和规则提出挑战,也会从那些边缘的非专业的绘画形式中吸收养料。
素人画总体上有几个共同的特征,就是造型稚拙,组合奇幻,比较喜欢用没有经过调和的纯色,相对于造型严谨的写实绘画,或是讲究构成的抽象绘画,就会形成一种冲击,大家觉得这是可以用来补充新的视觉元素的一种绘画类型。另外我们也注意到,现在有一些真正的素人画和专业绘画里的“坏画”很相近,为什么会这样?因为整个艺术界都有寻求颠覆既有艺术系统和规则的诉求在里面,就会把素人绘画纳入进来,同时专业领域里面也有一部分人开始向素人绘画靠近,采取一种素人画的形式,画得看起来像不会画画一样,两者有点合流了。在这样一个大的背景之下,素人绘画自然就会受到关注,成为一种趋势。
另外,新技术环境下,素人和非素人,专业和非专业之间的界限日益被打破。在新技术时代,所有的技术都日益简洁、平民、傻瓜化,比如手机拍照修图软件,操作已经非常简单方便,在艺术领域,之前可能只有专业人士才能做的新技术作品,现在所有人都可以参与到创作当中来,当然它不仅仅局限于绘画这一领域。
但是,这里面也存在一个问题,虽然艺术被普遍化了,并不代表素人绘画会越来越成为主角,因为艺术规则以及艺术书写系统仍然是精英化的,非自觉的素人绘画只是作为整个艺术系统可以吸收的养料、可以添加的材料来被认知和认同。艺术系统本身的创新、颠覆诉求,使得它们浮出水面,成为一个很活跃的现象,但是终归是被选择、被吸收的一方,规则还是掌握在专业的领域。如同现在越来越多的摄影大赛,把大众摄影纳入其中,并不是说所有的平民拍照都能够进入到一个专业展览当中,其实这也是一个被选择的过程,选择权是在专业领域。说到摄影还有一个比较有趣的现象,现在平民有时显得越来越专业化,而专业人士反而不断用手机或一些网络软件拍照,有人开玩笑说,一出去就掏出专业相机的其实是摄影爱好者,拿手机在拍照的反而是专业摄影家。这也说明了一个问题,专业摄影家敏感到了新技术环境下的这样一种大众化倾向,他们很能动地来掌握这种趋向,按照某种思想逻辑有意识地利用新技术来组织作品,而这种能力还是基于他们本身的专业素养。
大部分素人绘画都处在一种不自觉、被选择的状态,其中有些正好借助某种事件和时机被选择了,但这不是所有素人画家的共同前途,不可能所有人都有机会被选择,对于素人画家来说,如果真正要进入到艺术史书写当中的话,他还是应该要对艺术系统有所了解,能动地为这个系统提供某种思想的活力,才有可能获得主动权,能动地决定自己的方向,否则就只能是整个系统里面添加的一个元素。
也有部分素人画家被选择之后,慢慢地不甘心于自己非专业的身份,去专业院校学习,由于每人悟性、年龄各方面的差异,假如又从石膏、素描学起,很可能学得四不像、不伦不类了,比较悲催的是,即使学得很好,也问题很大,因为这可能正好是所谓的专业院校前沿艺术家们要抛弃的那套规则和传统,本来人家看中的是他们与专业系统不一样的地方,现在学的却是跟专业系统一样的东西,尤其是具象写实这套系统,学得不像很糟糕,学得像也糟糕。如果没有把自己看成一个真正的艺术家,那么无所谓;如果有的素人画家有意识要成为一名艺术家的话,那我认为学习是必要的,但此时学习目的不是改变自己既有的画法,而是去增强思想、哲学等各方面的文化素养,使自己能够认识到自己的创作行动到底是怎么一回事,自己的艺术实践在整个艺术系统当中到底是怎么一回事,把懵懂状态转化为自觉自明的状态,慢慢有意识地去选择自己的方向,进入到真正的艺术系统当中来。这是有可能达到的,实际上也有这样的一些例子,比如采用和专业艺术家合伙的方式,专业艺术家选择的是素人的某些独到之处,而素人又正好借助专业艺术家进入到艺术系统。总之要真正要进入到艺术系统,还是需要素人画家能够自觉起来,但是这条路很艰难。(作者 胡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