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告
- 展览
- 讲座
- 笔会
- 拍卖
- 活动
红色题材画作,主要是指1949年至1976年间采用现实主义手法创作的一批反映中国革命历史和新中国成立初期社会主义建设的作品。新中国成立后,一大批从民国走过来的老画家,主观上承接了民国肇始的中国画创新使命,开始走向社会生活,进行写生创作,客观上受到文艺为政治服务的政策指引,使中国画创作有了新的内容要求。这一代画家的成功实践,构成了新中国美术的辉煌。
《开国大典》董希文
《开国大典》是中国画家董希文于1953年完成的著名油画,描绘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大典上毛泽东在天安门城楼上宣读中央人民政府公告,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一刻,为董希文最著名的代表作之一。在文革期间,由于政治上的原因,原作不幸遭到两次修改,破坏了艺术的真实性。2011年6月,为庆祝建党90周年,油画真迹首度向公众开放。该作品收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
李可染《万山红遍》
国画大师李可染于1962年至1964年间,以毛泽东《沁园春• 长沙》中的名句“万山红遍,层林尽染”为主题创作了七帧画作,每件作品之尺寸、章法和景观不一,但基本格局相同。这件创作于1964年的《万山红遍》,可谓其积墨山水艺术创作的巅峰。这件十平尺的《万山红遍》是民间流通作品中尺幅最大的一件,在北京保利2012春季艺术品拍卖会中国近现代书画夜场上估价2.8亿元人民币,最终以2.55亿元价格落槌,成交价2.9325亿元;在中国嘉德2015秋拍“大观之夜”中李可染另一幅《万山红遍》以1.84亿元成交。
钱松喦《红岩》
五六十年代,由于对艺术的教育功能的倡导,山水画也在革新的过程中出现了一批以革命纪念地为表现对象的作品,其中《红岩》最具代表性。红岩村为抗战期间中共中央南方局及八路军重庆办事处驻址,1945年毛泽东赴重庆谈判亦寓此。当时年已花甲的钱松嵒满怀激情,以“红”为突破点,大胆地将原址的黄土化为岩石,将泰山的汉柏造型“移植”红岩纪念馆旁,以白描手法画芭蕉丛,避免了红绿对比而使红色得以纯化。那“风雨万方黑,红岩一帜红。仰钦奋彤笔,挥洒曙光中”的五言题诗,正是画家所寄情怀及意匠经营的高度概括。
2011年12月5日晚,北京保利“近现代十二大名家书画夜场”,久违的徐悲鸿《九州无事乐耕耘》毫不含糊的以1.5亿起拍,1分钟之后价格就飙升到2亿,随后喊价进入胶着阶段,2.3亿落槌之际有新买家加入,最后以2.32亿的价格落槌,以2.668亿的价格成交。
《九州无事乐耕耘》是一幅农耕题材的作品,这种人与动物相结合的宏幅巨制在徐悲鸿的创作中是极为少见的。就题材而言,徐悲鸿出身贫寒,对农民的生活是有切身感受的。徐悲鸿以“九州无事乐耕耘”为此巨作的题目,并送给郭沫若,自有一番巧妙的用意:郭、徐二人亦是“儒臣”,却都有着一颗为国为民奔走呼号的文人侠客之心,以此砥砺,共同为建设新中国尽自己的微薄之力。
傅抱石《毛主席诗意册》
在2011年北京翰海秋季拍卖会上,傅抱石“山水第一佳构”《毛主席诗意册》以2.3亿元高价成交,创下傅抱石书画作品拍卖新纪录。
《毛主席诗意册》是傅抱石创作顶峰时期的代表作,也是其艺术生涯最后的杰作。作品呈现时代精神与艺术创作的完美结合,以大胆而富于变化的构图、瑰丽而沉毅的色彩、充满浪漫主义的诗情画意,成为中国近现代绘画史的名篇。傅抱石开一代风气之先,他虽于“文革”刚开始便去世,未遭“文革”之祸,但他在建国之初以敏锐的政治嗅觉和天才艺术能力开创的,以现实的浪漫主义手法写毛主席词意图画,以及用写生手段再现壮丽山河的表现方式,却开启了“文革绘画”之先河,其后众多绘画大家皆仿效借鉴之。
李可染《韶山》
该作品创作于1974年,尺幅巨大(141.5×243.1cm),构图完整,经过多次加工,成为李可染的经典构图和革命圣地山水创作的集大成之作。文革期间的李可染,遭遇动乱冲击,画画一度被迫中断,获准对“韶山”题材的创作让画家重新拿起画笔,继续对艺术的探索。2012年,当年的《韶山》重现拍场,拍出了1.24亿的价格。
李可染《长征》
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诗词是画家常用的创作题材之一。此幅《长征》中,景物横向展现,重山叠积,如犬牙高低,参差错落,雄奇壮丽。红军队伍沿狭窄山路从左往右横越画面。画家成功地将毛泽东诗词中的革命豪情与浪漫色彩视觉化。2010年11月22日,中国嘉德2010秋拍《长征—大师们的笔墨征途》专场中,李可染的中国画巨制《长征》以1.075亿元人民币成交。
《幸福渠》陕西省文化局美术创作组集体完成、刘文西主要执笔
2010年11月21日,北京华辰2010年秋季拍卖会上,领袖题材作品《幸福渠》以4592万元人民币成交,创下当时“红色经典”美术作品的最高拍卖纪录。可能也是资料的缺失,1974年美展的代表作《幸福渠》仅以4592万的价格落槌,殊不知这张画在文革中的历史地位,仅次于《毛主席去安源》,简直可以称作文革后期的《毛主席去安源》该作品创作于1974年,由陕西省文化局美术创作组集体完成、刘文西主要执笔,作为重要革命历史创作参加《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二十五周年全国美术作品展览》。
《黄河颂》,是1972年中国画家陈逸飞早年的成名油画,长297厘米、宽143.5厘米,以宽银幕式绘画,描述一位红军站在黄河旁的山岭,眺望天际,该画作被视为文革后中国美术史的重要作品。作品的形象塑造注重造型的块面处理和笔触表现;战士的腿部及其立足的岩石等受光面,笔刀兼用,积色较厚,刻画既结实又潇洒;色彩明亮,有着光芒万丈的金光感。
1996年,该画在香港苏富比公司拍卖,以128.5万港元成交,成为当时中国最昂贵的油画之一。2007年5月13日该画在嘉德公司拍卖会上再次拍卖,以4032万成交,再创中国油画成交纪录。12年价格上涨了30多倍,令人咋舌。
靳尚谊《毛主席全身像》
《毛主席全身像》是靳尚谊创作于1966年的作品,是画家从艺60年的最重要代表作品。除了具有不可再生的历史意义外,人物的刻画充分体现了画家成熟的技法,还是有史以来尺寸最大的毛主席肖像画。
“红色经典”题材画作带有特殊年代的印记,比如在构图上,突出领袖和英雄人物;在造型上,舞台化倾向明显;在色彩运用上,“红、光、亮”是其典型的特征。虽然表现手法似乎离我们很遥远,甚至已被时下画坛放弃,但“红色题材”作为那个时期的艺术产物,见证了当时的社会经济、文化思想等各方面状态,具有无可替代的史料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