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告
- 展览
- 讲座
- 笔会
- 拍卖
- 活动
高校美术实践教育在过去几十年里的发展不尽如人意,原因是在人才的培养过程以及应对时代发展的需要,显得过于滞后与陈旧。但是,这一现状已经在业内引起了有识之士的讨论。然而一些高校传统美术实践教育惯性与个体惰性使得对于这一现状的担忧变得无足轻重。甚至是有的高校美术实践教育改革在传统观念惯性势力下被搁置。从人类文化艺术的发展进程中,我们看到了保守与进步一直是处于一种紧张状态,新的事物往往在发展过程中会被旧的观念所牵制,以至于发展的步伐显得不那么轻松。思想曾经被改造,行为曾经被一致,但是,人类就是在不断的反思中向前行走着。
一、美术实践教育的传统惯性
传统惯性在高校美术实践教育领域由来已久。目前高校美术实践教育还是来自新中国初期官方统一向前苏联学习的模式,主要体现在油画、雕塑、版画等西洋美术科目。上个世纪50年代通过留学前苏联与在“马训班”学习的老前辈们的积极努力下,这一传统模式被广泛推广,至今仍为高校美术实践教育的主流。此外,一些来自民国时期留学欧美、日本等地的归国艺术家,相对他们的美术样式在与主流无法一致的前提下,被边缘化在所难免。自改革开放后,思想的桎梏虽然被解止,然而前苏联的美术实践教育生态已经形成,并以几何级数增长。可以说,前苏联模式在系统性上已经很完善,在实际推广应用上也很得心应手。在中国本土美术科目方面,除了中国画被认为是具有人文自主性外,其它本土美术科目大多被划为传统手工艺类。中国画由于传统基础较好,文化根基稳固,系统性也自成一体。虽然在上世纪80年代产生过中国画的革新思潮,但是,从近几十年的发展状况来看,步伐依旧艰难。西洋美术与本土美术在科目种类上,显然是前者更占有优势。但是,纵观发展现状而言境遇几乎相当。传统的习惯在中西各个美术科目类中都占有主导力量,这也与人们认知习惯,培养单位的目标,从事美术教育者的能力等方面都有很大关联。可见,传统的惯性力在短时间内也很难改变方向。
二、美术实践教育的个体惰性
美术实践教育中的传承理念始终作为正确佳话,没有人敢说这是一种惰性。可以设想一下,有没有一种与传统完全没有关系的或与传统断裂的美术形态?或许孤陋寡闻,至今我还未见闻横空出世的美术。然而,那些主张传承者的美术形态,却看不出丝毫濒临灭绝的迹象,恐怕在传承的名义下已经泛滥成灾。可以断言,对于那些传承者的担忧是杞人在忧天,抑或就是一种惰性。问题关键是除了传承的按部就班的那一套,你还有什么可以留下并作为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被时代接纳呢?学习历史之后的反思作为人对应时代,或者说对于个体生命存在的表现并通过理性思考作用于人类的发展,已为常识并获得认同,但是,这仅仅是在思想层面的认识,具体通过实践推行(与传统不一样的方法)还需要有一定能力与勇气,毕竟当代教学还是存在许多方面的挑战。不过,具备开拓性又有敬业精神的美术实践教育工作者仍然是少之甚少。如今的美术实践教育工作者也是曾经的学生,风华正茂之时所接受的传统教育如何在时代的变迁中转换作用?这个作用又可能是一种处于与时代的冲突……问题与纠结大家似乎都明白。最终,更多的美术教育工作者选择的还是传统方式,毕竟传统美术实践教育模式既方便又安全,传递给学生毫无问题是目前较普遍的现象。美术实践教育的滞后不排除个体美术工作者的惰性作用,这也反映在其个人创作的作品中。个体的惰性一方面源于思想被统一后的惯性作用,另一方面在现实教学过程中个体的教学行为很自觉地会按部就班,毫不考虑时代的变化,最后的结果也只能转化为师傅带徒弟、千人一面;或者修身养性、自得其乐。
三、美术实践教育的时代性
曾经有人与我争论当代美术,我直言,一代人的忧虑是害怕成为尾随传统的寄生虫。500年之后回看今天俨然是曾经的历史,那么在这个曾经历史时代的人们留下了什么痕迹,可以证明是属于这个时代的?虽然,人们的努力不一定有历史价值,但是,也证明了他们不是躺在传统温床上的寄生虫。同时代的人为何不能理解这种忧虑与作为呢?难道你不去努力还不允许别人去努力?确实在每一个时代发生的事物与传统习惯不相符的都会被保守势力诟病。如,中国古代的梁楷、八大、金农、徐渭等;西方的格列柯、伦布朗、莫奈等,当然荷兰的梵高是最穷困潦倒为当时诟病的典范。几百年过去了,回顾这些艺术家的作品,他们每一位都开创了历史,为人类文化艺术增加了绚丽的色彩。是这些艺术作品发生了什么变化吗?没有!是我们今天世人的观念发生了转变。基于历史的缘由,如今的有识之士一旦遇见新生事物,便不敢轻易去否定,或沉默或小心翼翼地回答很有意思!虽然这是一种模棱两可的态度,其中也显示了对新事物的尊重。毕竟,新事物带来了他生命中未曾有过的情况。
不管是当代美术创作,还是当代美术实践教育,保守与开放在今天都是处在一个比较自由的选择状态。虽然说有相关的创作案例与统一的培养方案与教学计划,但是教师创作与教学方法还是有充分空间。如果说桎梏,那都是个人主观形成的,现实也并没有像过去那样通过愚化加以干预。从整个社会来看,具备美术素养的人还是太少,美术仍然处在相对边缘的位置,当然,其中也有从业者自身不思进取的原因。高校的美术实践教育也许是提供学生在人生发展道路上最后一次去获得美术知识、能力与素养的机会,这对于其他专业的学生也尤为重要。时代需要当代人的作为,美术创作与美术实践教学中同样需要有当代化的作用。如此,我们或许能把时间与历史联系起来,体现生命与时代的意义。(作者 王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