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讯:
众多名家书画亮相诚轩2016秋拍当代精神:李秀实与墨骨油画作品展在京举办风骨——中国当代青年写实油画艺术展开幕岳阳市民收藏多份红军长征红色文献资料天津美院第二期剪纸艺术培训结业 学员感叹收获多浅谈​文房​收藏新亮点:古墨大都会拍卖馆藏中国瓷器的社会效应古籍雕版缘何得到藏家重视古籍雕版缘何得到藏家重视资本发力内地拍卖寡头身影浮现钱松喦的艺术及市场走向 后市有较大市场潜力扬州迄今最大牙雕作品《江山万里图》完成邵国伟:中钞鉴定标准拥有先天优势天津美院第二期剪纸艺术普及培训班开班考古揭示明清御窑瓷器落选品处理法英国沃尔萨尔新艺术馆面临关闭风险《沈鹏草书张九龄感遇诗四首》新书发布在京举行红军长征胜利八十周年纪念邮票发行艺术品作假风波愈演愈烈 韩国出台新法律整治绩溪古城墙下现大量古钱币 引市民抢宝时光·春意-窦洪伟、窦士萍五大道系列作品欣赏高清图:中国著名油画家张世范的人体艺术高清图:中国著名油画家张世范的油画艺术组图:大漠之风-著名画家马明作品欣赏高清图:大漠之风-著名画家马明作品欣赏著名书法家赵寅做客天津美术网访谈实录 视频:著名书法家赵寅做客天津美术网水墨澄怀-包头水墨画院中国书画名家作品欣赏著名书法家彭英科做客天津美术网访谈实录 视频:著名书法家彭英科做客天津美术网高清图:世纪归鸿—天津美院办学110周年教师作品展在中国美术馆开幕视频:著名画家李根友做客天津美术网著名画家李根友做客天津美术网访谈实录 高清图:弘扬书法艺术,架设友谊桥梁 第十二届国际书法交流大展在天津开幕高清图:“辉光日新—画家走近道德模范”美术作品展在天津美术馆开展
首页 >> 美术评论 >> 正文

熊秉明:从书法看中国文化精神

天津美术网 www.022meishu.com 2016-10-19 15:40

  书法是心灵的直接表现,既是个人的,又是集体的;既是意识的,又是潜意识的。通过书法研究中国文化精神是很自然的事。

  通过书法研究个人心理,了解个人的心灵。西汉扬雄便提出:“书,心画也。”清刘熙载在《艺概》中说:“扬子以书为心画,故书也者,心学也。”自唐之后,科举取士,书法也是评定标准之一。这标准不在考测才学,而是甄别性情和人品。今天西方企业选取工作人员也往往采用这方法,字迹学家的报告也列为参考根据。当然中国书法理论虽涉及字迹学的问题,但并未建立一门字迹学,因为谈书法究竟是谈艺术欣赏。不过话又说回来,中国的书法欣赏透过审美,还是归到欣赏人自身,欣赏人的品格性情。我们赞美书法,不说:“这幅字很美。”因为这样说是一种着眼于纯粹形式美的说法,乃含有贬义,意味着这字很漂亮,讨人喜欢,但是没有特色、没有个性;只是华丽的衣裳,不见人。傅山说:“宁拙毋巧,宁丑毋媚。”便代表激烈反对写漂亮字的意见。我们欣赏书法通常用的赞词是:遒劲、古拙、苍老、飘逸、典雅……这些词描写作品的风格,同时也便涉及书者的心灵境界。所谓“心灵境界”是书者先天气质、智慧和后天经历、教养、努力等所共同形成的心理结构、内心世界。

  通过书法研究集体心理,了解民族性和文化精神。在世界文化中,唯独中国文化产生了书法,阿拉伯国家虽然也有书法,但是以装饰意味为主,和中国书法以表现为主有本质的不同。西方所谓“书法”(calligraphy)更局限于招牌、广告和印刷装潢。在西方,相当于中国书法的是雕塑。在西方,雕刻与绘画并称;而在中国,书画并称。书法是一项高层艺术。苏轼说:“诗至杜子美,文至韩退之,书至颜真卿,画至吴道子,而尽天下之变,天下之能事毕矣。”可见书法的精神内涵和诗、文、画是相等的。

颜真卿书法《多宝塔碑》(局部)

  读康有为《广艺舟双楫》可以看到书法所容纳的中国人文精神。他说:“书虽小技,其精者亦通于道焉。”他(《述学》第二十三)所提出来的学书程序和修养是非常苛求的。他先提出广临众帖的原则:“学者若能见千碑而好临之。而不能书者未之有也。”(《购碑》第三)临写是摹仿一家的用笔、结构和章法,然而不得是皮相的依样画葫芦。梁山献所谓“学古人须得其神骨,勿徒貌似”(《评书帖》),也就是说通过运笔用墨的摹仿潜入古人心态,了解一种性格、精神。用今天的话说乃是一次灵魂的探险。临千碑乃是体认多样不同的内心世界。通过这样广泛的认识扩大我们自己的胸襟,补救自己的弱点缺陷。如项穆所说:“人之资禀,有温弱者,有剽勇者,有迟重者,有疾速者。知克己之私。加日新之学,勉之不已,渐入于安。”所以临摹功夫是了解别人,也正是塑造自我。康有为虽然大肆鼓吹北碑,但是他要求学者把中国文化史温习一通,把中国文艺流派的各种风格意趣涵泳在心,陶冶为自己的血肉,酝酿为蜜,锻炼为金,落纸为云烟,而呈现出个人的神采气象。在《学叙》第二十二有一段话值得录在这里:

  能作《龙门造像》矣,然后学《李仲璇》以活其气;旁及《始兴王碑》、《温泉颂》以成其形;进而为《李超》、《司马元兴》、《张黑女》以博其趣;《六十人造像》、《杨翠》以隽其体,书骎骎乎有所入矣。于是专学《张猛龙》、《贾思伯》以致其精,得其绵密奇变之意。至是而,习之须极熟,写之须极多,然后可久而不变也……

  这一大段文字是描述一种个人书风的形成,实际上也是一个平衡、健康、充实的人格的形成:有骨、有肉、有血、有力、有精、有神、有朴、有趣……

  然而真正的书法家并不把眼光局限于书艺。遍临碑铭,出入名家也还不够,书法家要关心的还在书法之外:

  驰思造化古今之故,寓情深郁豪放之间,象物于飞潜动植流峙之奇,以疾涩通八法之则,以阴阳备四时之气。新理异态,自然佚出。(《缀法》第二十一)

  “造化”指大自然,“古今”指历史。首句指对自然、对历史作广泛的认识。“深郁”和“豪放”可说是中国诗学的两种主要倾向:杜甫是深郁的、内向的,代表儒家精神的;李白是豪放的、外向的,代表道侠精神的。“象物”一句说对万有形态的观察。“疾涩”一句说对书法造形原则的掌握。至于四时阴阳之气,乃是生命盛衰之不同状态:春季的萌发滋润,夏季的茂盛蓬勃,秋季的成熟丰满,冬季的冷峭高洁。纳摄这一切方是一个有创造力的书法家,所谓“新理异态,自然佚出”。

  有如此的书法家么?我们至少可以说这是康有为所设想出来的书法家,这个书法家的背后是整个中国文化的实体。他写出来的书法是整个中国文化矿藏所提炼出来的结晶:这样的理想的书法家,也是一个理想的中国文化人。这样的书法家大概是不存在的,但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书法和中国文化的密切关系。对于一个画家,我们并不如此要求,我们没有看到有人对画家列出如此庞大又周密的学习课程。

  大概一般的书法家并不认识到他的作品的全部内涵,无论他写的成败,作品总是要反映他的性格、学养和经历的,并间接反映时代风尚与地域影响。假定他服膺康有为的说法,按照康有为所提出的教程发奋做去,也不一定能达到康氏所要求的标准,因为创作性的书法既然是“心画”,就得率真、诚实,让内心得到放松而自然流露.勉强不得、矫情不得、欺骗不得。苏轼说:“书初无意于佳乃佳尔。”

苏轼书法作品《前赤壁赋》(局部)

  书法是中国文化核心的核心,它吸引我们去反思、探索它的秘密,然而既然是心灵秘密,它同时拒绝成为研究的对象。中国人活在其中,它属于我们的心灵,心灵本身要对自己动刀解剖是很困难的,也是极为痛苦的。关于这一点,鲁迅在《野草》的《墓碣文》一篇里描写得十分简要:

  ……抉心自食,欲知本味。创痛酷烈,本性何能知?……

  ……痛完之后,徐徐食之。然其心已陈旧,本味又何由知?……

  中国人从哲学步入书法,乃是从理性思考回到活泼的生活,从彷徨求索而得到安顿。谁愿又游离出此“游于艺”的心情,回到观察分析的紧张和不安?

  像卢梭那样的忏悔,达尔文那样把人纳入冷酷的自然律,弗洛伊德那样挖掘潜意识的情绪……在传统中国眼光看来是不近人情的。这大概也是中国文化取向的一个特点。

《天发神谶碑》又称《吴天玺记功颂》,三国吴天玺元年(267年)刻。吴的最后一位君主孙皓因天降符瑞而立碑记功。石旧在江苏省南京市天禧寺,后多次迁移,清朝嘉庆十八年毁于火灾。

  今天世界各文化互相撞击、互相吸取养料、互相争取生存的权利,100 年来中国文化遭到前所未有的危机,一代一代的知识分子从各种不同的角度观点反思此文化的特征,其优越和缺陷。造形艺术是一个好的研究对象。西方近代哲学家讨论塞尚、梵高的画,精神分析家讨论达·芬奇的《蒙娜丽莎》、米格朗基罗的《摩西》……进而借之解剖西方人的灵魂。书法是我们特有的艺术,我们一代又一代摹写不止千百万次《兰亭序》、《祭侄文稿》、《天发神谶》、《石门颂》、《金刚经》……仿佛中魔、仿佛患了神经官能症,纠缠在我们内部的是怎样一套结构?我们如何去分析、透视、阐说?如何在其中看出我们特有的敏觉、智慧、文化取向?西方人近年对中国书法也发生很大的兴趣,书法究竟有怎样的普遍性?我常听到比我年轻的朋友说:退休之后要去练书法,每天写一篇字。他们的这个设想似乎来自远古、神秘,而他们自己也说不清楚为何有这样的欲求。书法仍是我们向往的表现工具、最后的寄托,亦是认识我们自己的最好的镜子。

  (原载于《中国文化报》2008年2月28日第006版)

  作者简介:熊秉明 (1922--2002年),云南人,生于南京,著名数学家熊庆来之子,著名法籍华人艺术家、哲学家。集哲学、文学、绘画、雕塑、书法之修养于一身。1944年毕业于西南联大,1947年赴法国巴黎大学攻读哲学,之后转入巴黎艺术学院学习雕塑。旅法期间的艺术创作,以雕刻为主,但对绘画、书法、文学也有涉猎,曾以一系列动物主题的铁焊作品及石膏水牛题材作品闻名。1962年起执教于巴黎大学东方语言文化学院,曾任中文系教授并兼任系主任,同时从事书法实践与教学研究,1983年获法国教育部棕榈骑士勋章,1989年退休。著有《中国书法理论体系》、《关于罗丹——日记择抄》、《展览会的观念》、《回归的雕塑》、《看蒙娜丽莎看》、《张旭与狂草》(法文)等。(熊秉明)

来源:中国文化报 责任编辑:简宁
>>相关新闻
• 80后艺术家,“战出来”了吗?
• 靳尚谊:数码相机技术正“威胁”油画
• 王进玉:伪民间与伪官方
• 没有立体的抽象不是好波普
• 写意油画:会是下一个热点吗?
• 如何看待艺评家的艺术创作
• 曾子涵:你欣赏的艺术品都是垃圾?
• 杨力舟:一个年轻学者的担当
• 没有原创性的艺术 不过是自欺欺人
• 名人书画:谁挖坑谁递铲
纪念人民艺术家张世范诞辰80周年
  • 天津金带福路文化传播中心落成 天津金带福路文化传播中心落成
  • 天津首办山水画邀请展 天津首办山水画邀请展
  • 天津美协花鸟画专委会成立 天津美协花鸟画专委会成立
  • 政协水彩画艺术研究院作品展 政协水彩画艺术研究院作品展
  • 李寅虎个展在乾庄书画院开幕 李寅虎个展在乾庄书画院开幕
  • 台湾山水艺术学会文化交流展 台湾山水艺术学会文化交流展
网上美术用品超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