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讯:
打着艺术旗号 公共艺术沦为城市插花Yishu中国当代艺评和策展奖将在上海发布东京艺博会发布全新主视觉及出展画廊名单庆祝《画讯》创刊12周年名家创作交流笔会举行“行者无疆—杜滋龄中国画作品展”巡展在浙美开幕从中国几千年的收藏史看“国宝帮”的诞生时间之光 - 胡介鸣•记忆的拼图即将开幕绘画与革命:印象派的八次展览何汶玦大奖作品展将邀12位年轻艺术家登场刘新华美术馆落户淄博 为重彩工笔发展创造契机中国美术馆举办英国艺术家司徒安雕塑绘画个展徐里:为中国精神注入“美的力量”新沂蒙美术作品展(北京站)在今日美术馆开幕全球奢侈品市场增长 艺术品是最大功臣韩冬作品展“未经辨读的图画”即将亮相全山石:掌握本体语言 成就中国油画苦履宽怀一王树秋书法展、书法讲座在淄博举行物质中的精神写照—“皈依:瞿倩梅个展”开幕阅尽人间春色:翰墨四人行书画展下月上海启幕温熙超雕塑:一个理想主义者的自白时光·春意-窦洪伟、窦士萍五大道系列作品欣赏高清图:中国著名油画家张世范的人体艺术高清图:中国著名油画家张世范的油画艺术组图:大漠之风-著名画家马明作品欣赏高清图:大漠之风-著名画家马明作品欣赏著名书法家赵寅做客天津美术网访谈实录 视频:著名书法家赵寅做客天津美术网水墨澄怀-包头水墨画院中国书画名家作品欣赏著名书法家彭英科做客天津美术网访谈实录 视频:著名书法家彭英科做客天津美术网高清图:世纪归鸿—天津美院办学110周年教师作品展在中国美术馆开幕视频:著名画家李根友做客天津美术网著名画家李根友做客天津美术网访谈实录 高清图:弘扬书法艺术,架设友谊桥梁 第十二届国际书法交流大展在天津开幕高清图:“辉光日新—画家走近道德模范”美术作品展在天津美术馆开展
首页 >> 美术评论 >> 正文

打着艺术旗号 公共艺术沦为城市插花

天津美术网 www.022meishu.com 2016-11-01 11:10

上周末,首届公共艺术与城市设计国际高峰论坛在中央美术学院举行。荷兰人弗洛伦泰因·霍夫曼走上讲台时,收获了远超其他嘉宾的掌声与尖叫。自从3年前他的大型装置“大黄鸭”从香港维多利亚港“游”进北京颐和园,他在中国俘获了太多拥趸,俨然成了公共艺术的代言人。


借用一下 漫画王鹏
 

的确,“大黄鸭”之后,公共艺术越来越成为热词。以公共艺术名义推出的展览成倍增长;有些原本只适合在室内展陈的艺术形式,也堂而皇之“蹿”到了大街上。不过,浮华背后,公共艺术的前途,似乎越来越令人担忧。

尴尬

打着艺术旗号的垃圾堆

刚刚结束的798艺术节,推出了名为“游乐园”的公共艺术邀请展,试图以公共雕塑介入公众对艺术的感知。可事与愿违,游客纷纷吐槽“无感”。艺术区大门口一件以“航天”为题的装置,倒是紧扣神舟飞船上天的热点话题,只是用一大堆混凝土和几大块金属件组合出一个“四不像”,实在让人猜不透作者的心思。一位母亲连连把凑过去的孩子往外拽,生怕金属表面的锈迹弄脏了孩子的衣服。而那些摆放在社区的雕塑境况更惨,由于过于抽象,又无说明,没人看得明白,甚至沦为晾晒衣物的工具。

一场旨在打造都市艺术空间的具象艺术展,正在北京SKP购物艺术中心举行。虽然名为“公共艺术”,展品却很难吸引路过的人们驻足。在展厅中央的群羊雕塑周围,摆着好几只红色高跟鞋,让人颇为费解:是田园牧歌,还是反思消费?

有人做过估算,近3年国内主打公共艺术的展览数量几乎翻了一倍。今年是公共艺术增速最快的一年,大型艺博会“艺术北京”辟出了专门的公共艺术展区,而闯入社区和商场的公共艺术更是比比皆是,诸如“‘别处即此处’中法大型装置艺术巡展”“新丝路、新起点——首届‘金乌之梦’国际户外雕塑展”“中国姿态——第四届中国雕塑大展”等。“几乎迈开脚就能遇见公共艺术。可惜的是,能引发大众关注的太少。”艺术评论学者奚耀艺说。

中国建筑协会名誉理事长宋春华的批评更直接:“不少公共艺术品位粗鄙,不是不耐看的问题,而是不好看,甚至是不能看。”在他看来,尽管公共艺术兴起,但像样的作品还是难得一见。有的居民小区想增添艺术气息,只是随意摆放几件雕塑了事,完全不考虑其与四周环境的融合度以及居民的接受度。“如今城市里除了生活垃圾、建筑垃圾,又多了一个打着艺术旗号的垃圾堆。”他说。

探因

缺乏互动且过度商业

公共艺术不招人喜欢,缘于不走心。中央美术学院学术委员会主任徐冰,目前正在为纽约曼哈顿的一个小广场做公共艺术设计。他透露,为了这个项目光是走进社区与居民做交流就花了4年时间。“让周边社区的居民反复来看,看他们到底能不能看懂这个东西,然后投票决定是否选用。”在他看来,这种工作方法固然繁琐,但也有一定必要性,“东西往那儿一放,就是永久性的,而咱们的东西看两年就厌烦了。”

徐冰认为,国内很多公共艺术与周边区域的历史文化没有关联,“它们占据着非常可贵的公共空间,但缺少一个可以放置的理由。”他认为,一件毫无艺术价值又缺乏互动的公共艺术作品,对周边居民来说没有任何意义。

不少人对3年前来到中国的“大黄鸭”还记忆犹新,因为它带给人们的是愉悦。尽管对自己的作品屡被山寨很不满,弗洛伦泰因·霍夫曼还是很得意,自己一手打造的这只巨型鸭子带动了人们对公共艺术的兴致,“展示公共艺术作品的过程中,我总是会使用各种可能产生互动的方式,因为公众既是参观者,也是评判者。”这位如今广受追捧的公共艺术家,还大方介绍自己的成功之道,“在现场进行建造是非常重要的一种工作方式,包括就地选材,边制作边与当地人交流。这样才有互动。”

撇开国内公共艺术互动性不足的问题,其过度商业化也不容小觑,徐冰就认为视觉污染背后有经济驱使的因素。他解释说,之所以不少城市会出现那些“过度设计”的建筑,是因为甲方要花一笔钱让他们的建筑比周边其他建筑更能吸引眼球,而设计师为了表明甲方没有白花这笔设计费,设计时一定要显示出强烈的设计痕迹。“其实真正好的公共艺术,是不露设计痕迹的。”徐冰说。

前途

城市规划应提前介入

早些年曾担任住建部副部长的宋春华说,现在经常是待到广场快竣工了,道路要通车了,才想到偌大的公共空间里还需要添一座雕塑,“一定得改变这种把公共艺术当作‘插花’来做的方式,不能以为简单地往现有的花瓶里插一枝花就算完事。”

国家新型城镇化试点评估督察组执行组长陈喆也见过很多这类本末倒置的案例,他认为,“公共艺术在未来的城市建设、城市规划中应该提前介入,而不是简单地看作是在城市中植入某类符号,这才是治本之策。”

不过即便有了各方态度,还需要实实在在的资金支持。一位参与北京多个社区公共项目的资深设计师透露,他不止一次遭遇“做到一半,没钱了”。身为同行的台湾高雄师范大学跨领域艺术研究所所长吴玛莉介绍经验说,她所在的城市有明文规定,所有的公共建筑一定要有1%的预算作为公共艺术的设置,“即便一些公共工程规模很小,不足以邀请艺术家做艺术品,他们也可以把钱捐到基金里面,由所在城市统筹应用。”

国内公共艺术研究中心主任王中介绍说,世界上很多国家、城市都制定了公共艺术百分比法案,是因为公共艺术不仅能提升城市的美誉度,还能培养人们的创新精神。(作者 陈涛)

来源:北京日报 责任编辑:简宁
>>相关新闻
• 徐里:为中国精神注入“美的力量”
• 全山石:掌握本体语言 成就中国油画
• 艺术品和文化艺术品的意思居然不一样
• 书法想走出去 前路还有多长
• 王进玉:没有时效性的批评如过时黄花
• 打着艺术旗号 公共艺术沦为城市插花
• 拷问当代艺术史书写的合法性来源
• 水墨话语权、弱者霸权,以及其他
• 期许明白一个书法艺术的困境问题
• 黄隽:我们离艺术消费有多远?
纪念人民艺术家张世范诞辰80周年
  • 天津金带福路文化传播中心落成 天津金带福路文化传播中心落成
  • 天津首办山水画邀请展 天津首办山水画邀请展
  • 天津美协花鸟画专委会成立 天津美协花鸟画专委会成立
  • 政协水彩画艺术研究院作品展 政协水彩画艺术研究院作品展
  • 李寅虎个展在乾庄书画院开幕 李寅虎个展在乾庄书画院开幕
  • 台湾山水艺术学会文化交流展 台湾山水艺术学会文化交流展
网上美术用品超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