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告
- 展览
- 讲座
- 笔会
- 拍卖
- 活动
【北宋】 米芾 伯充帖
日前,中国艺术研究院举办了一场书法对话活动,其以书法与文化为题,邀请与会学者共同讨论,与在座观众互动问答。其间,引出一“文人书法”的概念,席间学者也纷纷发表看法,让笔者联想起近年也曾有过关于“文人字”“素人书法”“民间书法”等称谓的讨论,故而起兴,且结合着谈谈“文人书法”的说法是否成立。
【北宋】 米芾 留简帖
【北宋】 米芾 珊瑚帖
文人与书法的关系自不用赘述,然而回顾书画史,少见如“文人画”般确有定论的大讨论,亦即没有成型的关于“文人书法”之概念的定论。诚然,文人书法从大意上可以理解,尤其是放到书法史里去看待,不外乎就是文人所书写的书法,以叙述或讨论时开一“方便法门”似乎可以接受,但若较真起来看到书法史的变迁,抑或单单以名目立项,似乎就不那么妥当。
【明】董其昌 临米芾方圆庵记(局部)
【明】 徐渭 草书白燕诗((局部) 纸本 绍兴考古研究所
诚如研讨会上,高文龙所指出,“历史上有文人画的概念,因为绘画本来是工匠从事的,但后来到了文人手里,一变题材、内容、表达形式,故而另立名目用以区别。但是历史上从来没有文人字、文人书法的概念,因为书法艺术本来就是文人手里的东西,便不再需要加个‘文人’的定语了”。文人将书写一门渐次独立,弱化实用性突出艺术性,遂成为书法艺术,由此而言,书法艺术的诞生离不开钟情于此、“游于艺”的文人,反过来,亦将更多内容纳入其中,比如金石碑刻等。
苏轼 黄州寒食帖
应该说,古时并没有“文人书法”的说法,那么现在提出,原因大抵归为两类。一类是针对清代碑学大兴后,区别于包世臣、康有为等人所推崇的碑帖,因其作者多为工匠、素人(平民、泛指没有接受过儒士文人教育的百姓);第二类则是针对当世浮躁、社会整体人文素质低下、书法家读书少的情况加以针砭。从专业研究的角度论,“文人书法”不甚妥当,因为个人身份之多样重叠以及“文人”概念本身所具有的边缘模糊性。例如,宋时才有较为准确的文人阶层,而二王时期应将之归类于贵族或者“士”;又及,文人若简化为文化人之谓,如何量化较为困难。此外,即便我们姑且按照文人书法的条目去归纳书风,便会发现,此中既有狂放、恣意的书风,也有秀美、隽永的类型,不具有同质化倾向。故此,“文人书法”的指称,作为一个严格的研究名目当是不合适的。
王羲之 兰亭序
但是,我们可以理解提出这一口号之人的目的,无外乎回溯到素养全面、书香盈溢的士人文化传统当中,如叶培贵教授在研讨会上所指出的那样,所谓文人书法,大抵是指宋朝知识分子创造出的特殊书法,其第一要义在于以书言志,在书法中体现政治、道德担当。时代易换,当今书法的生存环境已不比往昔,我们也不再需要通过书法来体现政治追求。然而,古代文人所拥有的中正、通达、博学的特质至今令人倾心仰慕。
引申看来,今天的书法作为一门专业艺术,面对着浮躁、趋利等现实问题,提高人文素养、追慕先贤之“书卷香”,确实是值得强调的,诚如叶培贵教授所总结:“凡有书写处,即有文化的要求在里面。”(作者 钱雨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