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告
- 展览
- 讲座
- 笔会
- 拍卖
- 活动
中国画和书法是发端于“象思维”的中国文化现象。
较早的中国绘画尚不重视线质(笔法)的问题。随着绘画的发展,文人的参与,书法中的点画技法,结构组织,章法经营乃至计白当黑的虚实处理逐渐融入绘画。书法的艺术观与中国画的艺术观亦渐趋靠近,被称作“书画”,并被视为书画同源。受到中国古典哲学陶融的中国书画赖笔墨以传承和发展,而笔墨的核心问题是笔墨。中国画与西洋画的本质差异在于“以线述形”。这个线不同于西洋画中的线,而是“写”出的线,实则是书法的线。这种线的存在正是中国笔墨文化的独特风景。
书法线条的丰富性为中国画提供了线质变化的依据。书法线条的“骨气”观与中国画的“骨法用笔”的要求是一致的。
笔法印证人格,笔墨务求中正是书画艺术历来的要求,“生死刚正谓之骨”与人格判断相联系。强调人格品操,强调“内修心而外益世”。笔墨忌高远失中,偏激不平,观道不妨照隅,求末亦是归本的“内美”精神成笔墨的至高境界,从而体味道艺之合,探究圣哲之蕴。
由此,精神旨归下的笔法自有其审美的特殊性,如笔法要严谨纯正,松放有度,用笔讲究“平、圆、留、重”,最忌“尖扁轻滑”,如篆隶行笔要“逆行、涩行、紧收”,篆书不可圭角突兀,要“化方为圆,化圆为方”,“体方而用圆,体圆而用方”,隶书则要体方,以圆意起势,做到单纯、整齐、苍浑、高古。篆和隶都要中实沉涩。结构上篆书纵势、隶书横势,笔势上篆书是圆势,隶书是方势。《书谱》认为篆书“婉而通”,隶书“精而密”,篆书重筋,隶书重骨,“篆书”体方而用圆”,呈内敛之势。隶书“用方而体圆”有外拓之势,但又体现辩证规律的“体欲方而用欲圆”,“体欲圆而用欲方”。
书法中笔墨与水有密切的关系。墨分五色,其妙贵淡,书画道之中,水墨为上,这些重要观点都离不开水。书法中的笔墨与水的关系与绘画中的笔线与水的关系是一致的,一根线与水的关系能形成浓淡、干湿、燥润等的变化,这其中的虚实关系决定了这根线条的丰富性。书法在这一实践中形成了千古趣味,古人用墨块研墨,水的多少,研得浓淡,乃至砚石工具和墨块质地,都极有讲究。水是微妙效果的关键所在,墨法入画,千变万化,情感内蕴,可无限延伸。中国中国画总称水墨画也是有道理的。
总之,书法进入绘画,在线条点画,章法结构,空间布局,韵律节奏,虚实处理诸多方面都给绘画带来启示。汉字的中正结构来自于“象思维”源流下的汉字演化,受中国古典哲学孕育,气象端正中和,雍容博大。汉字结体观对中国山水画的发展不无启迪作用。书法三千年的书体演进和技法变化,以及书法家的个性创造等等的深度积累为中国画的线的质的提高提供了无限丰富的经验和启示。所以黄宾虹先生《八十自序》中谈到幼年习画所得的箴言:“作画当如写字法,笔笔分明,方不致为画匠也,可视为学习中国画的规律。(程大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