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告
- 展览
- 讲座
- 笔会
- 拍卖
- 活动
“笔墨当随时代”,近几十年一直是美术界非常流行的一个话题,这跟我们的文化不自信有关。大家一个劲地以创新的名义标新立异,觉得“时代变了,笔墨不能不变”,恰好石涛的题画当中有这一句“笔墨当随时代”,大家就不假思索地拿过来,断章取义地引用,为自己的观点服务。
我找来石涛的原文一读,发现我们完全误读了石涛,这石涛实在比窦娥还冤!
石涛确实说了“笔墨当随时代”,但这个“当”该做何解?我们的古文水平有限,一看到“当”就理解为应当,不知道古文“当”字有多解,还可以解作“倘”——倘若的“倘”!(如苏洵《六国论》中“当与秦相较,或未易量”的“当”,就作“倘”解)
把石涛的这一段题画仔细看完,发现原来石涛是说笔墨“倘若”随时代,那可就如何如何的不好了,并非说笔墨“应当”随时代,怎么怎么好。
这段话不长:“笔墨当随时代,犹诗文风气所转,上古之画迹简而意淡,如汉魏六朝之句。然中古之画如初唐、盛唐雄浑壮丽。下古之画如晚唐之句,虽清洒而渐渐薄矣。到元则如阮籍、王粲矣,倪黄辈如口诵陶潜之句,悲佳人之屡沐,从白水以枯煎,恐无复佳矣。”
话也并不难懂,他明显是说笔墨“当”(倘若)随时代,就像诗文的风气那样,上古是最好的“迹简而意淡”,中古还可以“雄浑壮丽”,到下古就“虽清洒而渐渐薄矣”。下面接着说到元以后如“口诵陶潜之句,悲佳人之屡沐,从白水以枯煎,恐无复佳矣”,元以后可悲得像美女反复沐浴,把白开水反复煎煮,恐怕不能再好了。
咱们仔细琢磨一下,石涛是说笔墨“应当”随时代,如何如何,还是笔墨“倘若”随时代,就“渐渐薄……恐无复佳矣”呢?当然是后者!
我们认真研究石涛,不难发现讲究笔墨、尊重传统是他的一贯思想。从他的作品中我们也不难看出,他讲究笔墨传承,山水皴法以披麻皴、解索皴为主,兼顾他法;花卉则用笔以行书入画,纵横挥洒直追宋元。
他写一手好书法,行、草、隶皆擅,书法之长使他喜多题跋,且喜长题,长题几乎成就了他的风格,而题跋又多有见地,可以看到他诗、文、画史、画论功夫了得。这也成就了俞建华先生编辑的《石涛画语录》,而这“笔墨当随时代”之题跋就收在此书中。
当然,石涛也说过诸如“古之须眉,不能生在我之面目,古之肺腑,不能安入我之腑肠”等极强调个性之语,但似乎不能便依此片面认为他就是不尊重传统的盲目求新之辈。
比如他说:“老友索画奇山奇水,余何敢异乎古人?”(“何敢”二字活生生地说出他对古人的态度);比如他说“余向时观大痴(黄公望)为云林(倪瓒)所作《江山胜览》卷子,一丘一壑无不从顾虎头、陆探微、张僧繇中来……此是前人立法不凡处”,此语是评价黄公望,但却全盘托出他尊重传统的艺术理念。
他尊古的题跋很多,比如“古人用意,墨生笔活,横来竖去,空虚实际,轻重绵远,俱在腕中指上出之,其指法在松”,又比如“古人虽擅一家……岂似今之学者,作枯骨死灰像乎”“古之人寄兴于笔墨,假道于山川,不化而广化,无为而有为,身不炫而名立,因有蒙养之功”“是故古之人虚实中度,内外合操,画法变备,无疵无病”等等等等。我一口气举了这些“石涛论古人”的段子,就是想说明石涛是一个十分尊古、十分尊重传统之人。
他还说“今海内笔墨去古远矣,清湘大涤子自笑知其皮毛耳”。此段批评今人“笔墨去古远矣”,并自诩“知其皮毛尔”。一个从骨子里尊重传承的石涛活生生地呈现在我们面前!把他说成是“随时代”的追波逐流者,可冤也夫。
他甚至深刻指出今之病在何处,他说“画家不能高古(他认为“高古”是画家当然的追求),病在举笔只求花样”(与当今只在形式上求新的玩花样者同),或在于“师古人之迹不师古人之心”等等,可见他对于现实画界之病认识之深之透。
另外,历代画评家对于他的评价也说明了这点。比如扬州八怪之一的郑板桥称赞石涛“横涂竖抹要自笔笔在法中,未能一笔逾于法外,甚矣,石公之不可及也”,又说“石涛画法千变万化,离奇苍古而又能细秀妥帖”。秦祖永说:“石涛山水自成一家,下笔古雅……每成一画与古人相合,盖功力之深,非于唐宋心领神会焉可臻此。”金城赞:“大涤子画……统观全幅绝无一点霸悍之气扰其笔端,可见其于画理研究极深,迥非漫然涉笔点墨者比也。”黄宾虹评论说:“清湘老人所画山水屡变屡奇,……实乃师法古人积墨破墨之秘……”等等。
行笔至此,心情无法不沉重。我想对于中国画,“笔墨当随时代”是近代最具破坏力的口号了。
毋庸讳言,在此口号下,中国画的“笔墨”被随掉了、基础被随成素描了!“写意精神”被随掉了!“六法”被随掉了!“诗书画印”四绝被随得只剩下“画”了!中国画的“中国精神”被随掉了!中国画没有了中国精神,没有了中国气韵,没有了中国味道,已经不再“中国”了!难怪有人说中国画只剩下材料是中国的了。
在这个口号下,“革毛笔的命”“笔墨等于零”,把中国画“送进博物馆”等等怪论漫天;“素描皴”“水彩皴”“实验水墨”“装置水墨”等等怪画遍地,连在裸体女人身上乱涂的都“随”了出来,甚至有人连“谁说我的画是中国画,我和谁急”这样的话也“随”出来了……中国画的中国精神“随”风直奔奈何桥去!呜呼,我说不出话。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次文代会上给广大文艺工作者提出四点希望,第一点就是文化自信。他“希望大家坚定文化自信”,“自信”还要“坚定”值得思考。我们正在为中华文化的伟大复兴而努力,中国画如何复兴?复兴什么?复兴以后的中国画该是什么样子?有“坚定文化自信”的中国画该是什么样子?中国画现状中又有哪些是没有“坚定文化自信”或者有“自信”而不够“坚定”的?这些都是绕不开的话题。
在这里我大声疾呼——中国画再“随时代”下去,“中国”化的进程就该结束了!中国画的笔墨,不能随便给“随”掉!
中国画的“坚定文化自信”归来!中国画魂兮归来!
(注:引文均引自俞建华《石涛画语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