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告
- 展览
- 讲座
- 笔会
- 拍卖
- 活动
两杯清茶,几缕书香,孙晓云侃侃而谈,言书论道。作为现任中国书协副主席中唯一的女性,“深入帖学传统,积数十年之功,赢得了书界广泛的肯定和尊重” ,是同行对她的评价。12月20日,她的“不忘初心——孙晓云书法展”在南京举办,成为江苏书法界的一件大事。
“我的三点初心”
孙晓云1955年生于江苏南京,自3岁学书至今已58年。多年来,她的作品屡获国家级书法大奖,书法理论著作《书法有法》亦再版多次。孙晓云告诉记者:“一直以来,我都坚持走传统书法的路子。一部《书法有法》曾签售了很多次,现在还不断有读者需要;我写的小楷本中国国学德育经典,买的人也非常多,我觉得我书写的动力和源泉很大程度上正是来自他们的需要,来自我的三点‘初心’ ——第一,是我真正喜欢书法,因为中国文化具体反映在汉字上,对人的精神有强有力的吸引;第二,是我对弘扬中国文化的初心,哪怕是古人写过的,只要放进自己的感受,一定会有新东西;第三,我不断观察大众需要什么、喜欢什么。 ”孙晓云说:“这三点初心,让我现在如此坚定,因为将责任与使命感与自己对书法的喜欢结合在一起,既是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的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又能赢得大家的喜欢,我自己还能在写字的过程中得到一种精神享受。 ”
持续展出至12月27日的“不忘初心——孙晓云书法展” ,正是她“不忘初心”理论的艺术见证。“不忘初心,更难忘初心。 ”孙晓云说。此次展览由江苏省文化厅主办,江苏省美术馆承办,展出了孙晓云近年来创作的书法精品近百件,囊括楷、行、草、隶多种书体。“近60年的劳碌生涯,我实际上只做了一件事——传统经典书法的承传。我力图用微不足道的严肃态度,以毕生的实践和溯本求源的精神,来说服、感召别人。让书法真正重新走进人们的生活,成为中华民族文化复兴的象征。有两个字始终镌刻在我的心里,那就是:坚持。不忘初心,继续前进! ”孙晓云如是说。
用书法之美,重新唤起对传统德育经典的阅读
作为当代出类拔萃的女书法家,孙晓云虽学书起步早,且家学渊源深厚,但她自知想要在书坛有所作为,还必须付出更多的心血。
她自小以“二王”书风为根基,精工细研,广涉古代碑帖,并结合女性的细腻,在笔法上融会贯通,形成自己的艺术风格。“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孙晓云所书小楷本《道德经》 2015年由江苏凤凰美术出版社出版后,深受广大读者欢迎。一册在手,既可诵读中华国学经典,更能赏析汉字书法之美。相比中规中矩的仿宋体印刷版,又更具个性化。“书法是有具体内容的,古人写《心经》也好,写《圣教序》也罢,都有一个载体,内容要符合时代需要,要能激励人、指导人。 ”孙晓云说,她希望借由自己的作品,重新唤起大家对中国传统德育经典的阅读。
孙晓云对于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文联十大、中国作协九大开幕式上的重要讲话有着强烈的感受和共鸣。“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主要有两个方面:一个是对如何成为优秀的艺术家,他提出了很多要求;另一个是对如何创作出好的艺术作品,他也提出了很多要求。古人的一些碑帖,都是有意无意地记录他们的生活,反映他们所处的时代。我用毛笔记录我的生活,不是为了记录而记录,而是我将平日笔记本上的记录用书法的形式体现出来,这也是贴近生活。 ”孙晓云觉得,书法有其特殊性,与其他艺术门类有所区别。“书法贴近生活,我认为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首先,从传统碑帖中寻找中华文化的源头,这是经过岁月积淀留下的精华,进入传统碑帖本身就是体认中华文化传统;其次,不断探索大众需求什么,中国书法应走向大众;最后,就是自己要不断地在自然中、生活中、人民群众中感悟,然后书写你所要的形态。 ”
孙晓云对“书法有法”的体悟持续而深入,并没有止步于当年的《书法有法》 ,她对书法的当代社会文化功能的思考更具价值。“古人的书法是生活化的,现在书法是一种纯艺术形态,一些人甚至钢笔字都不写了。这样的时代,我们如何重新认识书法? ”孙晓云认为,中华文明的第一位是文字,“四书五经”等传统典籍正是通过书写得以传承的,“书法始终是文化承载的第一要素,一定要把中国书法定位在中国文化的第一位。 ”
“一笔一画,牵涉到书法的传承是否到位”
孙晓云认为,中国书法不只是用眼睛看的,也是书者内心感受的外在体现。“在书写的过程中,会领悟到很多中国文化、中国精神,以及心理的各种感受。 ”孙晓云说,书写不仅仅体现在参加展览上,更是日常的精神享受和修炼,“从中华民族文艺复兴的角度看,中华文化的传承必须从写好中国字开始。要了解中国书法,不是说每个人都要当书法家,但是经过练习,每个人都能写出一手好字。 ”
多年来,孙晓云除去各种社会兼职授课、办展览,还捐字、捐款并成立“孙晓云书法奖励基金” ,甚至把自己的国务院特殊津贴也捐了出去。“我的宗旨就是不忘初心,也难以忘记,它会会一直激励我、鞭策我。 ”孙晓云由衷地认为,做人从一言一行开始,写字从一笔一画开始,中国书法不仅仅是线条的艺术,更是中华文化和历史的载体。“一笔一画过粗或过细,不仅仅是好看或不好看的问题,还牵涉到书法的传承是否到位。我想用我的行动感染身边的人,让大家都能从写好字开始,从一笔一画做起,感受中国汉字的魅力,并承担起弘扬中华文化的社会责任与使命。”(作者 赵志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