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告
- 展览
- 讲座
- 笔会
- 拍卖
- 活动
云归高原(中国画) 任洁
中国的绘画有着悠久的历史,当我们今天再去研究和创作中国画时,应该怀着虔诚的心,追本溯源,找到中国画数千年而不坠的生命之源,并运用到自己的绘画创作中。绘画离不开造型和形式,但更需要思想。离开思想空谈造型和形式,只会停留在表现技法的层面,并不能深入。只有思想的注入,才使造型和形式有了生命,使得包括笔墨、色彩等这些外在的表现形式具有了人文精神和审美仼。中国人以道家思想为主脉,在此基础上形成的中国画创作理念尊崇“天人合一” “道法自然” ,这种独特的创作观念使中国人更擅长“得意忘形”的造型方法。
东方人与西方人哲学观不同,因而认识世界的方式不同,由此各自发展出崇尚“写意”的“再造”自然的造型方法,和以“写实”为终极目标“模仿”自然的造型方法。相传伏羲通过“观物取象”始作八卦,奠定了东方人认识世界的基本范式,生活在古老东方土地上的中国先民,用他们的劳动和智慧,发现了宇宙的奥秘,并将它用直观且极其精炼的符号概括出来,这就是大家熟知的八卦图,而蕴含在八卦图中的智慧是“平衡” 、“和谐” 。因此,中国画讲究“天人合一” ,其实就是通过妙悟自然,追求画面一种和谐统一的状态,历代画家、学者不断地以绘画实践和理论对这一理念进行阐释与扩充。明代画家王履,同时还是一位有名的中医,他认为,治病就是帮助患者体内的牵制力量达到一种平衡,人体内五脏六腑之间任何一方运动太过,就会使病症显现出来。同理,画画就是协调画面中的“黑白”“浓淡”“大小”“虚实”等多种对比关系,使之达到一种平衡。清代画僧石涛在我国绘画及理论中占有重要地位,在他晚年所著的《苦瓜和尚话语录》中提出了“一画论” ,对中国的山水画乃至整个中国画产生了重大影响。虽然人们对“一画”的确切含义还有争论,有人说“一画”是指一幅画,也有说是指“一画”笔画。但不论是“一幅画”还是“一笔画” ,“一画论”与中国传统美学思想是吻合的。
在和谐统一的整体观中,中国的绘画不在乎画面中具体的一笔是否准确,因为当宣纸上,落下一点墨后,画面的整体感就被打破了,纸的四条边所框住的这个素白的境界中,一个黑色的点使画面发生了对比和变化。画家在这一点之后的每一笔,都是在重新寻找或构建这个二维世界的平衡与和谐,这其中仍体现了道家“先破后立,不破不立”的思想。在绘画中还有另一种说法:“大胆落笔,小心收拾。 ”鼓励人们在学习中国画的时候,不要顾忌某一笔的墨是否准确,勇敢地落下一笔,打破平庸,始终着眼全局,用心经营布局,小心地将笔与笔之间、墨与墨之间、笔与墨之间的关系调整和谐,形成既丰富又统一的画面。道家的认知观催生了中国绘画“逸笔草草”“不求形似,但求神似”的造型方式,以及“意到笔不到”“留白”这种独特的审美形式。
在“道法自然”这样的道家思想影响下,中国画“再造”自然之形时,虽然不在乎客观物象的形准确与否,但也不是毫无法度的信笔涂鸦。主张达到“神与物游”的境界,做到写其“形” ,得其“神” ,并采用目识心记这种观察自然的方式去创作,看似对景写生的作品,实则是画家“外师造化,中得心源”后的“默写” 。中国画史上的名作《韩熙载夜宴图》就是南唐画家顾闳中看到韩熙载在家中的聚会后,凭借记忆创作出来的,我国著名的美术大家林风眠曾说过:“我很少对着自然进行创作,只有在我的学习中,收集材料中,对自然作如实的描写,去研究和理解自然,创作时,我是凭记忆和技术经验去作画的。 ”就是说,在保证画面整体表现的前提下,那些在记忆中没有留下太深印象的,就是画面不需要的细节,那些令人印象深刻的,也是对象的特征,需要在画面中加强对比,不论人物也好,山水、花鸟也好,工笔也好,写意也好,使笔下的“点”与“线”交织成简练而富有力量的心声。这种对自然高度提炼和概括的能力,需要画家比常人有更加丰富的想象和情感,不盲目地崇拜自然,不要做自然的“俘虏” ,使“得意忘形”的造型不是刻意的改变和过度的夸张,而是画家的真情流露。
画家思想认识上的提高,才会导致行动上的自觉。技术和技巧只是帮助画家表达个人思想及情感的手段,绘画的核心是画家在作品中注入的思想及情感。所以,要提升画家个人的艺术创作水平,必须提升自身的学识、修养,增强民族自信心,锤炼我们的艺术表现能力。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很多经典画作和技法都没能逃过时间的洗刷,褪去了最初的辉煌,但蕴含其中的精神却历久弥新,前人为我们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正等待着我们去挖掘、继承,实现民族精神的伟大复兴,用当今时代的笔墨去创造,使中国画这一古老艺术形式焕发出新的光芒和魅力。(作者 任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