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告
- 展览
- 讲座
- 笔会
- 拍卖
- 活动
“高剑父一直主张师法自然,向大自然学习。大自然是千变万化的,一棵树乃至一块石头都有独特的一面,值得我们去多琢磨,多去思考。我希望岭南派的后人多听高剑父先生的话,把岭南派发扬光大。”作为著名广彩大师、岭南画派代表人物刘群兴之子,刘致远一直谨承家学,在广彩陶瓷的艺术创作路上不断钻研探索。时值“岭南华彩——高励节刘致远作品展”将于1月10日在深圳美术馆展出,刘致远日前来深接受了本报记者专访。
据介绍,在此次展览中,除了展出刘致远的61件陶瓷作品,20件国画之外,还将专门展出其父刘群兴所创作的三件手稿,其中包括刘群兴著名的陶瓷作品《唐明王击球图》。此外,刘致远与高剑父之子高励节以及高励节的母亲翁芝一起创作的一件作品也会展出,诚属珍贵。
自幼得父亲悉心传授
刘致远1951年出生于广州市海珠区龙道尾,8岁便跟随父亲学习国画、陶瓷制作及彩绘,耳濡目染,更得到父亲的悉心传授其心得。于绘制山水彩瓷时既有山河磅礡之势、又有匠心细刻的精致,而且作品题材众多,能将写生的真实景况和人民生活融入陶瓷的彩绘,是现今岭南画派广彩陶瓷界别中一个不可多得的创作家。值得一提的是,刘致远的父亲刘群兴是岭南画派高剑父的首徒,亦为广彩大师。
作为广彩陶瓷的灵魂人物,刘群兴穷毕生钻研广彩绘画及烧制技术、其作品《唐明皇击球图》以康熙五彩用色及传统中国画双勾描法绘成、并于1915年旧金山太平洋万国博览会中获得金奖、获负盛名。谈及父亲刘群兴这位广彩大师,刘致远向记者分享了父亲一些故事。他讲道,刘群兴自幼和高家为邻居,高剑父早期学画于居巢,其弟高奇峰与刘群兴为同学。由于种种关系,刘群兴亦成为高剑父的首徒。由于后期刘家家境衰落,被逼到西关一家大户人家做书僮,其人家亦是一个书香世家,家中有藏书阁。“父亲为人勤力、忠实,亦得主人喜欢,尔后成为主人家的干儿子,藏书阁也成为他流连的地方。主人家亦将其看的书一一解释给他听。”刘致远介绍,父亲刘群兴最早接触的书是《天工开物》这部中国古代综合性的科学技术著作,当中对陶瓷的研究不少,而主人家将书中有关陶瓷的化学成分向父亲讲解,裨益父亲不少,对父亲后来成为一代陶瓷大师不无关系。
刘致远介绍说,1915年由于广东组成艺术家团参加美国万国博览会,父亲刘群兴的作品《唐明皇击球图》展出并获金奖,从而带动整个广彩出口陶瓷事业。“当时的奖金有60个大洋,父亲用奖金购入一地建窖作陶瓷研究室(磘溪窑),而广东省轻工业厅硅酸盐陶瓷研究所的前身亦就是我家中的陶瓷试验场。”
在传统工艺上敢于创新
刘致远1982年移居香港,一直坚持国画与陶瓷的创作,更能将国画之渲染运用到陶瓷之上,及后亦多次参加国际展览、包括广东省彩瓷精品展、2002年于加拿大多伦多举办岭南名家刘群兴师生作品展;于澳门圣若瑟大学举行个人展览等,以及以香港代表身份参与国际性的文化交流活动等。现为景德镇学院、湖南工程学院客座教授。
众所周知,广彩最初见于清康熙中晚期,成熟于乾隆嘉庆时期,繁盛至道光咸丰光绪时期。广彩是在五彩、粉彩、珐琅彩的基础行变而来的陶瓷作品,得到社会的认同,同时为外销需求而产生的一个彩瓷品类。
在刘致远看来,岭南的彩瓷风格吸收古人的风格和结合地方的风景与人民的生活,从大自然景物入瓷,将国画的渲染和花卉的没骨法运用到瓷上,形成其独有的风格和特色,特别受外国朋友的喜欢。
对于陶瓷艺术的彩绘发展,刘致远主张以画入瓷,将写生的真实境况和人民生活融入陶瓷的彩绘。他表示,就如景德镇学院与非洲陶瓷的创作和运用,恰恰反映人民生活与大自然的一面,使画面永远留在人民的心中。在传统的工艺流程中要敢于创新,在釉彩上加以研究和高温窑变上争取更大的成果。
“陶瓷艺术的发展要配合‘一带一路’国家战略走出去,使人们更多地了解中国艺术的发展与其独特的吸引力。就如‘走进非洲——景德镇学院陶瓷艺术作品展’,利用非洲大自然的景观和非洲动物的生态,将它们运用到陶瓷上使瓷面的内容更加丰富,从而取得成功,通过交流和探究研讨,提高陶瓷的质素,和世界的距离迈进新一步。”刘致远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