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告
- 展览
- 讲座
- 笔会
- 拍卖
- 活动
在新中国成立前的收藏界,上海这座富庶的江南新城无疑是最为闪耀的一颗星。而当现代化的艺术市场,尤其是拍卖市场逐渐成型后,上海的地位逐渐被最近30年来国内艺术思潮发源地——北京所取代。即使2016年上海艺术圈的热闹有目共睹,即使各家拍卖行纷纷在上海部署新力量,但人们期待中结构新颖的上海艺术品消费市场仍然没有完全成型。
对于拍卖行来说,上海市场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上海是真正具备成为艺术品交易中心的中国第一大城市。”保利拍卖赵旭如是说。2016年,国内外各家拍卖行更加重视拥有强大购买力以及大量潜在文化消费人群的上海市场:保利华谊(上海)刚刚亮相;苏富比在徐汇滨江开设独资公司;入驻上海已有三年的佳士得继续推出“First Open|上海”与“二十世纪及当代艺术”两大专场,本次它们的秋拍总成交额达7145.16万元,成交率在85%以上。但从其投入力度判断,有选择性地开设专场的方式显然是趋于保守的。目前,上海近年来的拍卖业绩在数额乃至全面性上,仍无法与北京分庭抗礼。同样,嘉禾等本土拍卖行的成绩亦没有大的起色。
在上海画廊市场领域,虽然Art021等博览会人气急增,西岸艺术区吸引了香格纳画廊、没顶空间、艾可画廊等诸多艺术商业机构入驻。但在很多市场经营者看来,上海艺术市场并没有看起来那么繁荣,一级市场的萎靡状态似乎难以在短时间内消除。
贝浩登画廊在 Art021上展示泽维尔·魏汉作品《Brian Eno》
天线空间画廊的王子也谈道:“上海当代艺术市场是比较国际化的,这里有很好的国际艺术展览和销售平台,但是当代艺术收藏依旧属于小众。”的确,画廊市场的生存基础是每一位付钱购买艺术品的人,混迹于拍卖场的、了解艺术品的大藏家毕竟是少数。刘益谦、余德耀、郑志刚等已经在上海拥有了自己的美术馆,但当他们远离了一级市场,仅通过拍卖或私恰业务购买艺术品,画廊的生存就会更加艰难。
大剧院画廊的程博瀚表示:“艺术作品的价格浮动脱离了正常的市场轨迹。2011年,这个市场的上下两级完全断层。上海艺博会出现了更多的买家,但他们中绝大多数都是只想用5万~6万元的作品给家庭环境带来变化的实用主义消费者。真正的收藏者、投资者已经不需要这个平台。”华氏画廊创始人华雨舟则表示,中国艺术市场整体环境处于亚健康状态,是根基不深的上海市场始终不温不火的关键所在。“这两年,亚洲市场充斥着日本、韩国、印度、印尼、新加坡、马来西亚等国的画家,中国的画家人数所占比例已经从60%萎缩至不到10%。中国的艺术市场,尤其是上海的艺术市场处于亚健康状态。如果仅看数据,上海艺术市场的发展甚至有超越很多欧美城市的趋势,但数据有时候并不能够反映市场的内在问题。”
爱丽斯·尼尔 约翰·伊文斯(局部)
如今的上海需要一场艺术市场的复兴,从而真正成为一座洋溢着摩登气息的“魔都”。但在2016年的西岸艺博会中,不少中国藏家反映,虽然场内有维多利亚·米罗画廊带来的标价达人民币600万元的爱丽斯·尼尔作品《约翰·伊文斯》,但博览会仍然像是巴塞尔的“奥特莱斯”——一个从作品质量和价格上都“打了折扣”的现场。这也许能够反映出上海艺术市场所面临的境况:上海艺术市场的潜力已被充分认可,但仍处于艺术市场的调整期,各路经销者都还在保持“试水”的姿态,对增加投入慎之又慎,我们希望这可以换来市场日后的平稳成长。当越来越多的私人美术馆、私洽业务、展览等艺术项目聚集上海,当中国艺术品市场自身的成熟度不断提高,上海艺术市场所拥有的上升空间将远远超越其他地区。(作者 高凡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