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告
- 展览
- 讲座
- 笔会
- 拍卖
- 活动
2016年12月11日上海大学上海美术学院宣布成立。这对上海乃至中国美术教育领域来说是一件十分吸引眼球的事件。首先是全国文联副主席、美协副主席冯远受聘成为上海美术学院院长。其次是国内50余位著名艺术家、设计家和艺术理论家作为特聘教授收到了该院的聘书。据官方披露此举是上海大学综合改革以及高水平大学建设进程中的一项重要措施。尽管上海美术学院的实际法人仍然是上海大学,上海美术学院只拥有相对的独立权,但这已是一种在体制机制上的重大突破,上海美术学院将形成“虚拟法人、实体运作”,享有经费独立权、人事独立权、外事独立权和教学自主权,从招生到教学管理,都由美院以完全自主的方式决策和运营。冯远院长在受聘仪式上的发言说道:“上海是中国现代绘画的策源地,也是文化传播中心所在,上海聚集了丰厚文脉、大批精英,数十年来他们为上海文化建设和全国文化建设作出杰出贡献。上海完全有实力用活资源,吸引国内外优秀人才办好一所名副其实的美术院校。”
从历史发展的角度回看,在一个世纪前的1912年由刘海粟、乌始光和张聿光等联合始创的私立上海图画美术院正式成立,即是中国现代美术教育的发端。对美术界和教育界来说,上个世纪初上海图画美术院的创建与今天上海美术学院宣布挂牌成立,无论在时间节点和历史意义上看都有着极其相似之处。上海大学美术学院虽然发展历程曲折多变,但始终致力于发扬上海美专精神,造就海派艺术领域的一代大师,真正把学院建成研究型的综合性美术学院。其发展历程某种程度上也是整个中国高等教育发展历程的一个缩影。
现今的美术教育分布在专门的美术学院、综合性大学、师范大学、工科类学院和职业技术学院等不同类型的学校中,由于艺术学科的本体特性突出,除去纯粹的艺术和美术学院尚能尊重这种特性之外,其他类型的学校在行政和教学的管理,教学形式、课程的设置、成果认定和评价体系上都与其他学科存在着较大的差异,尤其在当下高校里普遍存在重理工轻人文社科和艺术学科的现象,而上述类型学校的管理者们极少有艺术学科背景的人员担任,他们往往都采用粗放的管理方式,很少尊重不同学科的特有规律。一个最典型的事例就是所有高校都会以理工科的“科研”一词来取代文学和艺术学科的创作与设计,那些从事文学、美术创作与艺术设计的工作统统被称为科研活动,各学科应有的特性表述都很难得到应有的尊重。由此可见,艺术学科在此类学校遇到的是怎样的生存困境。
上海大学上海美术学院的独立,在我看来是一种对现有境况挣脱与逃离的尝试性实践,其前方并非坦途。新学院不仅仅要考虑能够按照艺术学科的规律办学,更重要的是如何在现有的环境和条件下去确立学院的定位和发展路径,这也正像在其成立研讨会上,很多专家提到的顾虑与质疑:“如果将上海大学上海美术学院建成另一个中央美术学院或是中国美术学院,其意义何在?”
刘海粟当年创办上海图画美术院的贡献是以引入西方的现代美术教育来替代旧有的师徒相传的技艺传承教育方式;在课堂上采用裸体模特写生突破传统世俗观念;起草《野外写生团规则》,亲自带领学生到杭州西湖写生,打破了关门教学的传统教学模式;响应蔡元培号召,在美专招收女生,开中国男女同校之先河,具有非凡的意义,而且这种意义已超出美术史和教育史本身。那么,上海美术学院要想续写中国美术教育史的辉煌,以新学院挂牌为转折契机,最少要从以下几个方面作为着力点:
一是要对以刘海粟为起点并经过一个世纪以西贯中的美术教育路径进行梳理总结,在此基础上开拓一条复兴中华民族文化的美术教育之路。二是学院的决策者们能够以开拓者的干劲和忘我的精神再创业绩,寻求超越。当年刘海粟、乌始光和张聿光等年轻人在上海办学,用时下最流行的语言即是创新创业,他们是在真正的市场经济环境下开启了中国现代美术教育的先河。而冯远先生身为文化部门的高级管理者,虽然他也曾有管理中国美术学院和清华大学美术学院的经历与经验,但可能会导致他在决策上趋于稳健和谨慎。三是大而全的大美术教育观念已经成为现有的美术学院管理者们的共识,如何走出有别于其他美术学院的发展之路实为难择。四是上海是一个国际化程度非常高的大都市,人们对建一个能够与该城市相匹配的美术学院的期许必然很高,至少,要构建一个能够超越在上海及周边地区现存的所有其他形式的美术学院。所以,我们非常期待上海美术学院能够充分用好政府和社会资源,充分发挥海派兼容并蓄的文化特点与上海人的聪明才智,利用国际大都会的城市优势,吸引具有国际视野的美术人才,复兴一所影响全国、享誉世界的美术学院。
(作者 吴洪 深圳大学艺术设计学院教授、院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