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告
- 展览
- 讲座
- 笔会
- 拍卖
- 活动
“代工”与“代笔”近同,是美术行当不光彩的越轨行为,也是艺术市场中的毒瘤。
在书画界,代笔现象为众所知。据说,吴道子、董其昌、张大千、齐白石等都有找人代笔的做法。齐白石曾公开说:“余自四十以后不喜画人物,或有酬应,必使儿辈为之。”听语气,很是稀松平常。不少画家抱怨“活太多,忙不过来”,但有趣的是,不少美术家一边苦于疲不堪言,一边愉快地数着钞票。据说,当年任伯年为了应付订单,不得不通过吸食鸦片来提神。近代名家李瑞清在半夜临死之前,还在坚持应付订单。一些名家,将照片用灯光打到墙上,流水作业,批量生产。这些,还算是“自己动手,丰衣足食”的有些良知的画家做法。听起来,似乎还夹杂着心酸与无奈,更甚的做法,就是让别人去代劳。比如篆刻大家赵叔孺,据其弟子陈巨来爆料,赵一生的作品中,确出其手的仅两千余枚,其他均为弟子代工。由于赵不加规导,结果造成印风不够统一,甚至“面目全非”的结果。
请人代劳,自然是资本市场上,由于社会对知识经济认可度的悬殊所造成的一种阴暗必然。
就普遍性而言,在理性的手工艺时代,代工现象比较少。但到了强调“个人作家”(柳宗悦语)时,就带来资源占有的不平等,剥削自然存在。
近十余年来,工艺产业发展迅猛,但同时自有弊端。不少朋友慨叹,当下的工艺美术环境,须有“三头六臂”才行,从业者常常一边参加展览活动,一边应酬交际,一边搞生产……眼花缭乱的“机遇黄花”,让人心神不宁。不少所谓的工艺美术大师,已经与手艺人的本分相去甚远。不难想象,越来越多的手工艺人如果连起码的技术要素都不能维系,那又何谈工匠精神?工匠精神应与一切夸夸其谈、形式主义和机会主义相背离。但是,当权力和名利不断向手工行业渗透的时候,手工文化的结构和生态必然会变质。
在被夸大利益操纵的价值观念中,作为安身立命的手工艺很难满足不断升级的欲望系统。如此,欲壑之中便需要通过廉价剥削来填充。一些手执权力和财富的人,便会假他人之作,以谋己利。在工艺界拿他人作品参赛和申报的做法并不鲜见,比如,师占徒、徒傍师、父携子、妻靠夫……业内组织不好捉赃明纠,使得工艺行当暗流涌动,难究其详。
有些工艺是独立性的个人工艺,有些则是非得众人协作才能成。比如,大幅刺绣作品,不可能是一人完成,多是工作室的合力之作,但是在送展或进行商业买卖时,却往往只署大师一人名姓。紫砂壶的巨大商业利益,使得代工之人大而有之,有的大师,甚至只需盖上印章,便可坐收其成。同时,评定机制所带来利益的巨大差异,常使得业内之人心态失衡。因为经济指标无法和手艺高下确切对应。于是,就出现了贴牌(自己作品用大师印章)的做法,以取己利,满足社会虚荣。
近年来,关于工匠和艺术家的讨论时时萦绕于耳。当这两个名词被抛出的时候,选择是毫无悬念的。在社会历史中,阶级意识和话语权决定了工匠身份的卑微,似乎“工”必然联系“匠”,而“艺”后面,必然跟着“家”。在人们固定的认识中,工匠是秉承着一种规范在重复性劳作,而艺术家则意味着打破藩篱和教条。在“创新”被作为一种时代口号和个人智慧的标签时,人人都愿意做“艺术家”。当不同的社会角色都不屑安于本业时,价值观的紊乱可想而知。
美术界对工艺界的冲击是巨大的。工艺与美术紧密相连,如同血肉,这个词自被创造以来,就经历了不断的异化和波折,也被政治和经济的时代主题不断调戏。大体来讲,美术的从业人员身份大多体面,而工艺界的从业者多为自谋生计的小手工业者。由此,局部的个人生活状态和意识诉求构成了行业群体的宏观生态。于是,从概念理解的角度,就产生了美术家地位高于工艺家的混乱现象。在此语境中,美术与工艺本来的平等关系被破坏,并有可能对工艺家产生误导和伤害。
20世纪以来,随着人类科技的不断推进,传统艺术中的技术系统不断受到消解。尤其是行为艺术、装置艺术、观念艺术等形式的出现,使得对“艺术家”的传统理解不断遭受挑战。“艺术家”甚至可以不用直接参与技术性创作,只要有“idea”就自有人去代工。这种现象在所谓的“现代工艺”或“学院工艺”中,一时成为“工艺当代化”的一种时髦,不少院校里所谓“艺术家”更乐于去扮演这样的角色,“艺术家”的皇帝新装于是成为手工技艺空虚的遮羞布。据笔者所知,对于工艺美术专业学生的毕业创作,找人“代工”现象广泛存在,有的甚至连“idea”都不需要出,待拿到学位证之后,便将这些作品拍卖出去。在这里,师与生所不同的是,师的行为是以“艺术家”的身份公开进行的,这种做法受到行业的道德默许或支持,学生则是偷摸进行,但两者之间在生态上却是紧密关联,互为因果。
工艺界的“代工”现象,并非该行业的专利。其存在和蔓延,若是仅从职业道德的角度去谴责,自然太过简单化,只要此行业中话语权、资源配置、利益分割的土壤存在,这种现象就不会削弱。而这种私密性极强的“强迫”“半推半就”或“你情我愿”,最终伤害的是行业甚至社会法则。“代工”现象所带来的连锁反应,会在知识产权、艺术品收藏、行业秩序、学术研究等方面产生多米诺骨牌的效应,从而破坏我们的工艺文化。(作者 张西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