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告
- 展览
- 讲座
- 笔会
- 拍卖
- 活动
我不是研究历史哲学的,但我一直有个困惑,那就是,中国历史存在着西方意义上的封建社会吗?同样,闲时翻阅史籍,知道中国“百代都行秦政治”的道理,和西方差别很大,那么,他们在历史上究竟有没有类似我们的中央集权制?许多年以前,这些个问题是不能想的,一想就会犯错。但这些年学术繁荣了,思考余地大了,加上鼓励创新,所以,有时不免也会想一下。尤其现在,强调中国化思考,强调学术要接地气,以便对得起这一块土地的人民与历史,所以,思考就得放开。
有学者检索近百年中国学术发展后发现,影响学理发展的其中一个原因是,我们一直在使用西方概念去描述中国问题,所以就几乎不假思索地认为,秦以后的中国是标准的封建主义,先秦则是奴隶制时代。历史事实却是,先秦分封诸侯,秦干掉了这个分封,实现了集权。此后集权与分封一直在博弈,集权总是占上风,大一统成为主要趋势,直到清末,甚至直到今天。
长期困扰中国学界的是,如果思考的概念是西方化的,那么,由此得出的结论就一定是西方的,与中国现实难有血肉关系。所以,假设存在着一种学术自觉的话,那么,这个自觉就是要实事求是,以恢复中国人的自信心,通过革新思考的形式去达成真正的中国问题的产生。
我所熟悉的艺术批评界也应该这样。一方面,我对“艺术阴谋论”持怀疑态度;另一方面,我也反对动辄用格林伯格“现代主义”或丹托“后现代主义”解释中国当代艺术的做法。艺术批评之所以不容易,是因为解释要贴近对象,要有现场感,这是有困难的。但也正因为有困难,干批评才有意思,否则,我们为什么还要乐此不疲?不如回家睡觉去。
当然,在这里我要申明,所谓去西方化是指提倡一种中国性的思考,不要盲从,用别人的概念去思考,而不是去除西方文明的一切。西方好的地方,西方的现代工业文明,我想我们还是要学习与吸收的,甚至是要引以为目标的,以显示中国的博大与宽容。(作者 杨小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