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告
- 展览
- 讲座
- 笔会
- 拍卖
- 活动
在2006年以前,798“还是一个乌托邦”的状态。在2008年金融危机后的2009年,798里的一些画廊关闭,不少海外画廊撤离。“当时韩国的画廊几乎全线撤离。此后,酒吧、餐饮、时尚机构开始瞄准798。商业气息在798迅速扩展的同时,798的艺术氛围逐渐弱化。“798可能正在慢慢失去光环”。
日前,因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宣布寻找新的买家。同时有媒体指,不少在这里经营了数年及至十余年的老画廊正悄然隐退。798艺术区因此再次受到关注。这个发展十余年的艺术区现状如何?如今的798和最初的798有什么不同?近日,中新网记者进行了探访。
798艺术区位于北京朝阳区大山子地区。这里曾是中国电子工业的发源地。798这一名称就源于合并前的原国营798厂。
世纪之交,该区域部分单位整合重组。同时,雕塑家隋建国等艺术家陆续迁入此地进行艺术创作。此后,艺术家们开始将这个曾经的工厂改造成工作室。浓厚的艺术氛围也逐渐成了798的标签。
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798已经成为了不少外地人到北京来必须要逛的几个景点之一。网上出现了798艺术区自助游的攻略,有旅行团也将798列为景点之一。
近日一直在798艺术区西门附近发广告推广英语教育机构的颜先生告诉记者,他所在的这个路口平时人挺多。“来的人要么购物,要么欣赏艺术。我个人感觉,因为现在798商业化比较严重一点,其实好多人来就是‘凑热闹’吧。”
同在一个路口的黄小姐则在兼职为画廊做画展推广工作。在她看来,相对于卖票而言,问路的人更多。“大部分都是问路,问798有什么特色,有哪些地方可以逛,更适合逛的地方。看画展的有一部分,还有一部分人他们听了名字就过来,也不知道这里面到底是什么,就进来里面随便逛一下,看到什么逛什么。这也就类似一个景点。”
她甚至觉得,目前的798和南锣鼓巷没有什么区别。她指着路对面的咖啡馆告诉记者,“每天都很多人在那里。很多游客也很喜欢小商品店铺中的那些小玩意儿,都会去里面看一下”。
十几年前的798却不是这样。在艺术经纪人伍劲的记忆中,至少在2006年以前,798“还是一个乌托邦”的状态。
近日举办的“北京?798诞生记(2002-2006)”展览展示了这一阶段的历史。作为亲历者,策展人方蕾告诉记者,当时的东京画廊、黄锐工作室等已经开始把这里的工业空间改成艺术空间。“那时也常有艺术家做小的展览、活动,包括实验性的展览。”方蕾回忆,当时用于展览的空间“就像是在一个废墟上一样”。
这种在工业废墟上的创作经历恰恰“给艺术家带来了很多兴奋点”。“他们(指艺术家)可以考虑怎么利用现成品、利用空间里的结构、利用那些破败去表达他们对很多东西的看法,进行创作。那样的展览都是很令人兴奋的。”方蕾说。
在她的记忆中,2002年到2006年的798确实有一种类似于“乌托邦”一样的状态。“当年798整个路上没有人。开始只有零零星星的艺术家,大部分还是工人。当时工人还穿着工作服,还在生产。艺术家和工人都很朴实。但后来慢慢就变了。”
紧随艺术家而来的是大批画廊。2005年前后是画廊进驻798的高峰期。常青画廊、北京公社、当代唐人艺术中心相继进驻。此后,酒吧、餐饮、时尚机构开始瞄准798。
在伍劲看来,2007、2008年以后,随着中国当代艺术迎来“泡沫时期”,“798也迅速地泡沫化了”。“大家都觉得这是一个特别有利可图的生意。所以很多人进来,同时也带动了周边餐饮、咖啡、小商品的热情。”
商业气息在798迅速扩展的同时,798的艺术氛围逐渐弱化。就是在这一时期,798的房租成倍地上涨。最初进入这一区域的一些艺术家开始搬离。2007年,大山子艺术节发起人之一的黄锐迁出798。
在一篇文章中,“北京?798诞生记(2002-2006)”的另一位策展人杜曦云对这段时期的798进行了这样的描述——资本市场迅速进入,房租急涨,画廊和商铺迅速改变着798的先锋色彩和叛逆血液。
在艺术家退出的同时,那些正“不顾一切地冲进798”的人则被方蕾形容为“飞蛾扑火”。谈及此,她说:“当时有很多人要扑进去,最后烧成灰烬,你也不知道它去哪了,就没了,持续的能力很差。”
伍劲的回忆证实了这种说法。他告诉记者,在2008年金融危机后的2009年,798里的一些画廊关闭,不少海外画廊撤离。“当时韩国的画廊几乎全线撤离。当然后来2011年以后又有修复,2012年以后又有波动,就是反复地修复、波动。”
到今天,798已经几乎看不到艺术家的身影了。十余年前的艺术氛围已经完全改换了面貌。
佩斯北京在798艺术区中占据了一座大型锯齿形包豪斯风格的厂房。作为这家国际性画廊的媒体负责人,赵小萌坦言,现在的798“其实更像一个文化旅游创意园区”。“它里面很多东西其实跟艺术没有关系,一些空间也不关注当代艺术。艺术家现在已经基本搬离798了。”
回顾这段历史,方蕾觉得,798在某一个时期,“提高了很多中国人的审美标准,同时也提供了一种新的审美途径”。“但是这几年这种东西慢慢地被消解掉了,被咖啡馆、小商贩消解掉了,这挺可惜的。”
虽然方蕾认为798的商业化也有其发展的“合理性”,毕竟国际上不少的艺术区都有类似经历。但如果从艺术的角度看,她还是觉得“798可能正在慢慢失去光环”。(作者 宋宇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