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告
- 展览
- 讲座
- 笔会
- 拍卖
- 活动
孙洪敏《我自在之六》油画
多年前曾出差某市,在公交车上遇到两位打扮入时正在实习的女大学生。我的座位恰好就在其后,因此听到她们的对话。当天,她们都去了其就读大学提交毕业论文并在车上偶遇。其中一位在电脑城实习,实习工资每月900块,工作则是与专业几无关系的接听客户电话。两人交流实习情况后又谈到论文,都坦承是从网上下载的,而其中有位女生因其论文格式不合学校要求被打回,所以对拒收的老师(估计是辅导员或教务)特别怨恨,竟然当着其他乘客的面破口大骂,然后再一一数落其所读大学的种种不是。其言语之恶毒、表情之凶狠、声音之尖利,让满车乘客都一脸惊讶地看着她们。从其打扮和言语看,笔者感觉不像是受过高等教育之人。虽然所骂学校与笔者毫无关系,但作为高校一名普通教师依然坐如针毡。毕竟,完成毕业论文是一个合格大学生的分内之事。
一般来说,毕业论文是各层次学历教育最重要也是最后一次的大型作业,往往体现一个受相应学历教育者应具有的学术水平,同时也能体现学校的办学水平。当然,为保证论文的质量,各校往往有从选题、开题、送审到答辩的一整套严格程序,一旦发现抄袭等严重情况,轻者取消答辩资格,重者不授学位甚至开除学籍。尽管如此,由于近年来扩招等原因,毕业论文特别是在部分艺术院校或系科,其重视程度就显得不够了,某些领导甚至暗示:毕业论文应让位于毕业设计、实习和找工作,东拼西凑的文字有啥意义?就笔者观察,近年来这种放任也蔓延到硕博士层次,偶见一些评审专家在网上吐槽某些论文水平太烂,也有细心的网友不时找出“史上最牛的抄袭”,而且一个比一个厉害。现在的网络学术资源变得越来越方便,让抄袭更为便捷也更容易“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有的学生在答辩前几天,提纲都还没弄好,答辩时却提交了一份相当有水准的论文。在答辩时,连作者自己都看不懂,甚至不知道提问究竟涉及到论文的哪个部分。
关于毕业论文可讨论的角度太多这里就不饶舌了,就我看来,既然要写各方面也就得慎重对待。
第一,论文写作者,要慎重。因为找工作、实习与写论文的时间重合,对论文的影响是肯定的。写论文一般会组织开题,至少有含指导老师在内的三位老师把关,选题是否恰当、是否有意义?是可以基本把控的,至于写得怎样,就不好说了。虽然不少学校会有从初稿、二稿、三稿到定稿的审查机制,甚至还有中期论文检查,也挡不住学生在上交毕业论文的最后时间段扎堆找老师的情况,但平时基本不理不睬。而指导老师,要把所指导的几位学生本来需要三稿意见往返才能完成的指导任务一次性搞定,而且论文的内容、框架、格式等都还算完美,显然并不现实。如果是这样,毕业论文何需安排一年的时间?因此,学生得认识到毕业论文写作的重要性、艰巨性与严肃性。
第二,论文指导者,要慎重。笔者曾经的同事范志轩教授,1988年本科毕业于西南师范大学历史系,其指导老师对其毕业论文仅当面修改,就改过七次,而这样多的次数,现在的博导也未必能够做到,特别是那些仅一个年级硕博士生数量就达两位数的导师,能认全学生就不错了。因此,现在的学生,似乎特别擅长无师自通和自学成才。不过,没人管也挺可怜,某赵姓导师的学生,就被同学戏称“赵氏孤儿”。虽然导师在选题、开题直到同意答辩,程序上是完整的,但有的导师似乎并不太细看内容,格式更不会管。尤其是本科生,大多是第一次写论文,完全是一张白纸,如无参考范本和基本指导简直无从下手,而论文最后写成格式五花八门、内容天女散花也就不足为奇。比如标题中有“论”也有“研究”,引言部分还有绪论,结论都还分出好几节。比较猛的,则是三大段构成,分别以引论、本论、结论为一级标题。在格式方面,字体字号、行距字距、图表版式、三级标题、段间距设置等基本不会,标点符号乱用,错别字也随处可见,就参考文献的标准,大部分同学完全没有概念……这自然需要有标准参考,但更需要熟悉办公软件和一定的实际指导。在格式方面,有的学校文印部负责为学生调整,这非常好,毕竟指导老师也未必完全懂软件的细节。我指导过一个学生,在研究Word软件后感叹:功能很强大!
第三,论文评审者,要慎重。论文提交后,近年来的做法首先得通过查重,该手段相当有效,能避免大面积的抄袭,有些学校甚至规定超过15%的重复率,就直接判定不合格。但机器也是机械和冷漠的,一是可比照的样本未必够,再是高手的一些“技术处理”无法识别。比如,一句话的主语宾语互换,或同样一个意思换成不同表述,就无法判定抄袭。而真正有实际作用的审查,外送评审特别去掉作者信息的盲审则是重要的一环。笔者近些年盲审过一些硕士论文,凭良心说有些相当不错,也有因内容差格式也一塌糊涂而拿掉的。不过,判定不合格也需要勇气,为了两三百块的评审费得罪人实在不值。在大多数情况下,评审者会给送审单位面子,不过牢骚在私下也要发,会说某单位或者谁指导的论文差劲。不过,有指导老师也挺委屈:招生时,就没能挡住啊!当然,也有负责任的评审者,某博士几年下来硬是论文没通过,修改后又送审到某教授。一看,水平还是不行,怎么办?当听说几年都没毕业时,评审者自然也就心软了——让他答辩吧!
第四,论文答辩时,也要慎重。答辩的重要性自不待言,以博士为例,毕业答辩前后的身份对应的英语单词完全不一样,之前只能说是博士在读。现在的毕业生每年都多,特别是硕士有的学校甚至比本科生还多,因此在答辩时专家的人手往往不够,交叉匹配出合适的答辩委员会都困难。显然,一个什么研究方向都能参加的专家,肯定是打酱油的。在程序上,有的专家落座答辩主席台后才拿到论文,又怎能够保证在很短时间内熟悉论文并提出有质量的问题?在表决方面,比较规范的是单独打分并投票,不过有时也会有人主动表态:怎么样,都过了吧?!碍于面子,其他委员自然也就不好反对。另外,有的答辩会布置得如婚庆现场,红色横幅、鲜花水果的什么都有,似乎暗示只许成功不能失败。
总之,毕业论文从开题到答辩,看似有很多环节关口似乎也有很多人为之负责。但是,似乎除了作者自己要负责外,并没有太多的人对其论文真正负责,甚至沦为某种意义上的形式与格式审查。但考验依然存在,比如教学评估、论文抽查。就我所了解的情况,不少要接受评估的高校,会提前把近几年的毕业论文翻得底朝天,要求指导老师从内容到格式严格审查并改好,多出一个空格都不行,然后内部交叉审查,而且扬言评估抽到的论文出了问题谁指导就谁负责。而这些“补救”措施,和毕业的学生已毫无关系。无疑,指导老师们都紧张得不行,甚至害得不少老师都不敢再给毕业生打高分了,据说高分特别容易被抽查。这么多的毕业论文要处理,自然仅打印浪费掉的纸就可谓不可计数。去年,某博导忍无可忍在网上吐槽,原来是论文抽查送他审看的几篇博士论文奇差,其中的一篇电影论文,某些二级标题居然是一大段文字,而按照学术规范一般不应超过20字。
就我看来,学历教育的毕业论文真还不是可有可无,写作也不仅仅是技巧与格式规范那样简单,考查的更多的是专业领域的认识与新见,说大一点就是学术水平。历史上的大书画家,古代的王维、荆浩、苏东坡、黄公望,近代的黄宾虹、潘天寿、林风眠、傅抱石等人,绝大部分也是理论家,不但创作水平高,理论认识也深。而如今一些书画牛人,一写东西就原形毕露,既无系统认识,更无独到见解,连常识也一知半解,然后就准备靠所谓的技法“创新”与三五点的创作体会闯天下了。
毕业论文是学历教育最重要的综合学术能力考查,其重要性自不待言。行远自迩,慎重对待毕业论文,我觉得是应该的。最近所审看的一篇论文,通过对董其昌有年款的题跋纵向梳理来探究其书学思想的变迁,还附录了题跋的详细年表,角度之新颖,资料之详实,让人眼睛为之一亮。而不少人研究董其昌,能不错标点符号地引用《画旨》《画禅室随笔》等著作里一些经典文字,就已算相当不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