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讯:
水墨淋漓风雅姿—窦金庸中国画述评西湖销夏——当代中国画名家扇面邀请展(第三回)中国艺术品市场的新突破为什么需要艺术金融?西沐:体验让山水画精神更加饱满南宋大慧宗杲禅师自赞画像亮相匡时2017春拍匡时2017春拍呈现庞氏家族藏古代书画夜场陕西:发现文物藏匿不报最高罚5万全球玛瑙收藏现狂热风暴 2017年走势将会如何李新禹新作《中国画技法 丹青仕女》一书出版发行国家文物局进一步推荐鼓励民间合法收藏文物邢千里:当代艺术的机会主义特征2017年上半年中国书画等级考试天津考区开考辛向东:版画艺术形态的多样式呈现艺术为人民”延安鲁艺美术回顾展开幕“秘色重光”于故宫开幕,呈现秘色瓷的考古大发现蔡羽、陆治《销夏湾记·销夏湾图》现嘉德春拍天津美术学院2017“在花园”毕业季全面启动康定斯基早期作品首次上拍估价1.8亿元加强美术馆的地域美术史研究收藏粮票之前应该了解哪些问题呢?天津著名画家李新禹金笺金鱼扇面欣赏命运墨皈——梁占岩、袁武、张江舟水墨艺术展在天津美院开幕潘晓鸥在天津图书馆举办个展 “百鸡图”引人瞩目天津金带福路文化传播中心周年庆典活动举行著名画家潘晓鸥做客天津美术网访谈实录 天津画院写生作品展在青年美术创作研究中心青创美术馆举行梁崎先生的弟子:天津书画家李岩北京湖社画会画家做客天津金带福路文化中心溢彩纷呈-贺建国霍然泼彩艺术展在天津图书馆开幕天津玺朗艺术中心首展张胜绘画专题研究观摩展炫彩五月-天津市政协水彩画艺术研究院作品展在津沽书画会开幕福猿丹青-徐培晨作品展在荣宝斋天津分店开幕翰墨秀山-南开大学秀山画会成立仪式暨首展在鼎天中国空间举行祖国颂-申世辉中国山水画创作及教学成果展在天津美术馆开展弛笔问道-贾宝珉花鸟画小品展在天津图书馆开幕
首页 >> 美术评论 >> 正文

水墨淋漓风雅姿—窦金庸中国画述评

天津美术网 www.022meishu.com 2017-05-24 12:08

  近处无风景,不是说风景不存在,而是因为太熟悉,所以司空见惯,熟视无睹。我做美术评论这么多年,最怵的是给熟悉的朋友写评论,因为大家太熟悉了,熟悉到一切都习以为常,反而不知从何写起。同时,因为是朋友,所以内心的期望无疑会高一些,而标准一拉高,优点、特点就很难显现来。相反,我们有时到美术馆看一个陌生人的画展,一下子就能抓住其特点、优点。美学里有一个现象叫“距离产生美感”,给朋友写评论,最为让人纠结的正是你很难找到合适的“距离”,而这个“距离”与客观有关,也与审美有关。去年底,金庸便把画集打样稿给我,我当初也是慨然应允写这个序,几次出差,我甚至都随身带着他的画册打样稿,想抓紧写完这篇序,但久拖不能交差,就是因为跟金庸太过熟悉,每每下决心坐到桌前,最后了还是白纸一张。或许,因为是给做为多年老朋友的金庸写序,我的思想变得不够单纯:一方面,标准总是放高;另一方面,又想寻找其优点和特点。于是,这样的写作就变成了难以完成的任务。

  回到最初,回到最单纯。我想这是我能够写这篇序言的基本。而最初是什么?最单纯又是什么?应该是金庸这个人本身,应该是他作品中最质朴的情怀。我想起我第一次翻阅此次画册的打样稿,那幅《水墨淋漓风雅姿》的画曾在第一时间就击倒了我,除了那幅画本身,就是这幅画的画题。这个画题是金庸对他自己和他的画的最好的概括。“水墨”“淋漓” “风雅”“姿”这几次字和词应该概括了他绘画语言的特点以及他绘画的审美追求和艺术特点,同时,也是他这个人生活状态的写照。金庸长得帅,不是一般帅,是很帅。他不是那种沧桑的成熟男,也不是奶油小生型,而是刚中见柔。长发美髯剑眉,却与肤白唇红丹凤眼搭配在一张脸上,既威武阳刚,又精致细腻。这样一个远观有气势,近看有气质的男人,生活中艺术家风度十足,为人随和,活得潇洒,饶有“风雅姿”。有一次,我们几个朋友聊天,说有他这个朋友真吃亏,他长得这么招蜂引蝶,走到哪里,我们只能当背景。我们自嘲,这哥们却自鸣得意,看来,对自己的帅,他也是相当自信的。不仅自信,他还喜欢显摆,装深沉、玩情调的照片没少拍,现在有了微信,朋友圈里老见他发自拍照,有一天,我点赞他的微信之余,调侃地写下了“过去人比画帅,现在画比人帅”的鉴定意见,他回我“哈哈,这句话要写进评论里”,我回“必须的”。现在,我不食言,把这句话抄在这里,不过,要说明的是,我当时虽有调侃他今天没有当年帅的意思,但事实上,今天虽然他是年过半百,但依然很帅,只不过,他的画这些年远远超过了当年,已不可同日而语了,“帅”得让人不禁刮目相看。

  年轻时的金庸,从江苏丹阳来到浙江金华,在印刷厂当了一名工人,当年能够有一份工作是多么幸运的事情,但如果沿着这条路走,今天的他可能早就下岗失业了。或许,因为印刷与美术多少有那么一点关系,所以让他的人生有机会拐了一个弯。这个弯太大了,应该是180°大转弯,他实现了他人生质的飞跃,他从工人华丽转身成为一名文人、一个艺术家。当然,这个过程不是一蹴而就,而是来自他一直的坚持和努力。当年他的同事可能想象不到那个帅气的小伙能走出这么“帅”的人生道路,是命运的安排,还是个人的努力?为什么与他一个环境下成长的其他人没有成为今天的他?人生没有假设,更不能倒带。如果人生能重新选择,金庸当年的同事,即便也能象他一样扛着金华火腿去敲开程十发陆俨少方增先等诸多名家的大门,是否最终也能象金庸一样步入艺术的殿堂呢?如果能,那又如何解释那些曾经过关斩将考进美术学院里的学子中,最终有好些人又选择了放弃艺术之路呢?

  金庸的艺术之路是在美术学院之外走出的一条独特的艺术生长之路。学艺之路是一个“技进乎道”的过程,技术需要指导和点拨,艺术更需要。如果说,古代文人画家是以师徒传授为主要学习途径,那现代美术主要是依靠学院培养。而金庸的路跟这二者显然不同,他是依托自学和拜访名家游学来逐步完善自己的。在20世纪80年代那个时代,这个有一份正式工作的年轻人,却坚持学习中国画,有这样的向上之心、尊艺之心让人想想真是不可思议的事情。要知道,当时美术学院的中国画处于“中国画穷途末路”的争论和焦虑中,85新潮席卷全国,学子们纠结于求新求变。而金庸没有这些挣扎与纠结,他在文人画的艺术道路上走得坚定而愉快,他没有道路选择的问题,他的问题是如何提升自己的水平,如何追赶和超越自己认识的程、陆这些名家,如何达到他所喜爱的八大、石涛那样的艺术境界。他按照自己的兴趣去画,以自己的方式自我完善。现在看来,这样“放养”式发展成就了他的艺术。从宽度来看,他既能花鸟又能山水;从深度来看,他的笔墨出入石涛、八大、宾翁、陆老等诸多大家。2000年后,他有机会进南京艺术学院这所高等学府读研究生课程,较为系统地接受了中国画学院式教育,个人艺术面貌更为清晰,艺术语言也随之趋于成熟。这个个人面貌、个人语言,一言以蔽之,就是前面所说的“水墨淋漓风雅姿”。

  金庸中国画的“风雅姿”,是他将其唯美气质倾倒在他的中国画当中,与中国画讲格调、讲气韵的传统调和在一起,使得他的中国画自然散发出悠悠文气。

  “水墨淋漓”,是金庸中国画艺术语言的显著特点和艺术特点之一,他很重视文人画意义上的笔情墨趣,他的花鸟画承继明清以来大写意画的传统,尤其得力于石涛、八大,例如此次画集中收录的《水墨淋漓风雅姿》《倚栏风摇柄柄香》《清露拂朱》《随花逍遥》等,将大笔挥洒的泼墨与控制有度的勾勒结合起来,作品既粗犷又细腻,既有豪气,又有文气。而他近年的山水画,多画暮色苍茫中的浙南山水。作品《雨过山色青》《浙南山色》《晚钟》等,树石与山浑然一体,不明就里,只有一湾溪水、一条云带、一径带雨或一挂瀑布在暮霭中明亮起来。语言单纯,节奏却抑扬顿挫。石树与山的厚黑同精心的留白形成强烈的反差和对比,使画面透气空灵,从而呈现出勃勃生机的强烈视觉冲击力、震撼力。这与他这些年研究和吸收了黄宾虹陆俨少的笔墨不无关系。

  应该说,金庸近期中国画,既追求力度,也追求韵味,可谓笔沉墨厚。黄宾虹先生曾说:“士夫之画,华滋浑厚,秀润天成,是为正宗。”金庸这是循着这样的笔墨之道上,坚定地走传统出新的道路。在当下艺术圈里,有人自然觉得笔墨是越新越好,“新”才能确立自己的艺术面目。而实际上新不等于高。笔墨是没有新旧之分的,艺术的形式也没有高低之分。新是历史的过程,美才是艺术质量的标志。金庸对传统文化有着明确的认识和坚守,他追求“骨法用笔”之“写”的高深韵味。他的点是缩短了的线,线是拉长了的点,即便是他基本绘画语言要素的那些短线条,也都以松散的状态布成了一个个坚实、牢固的块面。他的短线们,他的皴擦点染们,都被他以音符的形式汇聚到一起,跳跃沉浮,构成完整的节奏韵律,呈现出交响乐般的合奏。如今,他作品中“写”的意味在他的学识、功力的积淀下更显自由和畅达。

  具象生形,抽象生韵,笔墨是中国画艺术形式的重要组成部分,用笔墨直接影响到画作的品味和格调。金庸好用泼墨,用笔时笔笔相错,水墨淋漓,厚薄相宜,远山清透飘渺,近处扎实厚重,层次丰富分明。虽说宿墨黑而无光,但其有易见笔触的特色,金庸将其加入画中,使黑中又多了个最黑的层次。同时干湿皴擦的协奏,也有助于最黑的墨色不至于突兀和孤立,又加之有浓淡墨色的勾勒,随退随进,虚实掩映。这虚与实的对比在其中国画中是极其重要的构成部分。金庸作画时,故意经营的小空白随着笔与笔错落所留下,再在最亮的留白处点上最黑的焦墨,不仅可成就更加丰富的层次,还给画面增添灵气和透亮感。这些千变万化的细微笔墨,大大丰富了画面上单纯的艺术语言,可谓平中求奇。金庸这时宛如一个太极高手,对阴阳动静把握得恰如其分,以和谐作为最后的宗旨。而“和谐”正是天地幻化的规律,更是传统文化的最高境界。可以说,他的笔墨是他艺术修养的积累,是他艺术个性的记录,更是他有意识地对传统的延续。

  显然,今天金庸的中国画已然有了自己的面貌,但每一幅画的表情却各不相同。我看着他的画,经常会想到他画画的情景会是怎样,我似乎看到:有时,他是一个人坐在他的山里,静静地听风声、鸟声,感受流水流过、树叶拂过,甚或,完全地放空自己,彻底融入自然之中。有时,他是一个人自己卷起包袱,攀山越岭,让体肤受乏,忘却凡尘琐事……他千变万化的“表情”是从他感受中来,从造化中来。他平日留恋往返于真山水,足迹遍布大江南北,雄奇秀丽的大千世界,幻化成他笔底下的一幅幅淋漓洒脱的水墨画图。

  是以为序。

  甲午夏日于京华汇园

  王平

  (作者系中国国家画院美术研究院研究员、艺术信息研究中心主任)

来源:雅昌艺术网 责任编辑:简宁
>>相关新闻
• 西沐:体验让山水画精神更加饱满
• 加强美术馆的地域美术史研究
• 书法教育关系到文化发展和文化自信
• 朴厚守质 正奇相生——从《张迁碑》谈起
• 中国历代绘画的山水精神 到底指向何方
• 范美俊:毕业论文要慎重对待
• 唐昭陵韦贵妃墓壁画作者探讨
• “主题先行”严重阻碍学生创作思维
• 未来艺术教学方向:跨学科融合
• 冯骥才:绘画史有宋雨桂的一席之地
纪念人民艺术家张世范诞辰80周年
  • 丁酉贺岁-天津画院迎春美术作品展 丁酉贺岁-天津画院迎春美术作品展
  • 天津“结对子、种文化”书法展 天津“结对子、种文化”书法展
  • 天津市美术写生作品展 天津市美术写生作品展
  • 津门孙氏四人画展 津门孙氏四人画展
  • 酉山酉水·2017范权迎春书画精品展 酉山酉水·2017范权迎春书画精品展
  • 津门书画名家四条屏展 津门书画名家四条屏展
网上美术用品超市
网上美术用品超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