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讯:
绘画不能丢失“可视性”魏祥奇:空谈传统难成“新正统”观念——现代与当代的艺术界标“红——当代油画女性艺术家作品展”北京开幕清华美院本科毕业展:用“创新精神”书写毕业答卷余传生携珠光画来津办展 现场妙笔绘童心互动创作天津面塑艺术家刘芳为中小学美术教师讲授面塑技艺天津湖社会员作品在津亮相 展示百年湖社艺术风采庞黎明探索水墨肖像新语境沽上采薇-天津美协山水画专委会小品画展开幕“五月情怀·同窗五人中国画作品展”在静海举行 天津首届青锐成长-设计未来星大学生设计大赛揭晓庆六一 “余味无穷”珠光画展览在天津图书馆举办南宋官窑瓷器受到中外收藏家追捧二分之一的幸福——陈尚昌个展开幕“1+4”唐承华工作室师生作品展即将开幕郝文杰抽象绘画学术成果展在四川大学开幕如何才能修到书法成熟“老”境?宋拓孤本王羲之墨迹摹本《大观帖》首次亮相唐卡收藏一夜爆火 如何收藏精品唐卡?余传生携珠光画来津办展 现场妙笔绘童心互动创作天津湖社会员作品在津整体亮相 展示百年湖社艺术风采天津面塑艺术家刘芳为中小学美术教师讲授面塑技艺沽上采薇-天津美协山水画专委会小品画展在沽上艺栈开幕“五月情怀·同窗五人中国画作品展”在静海美术馆举行清淡俊雅 意趣天成-天津女画家陈慧婷花鸟画欣赏清新秀丽 朴拙生动-天津女画家陈慧姝花鸟画欣赏天津市首届“青锐成长-设计未来星”大学生设计大赛揭晓《指尖的彩虹》在津首发 赵玫与杜仲华、程亚杰为读者签售天津著名画家李新禹金笺金鱼扇面欣赏命运墨皈——梁占岩、袁武、张江舟水墨艺术展在天津美院开幕潘晓鸥在天津图书馆举办个展 “百鸡图”引人瞩目天津金带福路文化传播中心周年庆典活动举行著名画家潘晓鸥做客天津美术网访谈实录 天津画院写生作品展在青年美术创作研究中心青创美术馆举行
首页 >> 美术评论 >> 正文

绘画不能丢失“可视性”

天津美术网 www.022meishu.com 2017-06-05 11:56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有人把审美问题看成是一个非常复杂和专业的问题。这种认识,是将审美知识与审美情趣混为一谈的矫情。为什么说是矫情?故作姿态而已。不过,在谈到中国的绘画艺术时,许多人都直率地说:“我不懂画,不懂中国画里的意境,只要画得像,画得栩栩如生,我就认为是好画。”这是很普遍的大实话,也反映出我们把绘画艺术玩弄得太玄乎。难道欣赏绘画还要一大堆的专业知识吗?依我看来,这是不必要的。如果,我们将审美解释为视觉愉悦的过程,这就通俗了。

审美,首先是审,用无功利的、形象的和情感的关系欣赏美,即是审美。

简单地说,绘画作为一种造型艺术,它具有再现社会生活的图像功能,其主要审美特征是可视性。绘画不同于其他造型艺术。如建筑和雕塑占有三度空间,而绘画只占有一个平面的二度空间,但通过运用各种绘画语言、线条、明亮、透视、色彩等,可以在平面上造成人们感官上的幻觉,使二度空间产生三度空间感。因为绘画在平面上能够塑造出各种可见的形象,所以它的可视性十分广泛。既然,绘画是一种造型艺术,那么有什么看不懂的呢?如你去买一件衣服,还要请一位裁缝同去吗?除非你自己就是裁缝,想必买衣服只要自己满意就好。当然,也有不少人买衣服是需要别人做参谋,这是一种关注群体审美的潜意识,是自己缺乏个性的行为表现。绘画艺术也是如此,品评就在中国审美文化的玄妙之中,其特征就是中国的文化性。

从文化的角度来看,中国人的审美思维与传统文化息息相关,文化构成了我们的审美情趣,从而形成了一种大众文化性的审美特征。宣扬莫大于言,存形莫善于画。这是西晋文学家陆机对绘画功能的解释。确实,绘画艺术的可视性可以高于现实生活中所见到的事物形象。它是客观事物在画家思维中反映的产物,不单单是对客观事物纯粹的模仿,而是参与画家主观的感受与评价,经过艺术劳动塑造出比现实生活更聚集、更具体、更典型,上升到具有审美价值的艺术形象。

同时,绘画的可视性还不受限于画面上表现的可见事物,描绘的是静态的视觉艺术形象。虽然在表现人物与事件的发展过程上有一定的范围性,但画家选择的是最富有概括性和表现性的瞬间情景,由此使欣赏者联想到虽未出现而又与画面形象有联系的事物。这就是中国绘画艺术中“画外有画”的审美思维。

如果绘画失去了可视性,那么也就失去了审美价值。绘画作为造型艺术,寓情性则是画家在认识生活基础上的再现,这是对某些事物的感受而产生激情的产物。画家的艺术劳动是自身对生活中各种真与善、美与丑的现象进行审美评价,由此产生强烈的爱憎感情与之紧密相连。

这与清末民初的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所说“感物而动,情即生焉”是相通的。这是画家运用借景抒怀、直抒胸臆、寓情于景、情景相生等情景结合的方式来畅叙幽情,托出作品的主旨。说白了,中国绘画中的意境思维就是画家借用寓情的手法绘画,抒发的是自己复杂的精神活动。简要地说,自魏晋时期之后,中国绘画开始进入了自觉时代。中唐以后,中国绘画的演变和发展,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文人士大夫的审美价值取向,品评理论中的“逸格”论由此诞生。到宋代以后,中国绘画才算完全进入自觉的成熟时代。在南齐画家谢赫提出“六法”的品评绘画标准之后,初始于唐代,完备于宋代的“逸、神、妙、能”的“四格”画论,是中国美学史上影响最大的学说,也确定了唐宋及此后中国绘画美学批评的基调。这也是中国艺术家与其艺术精神的和谐之处。(作者 刘工

来源:中国文化报 责任编辑:简宁
>>相关新闻
• 魏祥奇:空谈传统难成“新正统”
• 观念——现代与当代的艺术界标
• 如何才能修到书法成熟“老”境?
• 刘祥亮:画家用墨汁也要喝“墨水”
• 冯骥才:书是文化的种子
• 校内美术教育:想说爱你不容易
• 少儿美术考级:荒唐何时休?
• 曹星原:美展开幕式的花拳绣腿何时了?
• 少儿美术培训:守护美育初心
• 段鹏:拒绝“唯分至上”“一刀切”
纪念人民艺术家张世范诞辰80周年
  • 丁酉贺岁-天津画院迎春美术作品展 丁酉贺岁-天津画院迎春美术作品展
  • 天津“结对子、种文化”书法展 天津“结对子、种文化”书法展
  • 天津市美术写生作品展 天津市美术写生作品展
  • 津门孙氏四人画展 津门孙氏四人画展
  • 酉山酉水·2017范权迎春书画精品展 酉山酉水·2017范权迎春书画精品展
  • 津门书画名家四条屏展 津门书画名家四条屏展
网上美术用品超市
网上美术用品超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