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告
- 展览
- 讲座
- 笔会
- 拍卖
- 活动
艺术品消费的习惯与能力,是判断社会经济能力的重要标准之一。相关调研资料表明,当前人们对艺术品的喜好,已然不仅停留在附庸风雅的表象,更多的开始转化为对艺术品的关注与欣赏。
艺术品消费大概可以分为三种情况:首先是个人爱好或某件作品对其有特殊意义;然后是作为投资看中了艺术品的保值增值的能力;还有就是藏家、艺术品基金及大型企业考虑此件艺术品运作后的升值潜力。艺术品购买不外乎三种目的:消费、收藏和投资,这三类艺术品持有者们的心态也不尽不同。收藏和消费虽然一样出于兴趣和爱好,但收藏常常有传家宝的意思,消费则更重视纯洁的精神愉悦;投资则有等艺术品涨价时卖掉的打算,看重的是艺术品的商业价值。曾经中国的艺术品市场,关注重点基本在投资上,因而天价常常可以轻而易举地的博取新闻头条。可以这样说,如若购买艺术品没有点儿金钱之外的精神需求,不如投资其他。
艺术品从生产到消费与传统物质产品有着巨大的差异,但精神产品的特性和消费行为对精神产品的生产有着巨大价值。精神产品通常以物的方式呈现却是脱物的,许多精神产品是物质载体和精神价值的结合,或者说有些就是纯粹的精神产品。精神产品的一些特点对于艺术消费的选择有着重要的影响,因为精神产品的价值相对模糊,消费往往在交易发生很长时间后产生,这种消费在交易时是概念上的、只有消费才能知道其价值的大小。艺术消费与收入财富、教育程度、视野、艺术素养、生活态度等诸多因素都有着密切关系,而这些综合素质的培育需要时间。艺术品消费与传统物质消费的不同还在于它关乎体验,关乎文化附加值,可以给人们带来愉悦和心理满足。因此,越来越多的消费愿意为艺术品的文化意义或者仪式感做一定的投入,这样的消费心理驱动倒使得越来越多的艺术品赢得消费者的拥趸。目前,国内有些级别较高的酒店或高品质的客栈也透过多元化的艺术形式来增加艺术内涵,不仅避免了同质化的经营,还提高了酒店的知名度,可以充分验证艺术品的价值,让广泛的用户获取了融入艺术生活的契机。
纵观整个艺术品消费市场,由于大众对于艺术品的认知有一定局限,导致艺术品市场的供给与需求并不匹配。一方面,有些画廊以及艺术品经营机构的艺术品销售势态并不好;另一方面却有很多喜欢艺术品的人不知如何购藏心仪的作品;仔细想想这都源自于大众对于艺术知识的匮乏。如何让更多的人接触到艺术教育和认知高品质艺术品成为推动艺术消费健康发展的关键。艺术品能够最终走到人们视线当中,主要依赖于艺术品销售渠道,而作为在艺术“生产”与“消费”的桥梁,艺术品销售一直不像其他行业那样被重视。中国艺术品市场在最近几年处于持续的调整期并呈现两大显著趋势:一是以拍卖市场为代表的二级市场逐渐走向理性,不少买家虽持观望态度,但信心指数有待回升;另一方面大众对文化活动的关注热情持续高涨,文化创意产业在政府扶持下蓬勃发展,新兴的艺术品消费市场也在逐步成形。一个健康的艺术产业生态链,首先是艺术生产、艺术鉴赏,然后是艺术消费。由于国家层面也看重文化消费,所以这个切入点应该说具有一定意义上的战略价值。
曾经,消费逻辑走强后的文化发展积弊日重,精神文化质量不高、急功近利思想日盛,外在的经济高增长与内在的人文低质阻碍了生态文明的建设,以至于艺术的娱乐化直接导致人文素养的下降。文化陷入经济单边主义和商业实用主义是危险的。只有靠文化艺术把人的素质提高,才能保障社会经济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任何市场本就不是一潭清水,艺术品市场泡沫也会一直存在。但这并不能左右艺术品消费的良好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