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告
- 展览
- 讲座
- 笔会
- 拍卖
- 活动
前不久参观了华东师范大学艺术研究所首届书法篆刻专业研究生的毕业展,观其展览作品的水平颇佳,深有感触。作为一所师范大学,华师大以培养教育专业人才为宗旨,而培养一位好的老师往往比培养一位个体艺术家有着更广泛的社会意义。
书法艺术的核心是如何把字写好,字的好坏是有标准的,因此书法教育的基础便是首先树立一个正确的品评观,只有知道什么是好字,才有可能把字写好。虽然,有评论家对素人书家或童叟写字时不经意中流露出的天真情趣大加赞赏,但是这种赞赏更多是出于一种猎奇心理,是一种情感上的短暂愉悦。过于推崇未经训练而偶然出现的笔墨情趣,很容易造成江湖书法和丑书泛滥的流弊。
书法艺术中所追求的平淡天真,是一种返璞归真,是从看山是山,到看山不是山,再回到看山是山的境界,这是在熟练地掌握书写技术后,所达到的一种得心应手、随心所欲的状态。与西方教育所强调的培养创新能力不同,中国传统的学习方法首先是建立在对经典的模仿的基础之上,在中国传统艺术的教育理念中学习即是模仿,由此也形成了一整套摹、临、仿的学习方法。
书法的临摹有临帖和临碑两种,临帖的对象是历代所流传下来的名家书迹,这些书迹被刻成碑文,之后被转印成拓片,供书家临摹。临帖是传统中学习书法的基本方法。清代金石学的兴起,带动了书法的碑学传统,由于前代所留下的大量碑文并非名家所写,因此清代乾嘉之际开创的碑学传统,打破了传统的名家经典理念,由刻石所产生的金石味也成为书法的审美标准之一。
碑学在康有为的推动下曾达到高峰,然而一味地追求学碑则容易养成笔法不全,书体单一的弊病。但是,只是临帖则容易造成笔力薄弱的媚俗之态。现代的书法教育应当以学帖为主,通过学帖掌握全面的书体的书写方法,在此基础上学碑以加强笔墨的刚劲和醇厚。
现代书法面临的最大挑战是西方艺术传入中国后,对中国传统的艺术标准所造成的冲击。书法作为中国最传统的艺术方式,也受到了创新风潮的影响,有些学生在基本功尚不扎实的情况下,便刻意追求超越传统的书写方式,梦想创立个人风格。这种思路并不可取。
无论哪一种艺术都有适合于它的工具和创作方法,工具的使用方法是由很多人长期经验积累而成的,而创作方法也是书家在创作实践中吸收了观者的不断反馈后形成的,是集体努力的结果,不应轻易被否定。这些方法流传至今并被采纳,自然有它的原因和逻辑所在。对于书法这种对章法要求很高的艺术来说,正确使用工具和掌握其艺术法则尤为重要。
在熟练掌握技法的同时,对于传统文化的理解也必不可少。中国的文字从表象的符号开始,发展成为表意的文本,蕴涵了文化的内在意义,这种文化的含义包含在书法的形式之中。中国艺术所强调的“技”“艺”和“道”的融合同样体现在书法的创作中,而创新是建立在对“技”的熟练掌握的基础之上的再创作。(董明洁 许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