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讯:
古砚微凹聚墨多:伴奏寒窗苦读梦著名作家王蒙:从阅读传统文化中获取智慧李旭:形象之源——抽象艺术在上海商洛举办秦汉砖瓦拓片书画名家题跋艺术展第六届“花城文学奖”揭晓 王蒙毕飞宇等作家折桂黔风巴韵——贵阳重庆美术名家作品交流展揭幕2017第三届iSTART儿童艺术节八月下旬正式亮相赵力:“青年艺术100”七年间形成的运营模式今天的国画艺术正面临书法危机墨写新文学:欧阳江河、于明诠书法展北京保利十二周年秋拍全球公开征集上海站将启动黄隽:科技发展给艺术市场带来什么?广州华艺国际淘珍拍卖:画开半卷 花深销夏朝鲜艺术家秘密提交作品参加联合国艺术展览把目光朝向中国书法起源和初生的时代吴镇书法中的隐逸风尚书印相生相融——马士达的篆痕印心修己以敬 变有方略——张建才其人其书解码曾梵志:市场崛起与“天价专业户”诞生时代.记忆河南省美术馆馆藏陈列展第三季一瓶家乡酒 情飘求学路—书画家到津酒集团为莘莘学子送祝福王书朋根据毛姆原著改编的连环画《舞男与舞女》著名书画家陈连羲做客天津美术网访谈实录视频:著名书画家陈连羲做客天津美术网视频:著名画家潘晓鸥做客天津美术网视频:著名画家刘正恽做客天津美术网视频:著名雕塑家王家斌做客天津美术网视频:服饰文化学家华梅做客天津美术网视频:著名画家张迩做客天津美术网视频:著名画家庄雪阳做客天津美术网视频:著名艺术家庄征做客天津美术网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三届运动会——天津体育文化作品展评审中国美协赴著名美术家沈尧伊工作室开展“两学一做”主题党日活动朱荷红莲赤子心—鲁平作品天津展在天津市图书馆开幕庆祝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90周年天津市美术作品展在天津美术馆开展
首页 >> 美术评论 >> 正文

古砚微凹聚墨多:伴奏寒窗苦读梦

天津美术网 www.022meishu.com 2017-08-11 15:23

  人们常将“笔墨”连在一起说,一来是因为同为书写工具,二来是作为文章、文笔的代称。既然上次写了笔,这次就来说说墨。在古代,墨与砚台也是不能分家的,墨石要在砚台上研磨之后化出墨汁来,才能染笔书写。没有砚,墨也无法起到作用。小时候学书法时,家里大人曾买过不少砚台和墨块,这和我们现在常用的钢笔及墨水完全不属同一体系。尽管我们如今通常不再用毛笔砚墨来书写,而是更多将它们视为书法艺术的一部分来装点生活,但也依然应该了解,在西方文具进入现代中国之前的漫长几千年里,祖先们究竟是用什么样的物品来为中国文化留下印记的。

  《释名》中说:“砚者,研也。可研墨,使和濡也。”“砚”的得名是因它的“研墨”功用,换句话说,也就是因为墨石是需要研开才能使用,所以古人就发明了砚这种器物。砚台在中国有非常古老的历史,传说中黄帝就曾用一块玉石雕琢成砚,上面还刻着“帝鸿氏之砚”的篆书。这虽然是渺远的传说,世上没人见过这方砚台,但也能说明在久远的上古时期,砚台就已经出现。

  石砚是古代最常见的砚台。相传先秦时,鲁国的孔子庙中就收藏着一方据说是孔子遗物的石砚,形制古朴典雅。到了汉代,曹操曾进献给皇室“纯银参带台砚”“纯银参带圆砚”数方。但这还不算是宫中最名贵的,汉宫中还曾有“以玉为砚”的先例。晋代张华写成《博物志》时,晋武帝龙颜大悦,曾命人将于阗国进献的青铁铸造成砚赏赐给他,以表功绩。此外晋以后还流行过一种瓦砚,那时,人们在魏国旧铜雀台遗址下发现了许多当时建台的古瓦,于是便拿来雕琢成砚。这些瓦因为质地精良,做出来的砚台也就非常精致,一点不渗漏。当然,这些奢侈的砚台,不是常人能拥有的。

  除了石砚、铁砚、瓦砚等外,古代也曾出现过木砚。西晋傅玄曾著有《砚赋》,其中提到“木贵其能软,石美其润坚”,说明古代有和石砚相对的木砚。不过,在后世木砚似乎已经不常见了。古代还曾有一种“漆砚”风靡一时,这种砚台正是在砚体上涂漆制成的,而漆砚的砚体通常正是由木材制成,人们还常在上面点缀以精致的木雕,因此常被作为珍玩收藏。

  但要说实用,到底还是以石砚最受人们青睐。在各地所产的石砚中,端砚的名气最不能忽略,它是我国四大名砚之首,又称“端溪砚”,在唐朝被誉为人间至品,在宋代则成为贡品。相传古代岭南端州有溪,世称“端溪”,用端溪里的石头做砚,“益墨而至洁”,为世人珍视。而端溪边上还长有一种草,工匠在此将砚台雕琢完后,就用这种草将砚台裹住,这样一来,砚台就算从岭南到中原辗转千里,也不会受到损害,简直像是天造地设的制砚之地一般。

  各式各样的砚台,终究还需配上各式的墨才能成色。《释名》说:“墨者,晦也,言似物晦墨也。”是说墨就是指晦暗不明之色。《说文解字》中解释得更清楚些:“墨者,墨也,字从黑、土。墨者煤烟所成,土之类也。”这里的煤烟不是煤炭,而是松木燃烧后产生的烟雾所凝成的黑色粉末。三国时期魏国书法家韦诞著有《墨法》一书,里面详细介绍了当时制墨的方法:先将质地纯良的松烟干捣完毕,再用细绢筛去草芥,筛时要避免露天,以防轻烟飞散;然后再根据比例加入好胶,一起浸泡在梣树皮的汁液中;还要继续加入鸡蛋蛋白、珍珠、麝香等物,再经分开研磨和细筛,最后放入臼中,用杵捣三万多下,才算告一段落。这个过程里还有许多细致的讲究,最终出来的墨每挺(墨的量词)也不过二两重,所以人称“仲将之墨,一点如漆”。

  古代制墨当然不会只拘泥于这一种方式,不同地方也有不同的取材和做法,其中质地优良的好墨,常常会通过各种方式在文人墨客间流传。相传南唐李超、李廷圭父子,所制之墨号称天下第一。宋代时曾有人得到一块李超墨,长不过一尺,细裁如筋,边际如刀,甚至能用来裁纸。最奇异的是,曾有兄弟二人一同使用这块墨,每天书写不下五千字,整整十年才将这块墨用尽,世人无不称奇。

  时代更替,这些奇墨我们如今不能看见。我小时候用过的多是那种长条块状、上面用金粉绘着一些花纹的墨块。但在古代,墨的形制更加多样,比如秦汉时期有一种墨,是由工匠用手团捏而成,因此呈现出小块团状,称之为“丸”,其他像“螺”“块”“挺”“锭”等形制,也都有不同的做法。此外,墨的形状也是变化多端,方形、圆形、扇形、花形、叶形等,各不相同。人们还会在墨上融会书法、绘画、雕刻等艺术形式。但这些夹杂了古人各种创意后的这些墨,已经不只是书房的工具,而变成一种供人把玩的“集锦墨”。

  就像小时候每用完一瓶钢笔水后心中难以描述的喜悦一样,相信古人在每用完一块墨,或是每磨穿一方砚台后,心里的成就感也是无以名状的。尽管无数个寒窗苦读的夜晚就消磨在这些损耗的墨石中,但这种消磨毕竟是极有意义且能看得见的。(作者 晏藜)

来源:北京晚报 责任编辑:简宁
53K
>>相关新闻
• 今天的国画艺术正面临书法危机
• 把目光朝向中国书法起源和初生的时代
• 吴镇书法中的隐逸风尚
• 中国书画与美国抽象表现主义
• 名人书画到底为何受人诟病
• 为何当代更偏爱写意画?
• 当下中国人物画面临的硬伤问题
• 潘丰泉:艺术创作中的家国情怀
• 北魏墓志书法:另一种魏楷风范
• 杨大伟:资本不该对艺术傲慢
纪念人民艺术家张世范诞辰80周年
  • 金带福路文化传播中心周年庆典 金带福路文化传播中心周年庆典
  • 天津湖社会员作品在津整体亮相 天津湖社会员作品在津整体亮相
  • 刘芳进课堂讲授传统面塑技艺 刘芳进课堂讲授传统面塑技艺
  • 沽上采薇-天津山水画专委会小品展 沽上采薇-天津山水画专委会小品展
  • 《指尖的彩虹》在津首发 《指尖的彩虹》在津首发
  • 天津画院写生作品展 天津画院写生作品展
网上美术用品超市
网上美术用品超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