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告
- 展览
- 讲座
- 笔会
- 拍卖
- 活动
近年来,围绕书法作品“美”与“丑”的问题被书法界内外人士所热议,接连出现了诸如“当代丑书选集”、“当代丑书、俗书人物榜单”等网络评选现象。“丑书”之争一方面将不少当代书法家置于聚光灯下,带来多方观点的碰撞;另一方面,这种争论的形成也反映出了中国书法在当今多元文化影响下的真实状态。在当前的文化环境下,“速食”艺术盛行,怀揣深厚传统的中国书法面临着极大的挑战。
“美”“丑”书法的前世今生
在中国书法艺术的发展过程中,曾出现过多次关于“丑书”的激烈争论,不少曾被视为“丑书”的书法作品经过非议的“洗礼”,最终成为了被后世公认的经典之作。书法艺术经过千年的发展,各类风格不断涌现,在这个过程中,大众的审美也发生了较大的改变与分歧,“先入为主”的、较为通俗的审美观对其影响颇深。
长久以来,关于“丑书”的争议有两个焦点:“违背常规”和“异于经典”。一是当作品有违人们熟悉且运用良久的书法规范时,即被称做“丑书”;二是作品与已公认的经典书法风格截然不同、格格不入,故也被划分进“丑书”之列。这两个观点虽都带有明显的片面性与主观性,却在书法作品“美”与“丑”的辩论中有着较高的出现率。
早在唐代,王羲之与颜真卿作品就被相比较,引起了有关两者孰“美”孰“丑”的争论。王羲之的楷书作品曾被唐太宗推崇为书法艺术之典范,然而在其他观者的眼中,王羲之的书法风格过度秀丽,不像颜真卿的书法那般阳刚,故被称为“丑书”。到了宋代,追求艺术个性取代了遵循规范,书法艺术更追求创作上的意境,而非刻板地使用以往的经典风格。
时至今日,观者依旧惯于将新出现的作品与前人的经典之作相比较,认为遵循“经典”中的规范是“美”的,而与之不一致的则为“丑”的作品,书法家们的作品风格也极易被相互比较。对于当今书法艺术的“美”、“丑”之争,书法家刘正成认为,书法艺术的“美”与“丑”不是按照汉字的书写规范来判断的,通俗与艺术角度的讨论不应被混为一谈。从艺术角度来看,书法中的“美”与“丑”主要是对于创作风格上的讨论,而不是针对于书写规范。
多元文化下的“丑书”之争
在书法艺术发源之初,书法是文字与艺术相结合的艺术形式,其实用功能可以看做是一种“语言的记录”,在艺术功能方面则是生理(视觉)上的欣赏。在互联网带来的全球化作用下,丰富的信息触手可得,来自各地区的元素不可避免地折射到中国书法艺术上,使其在字型与字意上发生变化,呈现出多样化的态势。
当代书法的实用性滑落,与之而来的是其艺术性的大量运用,同时还承载着文化个体性与独立性的功能。近年来,相继涌现出了大量与传统书法风格差异较大的作品,一度被认为是“丑书”。这些所谓的“丑书”收获到了奖项,一时名声飞涨,使“美”、“丑”书法的争论变得更为胶着。
“丑书”之争在书法界内带来了研讨,也令界外的书法爱好者所疑惑,当中普遍出现了两种声音。一种声音表示,书法家不拘于传统,在字形上积极做出“新尝试”可以促进风格上的突破,对当代书法的发展具有积极的意义。另一种声音则认为,新的字形中夹杂着大量的错别字,极易误导大众。“丑书”的盛行还会带来负面的风气。年轻书法家跟风一味求“新”,会降低其对基础技能的重视度。
此外,有书法爱好者向北京商报记者表示,对于当代书法的“丑书”之争感到困惑,特别是在书法的练习中,不知该如何选择参考作品。一些被冠上“丑书”的作品的确富有新意、风格独特,但从长远的学习价值方面持有观望态度。对此,刘正成向记者谈到,书法艺术中有规范的数值也有变化的数值,既有传统规范的也有变化之中的。他建议在评判作品时,使用历史选择的经典作品为参照,借用经典形成艺术审美的经验。
传承与创新中的当代书法
“丑书”之争并非是中国当代书法的“终日自波澜”,而是内外多重作用下的刺激与激发。从艺术的审美来看,书法作品无“美”、“丑”之分,如何掌握继承与创新也许才是需要面对的问题。在当今快节奏的文化环境下,各类元素不断涌入,在信息接收上极易产生迷茫之感。
“丑书”被热议的背后与近年来书画艺术哄炒概念的现象不无关系,这导致大众对于书法艺术的“传承”与“创新”抱有不解,尤其是对于一些还未摸索出自身风格的书法家。对书法家来讲,一方面,创作所谓的“丑书”可以提升自身作品的新鲜度与关注度,带来名利双收的机会;另一方面,为“丑书”而写“丑书”使其易偏离自然发展的方向,忽视对于传统技法的学习。
对于这个当代书法家面临的尴尬处境,刘正成表示与其以概念说话,不如拿出具体作品,作品才是最有说服力的。创作源于传统、又与传统不全然相同的、具有时代代表性的作品。他还强调,书法家不应过于注重形式与技巧,而忽略自身内在的修养。过于追求某一传统书法经典中的技巧,不断地模仿,反而失去了风格上的创新。
“丑书”之争与书法家所面对的两难都是中国当代书法的真实写照。作为中国艺术中的一面旗帜,当代书法艺术有着传承民族文化的责任。创作有质量的、具有时代意义的作品,才能在国内外传播开来。如何有效有质地运用前人留下的传世经典,普及并带动大众参与到书法艺术中,这些都是中国当代书法在未来发展中要面对的问题。(陈耀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