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讯:
杨大伟:写意的省思第六届 3+1/中国、日本、韩国、美国当代艺术展百余件雕塑、绘画精品漂洋过海落户杭州福州解放纪念雕塑设计方案出炉程十发美术馆将成海派美术集体展示与研究的空间石涛与八大山人的共同友人赵无极双联作将亮相佳士得秋拍追忆傅二石先生:大气天然本风流扇扇来迟—胡宁娜扇面作品品鉴会20日举行宋文治研究二十五年评述熊宁辉:联觉艺术在中国的开拓者“艺教之星”总展演在京开幕坚守中国书法的文化品性从农民到大画家需要走几步获索罗斯投资起家创办收藏馆华艺淘珍第10期拍卖会900件拍品笔墨传承——书法家武威投身书法启蒙教育“上海对话”盛大启幕:2017艺术开启未来赵庆伟:存在高于一切环碧堂董事长李国胜:艺术市场必须金融化我从我心-天津美院教授周世麟水墨小品集粹质健为妍-津门八老之王颂余山水画作品欣赏笺素之上,绮思佳构-著名画家张佩钢先生妙笔欣赏笺素之上,绮思佳构-著名画家张佩钢先生妙笔欣赏最具影响力的当代书画名家:刘怀山作品欣赏孙建平、王晓曦艺术工作室入驻小淀国际当代艺术区天津青年画家陈丙利青花瓷艺术欣赏清新典雅,技法精湛-李新禹绘金陵十二金钗欣赏器以载道-秦胜水艺术作品巡展(天津站)在天津图书馆开幕一瓶家乡酒 情飘求学路—书画家到津酒集团为莘莘学子送祝福王书朋根据毛姆原著改编的连环画《舞男与舞女》著名书画家陈连羲做客天津美术网访谈实录视频:著名书画家陈连羲做客天津美术网视频:著名画家潘晓鸥做客天津美术网视频:著名画家刘正恽做客天津美术网
首页 >> 美术评论 >> 正文

杨大伟:写意的省思

天津美术网 www.022meishu.com 2017-08-18 14:40

  写,即一种书写的行动和心理状态。意,即主体心中感受到的外物的精神和形象。

  写意有大、小写意之分。大写意强调的是精神境界高,笔墨气魄大。大写意与书法中的草书观念一致,有的画家甚至以狂草入画。中国大写意精神既高妙又超凡,应该是比较难以达到的一种磅礴境界。

  中国画的“写意”始于北宋时期,如欧阳修提出“画意不画形”,苏轼提出“论画以形似,见与儿童邻。”这些思想深刻地影响着后世绘画的发展方向。元代的画家从理论上提出了写的的概念,如汤垕《画筌》云:“画梅为之写梅,画竹为之写竹,画兰为之写兰,何哉?盖花卉之至情,画这当以意为之,不在形似耳。”明以后,这种写意的美学主张已逐渐发展成熟为绘画史上代有传人的大写意画派。

  两宋时期的画家梁楷绝去笔墨畦迳,笔势粗阔、画风简练豪放。多作释道、鬼神,有“细笔”和“减笔”之风格,“细笔”取法吴道子、李公麟,衣褶用尖笔作细长撇捺,转折劲利; “减笔”继承五代石恪的简括,以寥寥数笔横扫,墨色淋漓飘逸。对后世简笔写意画的发展影响极其深远。明代画家徐渭是从根本上完成大写意绘画变革的大家。他的绘画以水墨为主,重神韵,重笔墨情趣。他作画自云是“戏”:“老来戏谑图花卉”。戏是无功利、无目的、不刻意于技巧、纯出自然的创作心态。笔墨大刀阔斧、纵横跌宕,把水墨大写意花鸟推向书写内心情感的境界,开创了近代大写意的体派。徐渭的绘画对清代的朱耷、石涛、扬州八怪及近现代的吴昌硕齐白石等都产生了深远影响。大写意尽管可以得意忘形,却很难做到得意忘我。徐渭的淋漓酣畅,可以让人感受到作者如醉似狂的状态。齐白石以简练的笔墨书写精神,表万物生命。

  他深悟艺术创作中多和少的妙诀,敢于以少胜多,以一当十,描绘对象概括凝炼。他注重用笔的苍劲老辣与方折劲挺,挥写自如;用色吸收民间美术的敷色特点,艳而不俗;构图上,他多以简洁之图,塑花、鸟稚拙之美,他兼取文人画的放逸及宋画的细致,造就了单纯而丰富的写意画高峰。写意画不着重物理表象的真实,而着重画家内心的真实。因此,写意画在强调表现画家真情实感的同时,须同时强调游心于万物,整体把握客观世界生生不息的变化韵律,不受时空、体面、光色、透视等物理现象的束缚,这即是中国文化中所讲的“天人合一”。“天人合一”既是有我之境,又是无我之境。两者只有统一才能成就写意画的境界。而写意画的本质支撑和内在学术理想是“写意精神”,这也是优秀画家创作的根本动力。这种敢于超越客观物象来表现人的精神,无疑这是一种生命的自觉。

  中国写意画是中国文化的表征,是中国传统文化精神的图像表达,也是世界艺术中的东方艺术形象。写意绘画在其发展流变中涌现出诸如人物画家:石恪、梁楷、任伯年;花鸟画家:徐渭、八大山人、齐白石、潘天寿;山水画家:石涛、黄宾虹等。无论是从中国画历史纵向的延续性,还是从绘画表现的横向来讲,作为中华民族文化的精粹,写意画具有优异的潜质与强大的生命力。

  “写意性”是传统中国写意画独特的艺术观念,中国画的“写意性”,并不单单相对工笔手法而言的技法体系,而是贯穿在中国画领域的艺术观念。它不探究于视觉真实,而注重把握审美对象的内在特质。只是到了现当代写意性才渐渐淡化,这种状况的产生有其历史背景,从积极的方面来说极大地推动了现代写意画的多元化发展,形成了表现形式上普遍重形轻意的倾向。因此,写意问题实质上是形神关系的问题,在中国绘画美学中,从先秦时期开始,就有非常鲜明的重神轻形的倾向。老子以大音希声、大象无形;孔子则强调“素以为询兮”。至魏晋时期,王弼从意象言三者的辨证角度,来糅合儒道而为新观念,更从玄学的角度把道家轻视艺术的初衷引入到艺术的本体之中。这就从更为根本坚实的哲学角度,奠定了中国古代绘画重神轻形的美学基础。苏轼应该是文人画理论奠基者,其名句“观士人画,如阅天下马,取其意气所到。”意气实际是修养心灵上的一种境界,是表现内心抱负的,从而将写意与写形的审美之间有高级与低俗之分。这也是中国绘画能够千年不衰,弥久长新的缘由。

  中国写意画有过辉煌的历史。而宋元以后的绘画程式化日趋严重,特别是当下,伴随着西方艺术观念的渗透,写意画对技巧的关心多于对意蕴内涵的深究,着力于表层语汇挪借模仿而缺乏了艺术活力,更多画家迷恋于外部效果,使传统技巧变成空洞的形式。偏于手上功夫和手头“制作”的画家越来越多,真正能“写”的画家却越来越少。当然,我从不反对用工笔画去表现当代生活,体现时代精神。问题是现代感不可能孤立存在,还应与历史同构,只有两者相融合,才有更强的艺术生命。强调图式化、肌理效果成为中国画的主流,写意大家凤毛麟角,正大充沛之元神之气在当今写意国画作品中难再见。特别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大型中国画的展览写意画的比例越来越小,偏于制作的国画倒是越来越多。当然,造成当前这种状况的因素非常复杂:既有艺术本体认识把握和发展创新存有难度的问题,也有经济大潮的冲击与大众文化的低俗化趋向的影响,甚而涉及到管理机制及艺术圈之外因素等干扰。

  在我看来,对“写意”的叩问和追寻则表明了一种理念:技术相对于观念的选择不再重要。无疑,只有这样画家才可以重新审视中国画艺术的本质和规律,才能明确自己的文化态度和文化立场。(作者 杨大伟)

来源:美术报 责任编辑:简宁
53K
>>相关新闻
• 石涛与八大山人的共同友人
• 宋文治研究二十五年评述
• 坚守中国书法的文化品性
• “敲门砖”不应成为终身福利
• 西方人为何要在中国开办博物馆
• 陈丹青:读马萧《印象派的敌人》
• 柯律格的中国美术史研究
• 李超德:对美术批评的批评
• 场馆资源如何引入美术教学
• 公共美育案例各学科的拓展
纪念人民艺术家张世范诞辰80周年
  • 金带福路文化传播中心周年庆典 金带福路文化传播中心周年庆典
  • 天津湖社会员作品在津整体亮相 天津湖社会员作品在津整体亮相
  • 刘芳进课堂讲授传统面塑技艺 刘芳进课堂讲授传统面塑技艺
  • 沽上采薇-天津山水画专委会小品展 沽上采薇-天津山水画专委会小品展
  • 《指尖的彩虹》在津首发 《指尖的彩虹》在津首发
  • 天津画院写生作品展 天津画院写生作品展
网上美术用品超市
网上美术用品超市